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剑合璧”

发布日期 : 2016-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单县张集镇王楼小学   王元安

 

表面看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属于两个范畴,因此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生硬地分隔开了。在教学中,阅读问题的设计偏重于“课文写了什么”,而忽视了“课文是怎么写的”。阅读课不涉及写作知识和写作教学,导致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但是阅读和写作这两者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它们都是为着同一目的,即为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吸收”这一环节出了问题,与之相关联的“倾吐”这一环节就会随之出现问题。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古人早就明白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我们的许多课堂中,阅读和写作相分离,缺少系统性与关联性,这就导致课堂出现了下列问题:学生积累的词汇、句子只会运用到考试中,写作文时却语言干瘪,缺乏灵性;阅读理解、阅读积累的学习转化不成写作能力;写作文时,不能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谋篇布局的作文构思。总的来说,就是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时,难以构成从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链条”。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就能使之相互刺激、相得益彰,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反思教学内容,“合璧”教学思路和原则

所谓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剑合璧”,就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作文训练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做适时的习作拓展训练和知识渗透。

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我们教师应把写作训练统筹进去。我们现在的多数课堂或者教案、导学案,都只考虑到“读”,而忽视了“写”。阅读教学好像是纯粹为“读”而读。尽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一种必要,但阅读与写作实际是可以也是应该联系起来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两手持剑”,将两者整合在一起训练,把二者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再将二者分离起来看待。

1.巧引妙导阅读,拓展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就是这样一种语文实践,而且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最好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一方面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随文练习,积极展示课内外阅读中的语言积累。“积学似储宝”,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作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作者平时的思想、知识、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训练。读写分离致使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这不仅会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困难,而且会把作文教学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训练和引导,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方式上,拓展式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谓拓展式阅读,就是围绕一篇文本,通过对“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文章)、“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文章)、“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文章)等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章的阅读,读出其各自的“美”,拓展阅读的范围和深度。如高年级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生活与写作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读朱自清的《儿女》《飘零》等相关文章,通过这种“同人异文”的拓展式阅读,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心境,并能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有助于学生悟得文学语言的表达规律,形成一定的语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其次,在阅读选材上,经典的美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佳作都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经典的美文中以古诗文为最佳,它语句优美,措辞凝练,单字单句就能勾勒出一处风景,表达出千言万语。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一定量的古诗文,这不仅能使学生们体悟到文字语言的奇妙和优美,激发写作兴趣,而且在写作实践中还能有意识地做到字斟句酌、凝词练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贴近学生生活的佳作中,学生喜爱的作品是较好的阅读来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荐作文、自编文集、自办班刊等阅读的“活水”,来“催发”学生习作的潜能。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精读。阅读学习不能是带着消遣的心态进行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应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让读的“吸收”辅助到写的“倾吐”上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研读一些经典美文和时文佳作,不仅能使学生增长语言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审美修养更加提高。“口而诵,心而惟”,潜移默化,内感至悟。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学到别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又能学到他人起承转合的方法和文风文采,“倾吐”的时候,丽词佳句即可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斐然成文。

2.以“读”悟“写”,提高习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其思想、文采还是章法,都是学生借以模仿写作的典范。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就小学生而言,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巴金在总结写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读多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巴金先生的个中体味,吻合了古人那句话:“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许多诗至今家喻户晓,因为他“昼课赋,夜课书……以至口舌成疮”。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明快流畅,文章写得漂亮,源于他“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编”。古今有建树者,都是“胸藏万卷书”之人。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促进学生有效模仿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确定阅读取向,选取可模仿的优质读物。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起承转合、表达技巧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的。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其次是富有优美词句、遣词造句富有个性、富含修辞特色等便于学生修辞炼句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等同于蜜蜂采花酿蜜,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题材库,使他们写作时文思泉涌,把作文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研读文质兼美的篇章,“口而诵,心而惟”,心口并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水平,应不失为一大良策。

二、审视教学效果,“合璧”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对习作的指导,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也是一线教师所必需的。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随着人们对写作能力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深入以及认识的不断深化,读写结合型的写作训练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教材之典范,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感悟教材典范的写作方法,真诚自由地去表情达意,把自己朦胧的思想、情感、心理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修正自己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段,提高自己的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从而在阅读中丰富习作知识,提高习作能力,丰盈自己内在的言语生命。

那么,阅读与写作的“合璧”如何落实在常态课中?如何结合具体的教材文本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素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灵活让阅读与写作“合璧”的练习方法。

(一)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实现读、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其方式可分为:1.摘录式,就是把阅读到的一些有新鲜情调的词汇和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有条理的句子或脍炙人口的优美片段摘录下来,以丰富自己的知识。2.概括式,可以概括读物的主要内容,可以给词语归类,也可以给读物列一个简单的提纲。3.赏析式,可以对文章中体会最深的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种结构或一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做简单的点评。4.体验式,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延伸主题地续写,或添加结尾,或给古诗词配画,或针对文章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感受。

(二)仿写

写读书笔记的练笔方法多用于高年级,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模仿范文的格式、形式和布局谋篇来仿写的练习方式,是促进自己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件“法宝”。

仿写的方式可分为全仿和点仿。所谓“全仿”,就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来习作的练习方式。例如《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阅读了范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运用这种季节表达顺序的方法写写《美丽的家乡》,描述一下家乡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研读范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有略有详,白描与细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近景与远景互为映衬。然后仿照这种写法,练习写《可爱的校园》。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所谓“点仿”,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练写片断的方式。一篇优美的文章,其可仿之“点”很多,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修辞运用、段落构成、开头或结尾技巧、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点”进行分项仿写。“点仿”这一训练方法短小快捷,即兴生成,在课文阅读后紧随进行,易操作,见效快。

(三)改写

事物总有两面性,仿写有利于速成,但过于依赖它,会束缚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发展,也会阻碍学生习作向高处远处发展。除仿写练习外,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当文本进行改写练习。吕叔湘先生说:“各种形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前的最好准备。”改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懂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选择适当材料进行改写练习是很有意义的。古诗是一种高度凝练、有艺术感染力的文体,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诗的内容,把它改写成现代文体的文章。如学了《赠汪伦》这首诗后,我们先弄清时间、地点和人物,再展开联想:诗中主人翁当时所处的什么环境、场面?朋友分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会流露出什么样的语言?然后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具体写下来,从而把这首诗改写成了一篇叙事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还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的形式。如《爱之链》《将相和》《穷人》……这些文章只要教师对学生稍加指导,就会成为学生们笔下的好剧本。这样既让孩子们熟悉了课文,又锻炼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改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改变叙述顺序、人称、故事的结局、表达方式等,究竟怎样改,要从练习的实际情况出发。

此外,还可以结合文本进行缩写或扩写练习。缩写可以培养学生对长篇文章的驾驭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扩写时,或给句子加上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上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或融入想象扩充情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和补充。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两手持剑”,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舞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山东教育》2016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