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 : 2018-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


山东省莱芜师范附属小学   李雪峰

 

实验数学是新课改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猜想和非形式化的实验探索,以及对此过程中所获信息的仔细分析,最终对所洞察到的事物加以组织、分类和传播。即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悟”“悟中拓”。它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整合,有利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有利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发挥育人功能。它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可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乐而为之,则事半功倍。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把生硬的知识交代给学生,只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把数学课上的索然无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实验数学的课堂采用大问题教学设计,借助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玩学具中,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学生的手动起来了,智慧在手指间穿梭,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洞察事物是那样的专心;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开始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学生的嘴渐渐张开了,道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接受了新知。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觉得数学好玩,要玩好数学。

二、实现课程整合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然而当今有很多教师实施的是碎片化教学,教某一个知识点,就只讲这一部分知识。缺乏对于知识整体性、结构化的认识与点播,缺乏学科内部与学科间的有效融合。这样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基于此,实验数学在单元主题(模块)教学的基础之上,立足“小学优质数学教育与数学实验室教学研究”课题,编写了《小学实验数学学生活动用书》,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科间的壁垒,建立起更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模块化编排,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性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建构起一类问题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弄清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避免了知识零散碎片化,实现了国家课程的区域化、生本化、校本化实施。

三、积累活动经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手,真正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正中央。教学活动跟着课件走、跟着预设走、跟着老师走,忽视了学生天生爱动好玩的天性,很少考虑学生的体会与感受,很少在意学生的茫然与问题,只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结果。”实验数学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实验数学”的提出,说明数学不是一门纯演绎的科学,它具有实验的性质。实验数学每一节课都能着眼学生发展,借助科学构件等学具,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增加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易于弄清所学知识的本质,并能牢记于心、熟记于脑、活用于生活。

四、渗透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实验数学模块化的教学设计,便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有专门的课时对其归类教学。如在五年级策略与方法一一列举中,研究“如果有50根小木棒,可以摆成多少个四边形与六边形,且没有剩余?”学生思考后举例推算,摆一个六边形和11个四边形正好用50根杆,先摆2个六边形,剩下的38根不能摆成9个四边形……有的同学想到了用列表格的方法一一整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有顺序的一一列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感受到了“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并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

五、发挥育人功能

实验数学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益智活动课,玩转绳类、棋类、锁类等益智学具,了解其中的规则,研究不同的解法,发现潜在的奥妙,探索不变的规律,拓展到广泛的应用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魔界大战”探究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渗透了育人思想(如在各种棋类游戏中,可渗透“规则意识”“全局意识”“落子无悔意识”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探索锁类学具的不同解法以及创编棋类游戏新规则等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山东教育》2018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