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爱的天书
发布日期 : 2015-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 田志红
周六,适逢父亲的忌日。再次让自己记起: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卸下所有的一切,义无反顾地回家陪伴老母亲。其实现在想一想,何况不是老母亲陪伴自己呢?她的陪伴,再次让我感受到:母亲,是爱的天书。是我们爱的源泉,是我们永远读不完的书。
回到家,看到母亲那红红的眼圈,我知道,母亲是不会忘记这个日子的!他们感情是那么好,怎么会忘记呢?不像我,是靠着记忆,母亲是用自己的所有,是刻在心上的。这就是我们作为晚辈和当事人的差别,是感情的差别!轻轻地,拍拍母亲的手,我们相牵的那一刻,感受到我们感情的交流:爱,就好好活着。
每次回家,给娘买吃的,都是伤脑筋的事情。这次,给娘买了海螺。没想到,娘对老公说:“拿回家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吃吧,我不愿意吃。”老公是个实在人,对娘说:“我给你的已经少了,一顿就吃完了。”
娘坚持不下,就留下了。老公和女儿走了之后,我们娘俩就开始蒸海螺。今晚,很清净,就我们娘俩。可以安安静静地吃顿饭,我喜欢。对海螺,我不是很喜欢。吃饭的时候,就只吃了一个。看着娘的动作不太熟练,我说:“今天,你就示弱一次,我来帮你。”娘笑笑:“老了,什么事情也做得慢。”“你现在不是老人,是孩子啊。”“哎,这样就好了!”
我,拿过娘的筷子,帮她挑海螺肉。我挑一个,娘吃一个。我等着,挑着,说着,娘就吃着,应着我。还剩下两个,娘说给小侄女留着,我没同意。不一会儿,我们就把海螺吃完了。
“今天晚上这些,好吃。”我笑笑。其实,心底里是难过。今晚,只有我们两个,娘知道我不太喜欢吃这个,留到明天,就不能吃了。娘才安下心来,吃着海螺,吃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好吃!
今天晚上,再多一个人,娘也不会这么安心享用。只要有一个人喜欢,娘就会用“我不爱吃”这几个字来做挡箭牌。
平时的我们,是否在用心阅读父母的语言呢?是否读出了父母心底里那份深深的爱呢?
吃完饭,我想去院里坐坐。娘想上炕。其实,娘是想让我和她一起边聊天边给她“读”电视。
最近,娘看的是山东综艺台的节目。看到其中一对夫妻,不能相互支持时,娘联系到了自己孩子的家庭:原来,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娘在心中有着自己的称量。从老大开始,一一道来,我没有插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听着我们姊妹们在娘心中的模样。有的是对夫妻两个性格相似免不了争吵的担忧;有的是对经济上稍有困难而自己不能帮忙的着急……这啊,哪里是掂量,分明是对每个孩子爱的抚摸。多少个无眠的夜里,娘在心底里为每个孩子祝福。我,流泪听着,在心底里一遍遍告诉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活出自我,幸福微笑,就是对娘最好的爱啊!
夜深人静,或许,是娘聊得慢慢地放开了自己;或许,是娘太心疼,终于对我说出了自己的那次经历:“六一节,为了看小侄女的演出,娘往前挤了挤,没想到,出来时,发现自己准备给第一次过六一的小侄女买点礼物和买东西的130元钱不见了。”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农村老太太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娘心中对贼更多了痛恨。
早晨起来,给娘钱。按照农村传统,女儿是不负担养老的,所以娘对我给钱,总是不想接受。而我,每次都记着,不一次给,那样娘的压力大,分批给,娘还容易接受。我总是想方设法让节俭的娘,手头宽裕些,这样或许会让她多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娘,只懂得奉献:给这家干点农活,给那家捞麦子,给他洗衣服,给他看孩子……我们,是否能经常问一下自己:我今天,我这个月,我今年……为娘做了什么呢?我最近让娘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呢?给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愿意索取的娘,一点点回报?
而回报,或许在我们眼里就是给娘一点点物质的。我们,是否问过娘需要什么呢?娘总说自己失眠,当娘在我们的聊天里安然入眠的时候,我知道,对娘,最好的回报,不是我带的吃的,也不是我给买的穿的,而是我推开一切,晚上回家和娘面对面的叙谈。这,从娘的感叹里就可以听出:“不用给我买吃的,也不要买穿的。人老了,吃不动了也穿不动了。”是啊,人年龄大了,对物质的欲望能有多少呢?我们是否读出娘感叹背后的余音:人世间有一种报答,不是物质的!
何为孝?随着母亲年纪大了,我越来越感觉到,如果我能让母亲安静地过着每一天,让母亲健健康康过着每一天,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让母亲感觉到活着是快乐的,这就是孝。
我经常思量:娘对自己的爱,是那么深厚。母爱,就如一本书,常读常新。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力量。就如这次,我是克制着自己的失落回家的。细心的母亲,或许感觉到我心底里的那份迷茫。在夜色的怀抱里,我依然借着淡淡的灯光,看到了母亲的淡定:“没病没灾,知足,慢慢来,日子还长。”
娘一边说,一边拍着我。在这浓浓的爱里,娘用自己的温情,用自己的慈悲,用善良,温暖着我心底里的那份苍凉。我,在这爱里慢慢地恢复了昔日的温度,许诺着依然微笑着去面对人生。
母亲,是我心底里最温暖的爱;母亲,是我们岁月里感恩的阳光;母亲,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天书。在这书里,我永远是那个捧读天书不懂事的孩子。
(《山东教育》2015年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