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玩转数学

发布日期 : 2014-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莱芜市莱城区莲河学校   胥庆兰

 

一直以来,数学课似乎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它没有语文课深情,没有美术课绚丽,没有英语课活泼,没有音乐课动听,学生们对数学学习明显缺乏兴趣成为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探索怎样让数学学习更具活力,让学生喜欢数学多一点,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发展后续力?在尝试和实践中我发现有“三招”可以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

第一招:数学阅读——打开数学的另一扇窗户

我首先在“智趣文化氛围”的创设上下功夫,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气氛熏陶。我把平时从图书、网络上搜集到的中外数学史中的有趣故事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最初,讲得最多的是数学家们的童年成长故事,如陈景润在童年痴读数学书,华罗庚从学徒成为数学家的经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高斯从顽童成长为“数学王子”的精彩片段……数学家的人生成长轨迹,给孩子们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随后的小欧拉“智改羊圈”、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小木头游魔数世界、马小跳学数学、数学谜语竞猜等……又把大家带进变化多端的数学天地。

越来越多的同学产生了亲近数学的渴望与动力,央求着把这些书借给他们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不像文史类读物那样丰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数学阅读的实际基础,我推荐给孩子们一些数学读物,比如:《马小跳玩数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等图文并茂的书,学生们在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被数学文化所浸染。

为了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成果,我班启动了每周五的“数学活动日”。每次活动前,同学们都精心准备,有的还会借助网络(比如吕新元的24点游戏),或者制作幻灯片展示(比如王彦硕的统筹方法),有的制作学具(胡庭瑞的“可能性”陀螺)……在交流中相互感染,增进理解,发现不同,分享快乐。每每有新发现,大家都会兴奋得像小燕子一样。

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实践,同学们从没有读过一本真正的数学课外读物,到现在去图书馆抢着借、到书店买、到网上查最新的数学读物。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我班学生人均阅读数学课外读物4.1本,人均拥有数学课外读物1.02本。由最初的囫囵吞枣,变成了现在的细嚼慢咽,对数学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飞跃啊! 

第二招:动手实践——体验看得见的数学精彩

为了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我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经常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了“认识图形”的知识后,我班开设了“有趣的七巧板”活动课,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七巧板是由7个板块组成,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了解了七巧板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研究5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时,有的同学因为学生用剪刀剪得不整齐,认为两个大的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样,通过反复比较、拼组,同学们发现了两个小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一点的三角形与中等的一个三角形的大小一样。在拼图过程中,分别完成了用2个、3个拼成一个三角形,用七巧板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同学还设计了妙趣横生的七巧板作品。

再比如学习“度量”时,同学们到校园大操场“丈量测定”跑道的面积、树木的间距、球场的长度;认识了人民币后,同学们进超市“购物记账”、在家里“实地运算”,争当“家庭小管家”;学习“百分数”后,同学们到银行实地开展“存取计息”活动……同学们乐此不疲。把书本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过去的数学题仿佛一下被激活了似的,平时畏惧数学的同学也灵动起来,锻炼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慢慢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留心,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和多记的好习惯。一篇篇洋溢着浓浓生活味道的数学习作从孩子们的笔端流出。利用节假日,我在家长的支持下,选编了一部分同学的数学习作装订成集《乘着智趣的翅膀飞翔》,同学们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了书本,成功的喜悦充溢于心,这本小集子成为同学们最爱的阅读内容。

第三招:数学游戏——建立数学与快乐的链接

儿童都有好玩的天性,我想办法把课本的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数学中玩游戏,游戏中学数学,让学生们体会数学的无穷奥妙。如24点游戏。三年级时,同学们每天坚持玩24点游戏,对于成功的例子,还作了记录,一批计算小明星脱颖而出。师生一起玩数学游戏,在玩中把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把数学多样性介绍给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之旅中,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百花园的奥秘。同学们在玩中恍然大悟——啊,这也是数学?原来这里还有数学秘密!数学真是好玩!

“三招”玩转数学,现在同学们研究问题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热衷于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一起探索并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有人摘取数学桂冠上的明珠。

 

(《山东教育》2014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