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发布日期 : 2014-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张 伟
1.激情引趣
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把课本上的图画制成动画,太阳、小草、小树、小鸟、牧童骑着老黄牛依次进入画面,配上欢快的音乐,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的兴趣马上就提高了,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都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教学9+4,先出示9个绿皮球,再出示4个红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怎么想呢?边理顺学生的思路边演示: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于是把4分成1和3,拉过一个红皮球和9个绿皮球放在一起凑成10;再想10和剩下的3加起来得13。不把4分成2和2,是为了突出凑十法的特点。
“8加几”、“7加几”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演示方法,重点都突出在8与7分别和几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几和几,凑十后再用10加几。这组演示可以多用,简单易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凑十法,又能判断分解加数的要求,分散难点,算理清楚,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突出。
3.激活思维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时,先借助多媒体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抽象出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山东教育》2014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