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文讲故事四步走

发布日期 : 2016-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青岛市李村小学   黄彩霞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孩子乐于讲故事的特点,把“老师讲课文”变成“老师教学生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主要分“问题导引、化整为零、突破难点、回归整体”四步进行。

1.问题导引。讲故事之前,我们总是要精心设计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两遍故事。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确定。

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大禹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怎样呢?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想想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比比谁记得多。

带着问题听故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一方面还可以提醒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化整为零。就是把一个故事划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然后分别练习讲故事。划分成几个部分、如何划分,要根据故事的长短难易来确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零散部分也是螺旋上升的。一年级上学期“零”一般指的是一句话或是几句话,一年级下学期则可以是一小节或是一个自然段。到二年级“零”就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或是一个意义段了。

如二年级上学期《大禹治水》一课,第一自然段写了很久以前的一场洪水,内容较为简单;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大禹是怎样治水的,这是故事的重难点部分,需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讲出;最后一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是故事的结局,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就把整个故事划分为三部分来讲。

化整为零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规律。学生在反复倾听、分段讲述中会轻松地记住每一部分故事的内容。

3.突破难点。有些故事会出现一些难讲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教师示范讲、师生对话表演,画出重点词语、按故事内容填空、出示故事情境图等等。

如《大禹治水》的难点是第二部分。首先由教师示范讲述二、三自然段,使学生整体感知本部分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画出“下决心”“吃尽”“走遍”“带领”“挖通”“劈开”“三次路过”等重点词语,使学生抓住精彩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加深印象;然后出示自然段首句引导孩子按故事内容填空,使学生整体讲述这一部分。我们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讲故事时把握两个度,一是学生讲故事时能够运用学到的语言讲述,但不要求一字不差地来讲;二是学生能够顺利讲出故事,但不要求必须声情并茂。

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灵活地搭建了学生记忆故事的“台阶”,使学生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台阶,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讲好故事。

4.回归整体。学生顺利完成每一部分的讲述之后,我们就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讲述整个故事。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画面讲故事;可以利用板书,让学生结合板书串讲故事;可以构画思维导图,让学生边想象边讲故事;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串联问题讲故事;可以出示首句或关键词语,让学生在填空补充过程中讲故事,等等。

例如《大禹治水》一课回归整体时,我们出示了几组情境图,第一组是洪水肆虐百姓受灾的情境图,第二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情境图,第三组是洪水治服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境图。学生看着情境图,脑中呈现生动的画面,轻松愉快地串联整个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性评价,不断地引导孩子记忆语言、规范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向上的情绪中完整地讲述故事。

回归整体有效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多种形式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收获成功、品尝喜悦的过程。

看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关键是看孩子的表现。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磨课,课后我无意中听到了孩子们的谈话,他们的自豪和兴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的孩子一边拍手一边说:“太好了,课堂上我就学会讲故事了!”有的学生说:“我太喜欢这样上课了!”有的说:“这样上课真轻松,回家不用再学我就会背课文了。”……孩子们的表现凸显了“轻松讲故事快乐学语文”的价值,学生在快乐中积累收获着。

把“学课文”变成“讲故事”,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学习实践规律,教学步骤轻松简洁,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积累大量的语言和故事,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山东教育》2016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