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喜欢数学的心扉
发布日期 : 2013-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商河县孙集乡杨八士小学 陈义勇
一、从情感入手,把情感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学生因为崇拜或喜爱某一位教师而发愤学习其所教学科的事例在现实教学中屡见不鲜。为此,教师要从情感入手,增强自己的吸引力,让学生喜爱自己,进而喜爱自己所教的科目。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可接受水平,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课堂上,教师要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和简洁明了的板书,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不断进取的激情。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催人向上的情景,激励、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把情感融入教学中去。要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要关爱差生,并适时地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因为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教师应经常以活泼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关心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从而让孩子们“迷恋”他们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孩子也不会因成绩的一时滞后而气馁。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能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把自己剪出的三角形,通过自己的剪拼,得出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和平角之间的关系。又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在有4个苹果、6只熊猫、8颗星星的图中,动手“创造”分数,使学生在画与分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中“一个单位”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凡是能让孩子动手操作的都要让孩子动手”,使他们全神贯注地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开展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想一想,选用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三、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氛围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1.讲求民主的教学作风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主的,学生可以从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师生关系要融洽
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若不苟言笑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则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会有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常告诫自己,教学时一定要和蔼可亲,注意微笑着面对学生,保持适度的幽默。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时内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怎样学”,要着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层面、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促使优秀学生迅速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经验、自我矫正的方法,复习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的方法等,从而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提高教学效益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以及敢于探索的精神,更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山东教育》2013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