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井

发布日期 : 2013-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莒县长岭镇中心小学   李彦福

 

在老家东南方向的不远处,有一眼古老的石井。听村里老一辈人说,它几乎是和我们那个小山村同时诞生的。据《李氏族谱》记载:大约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初春,李氏先祖的一个分支,因事态变故由四川成都府几经周转,流浪多年来到这里。在一条小溪的上游,在一眼清泉的附近安家落户,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大概我们的祖先首先选中的便是这眼泉水吧。水乃生灵万物生命之源泉嘛!

再后来,先后有贾、赵、葛、黄、卢等姓氏迁居此处,落地生根。时光荏苒,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全村人唯一的那口吃水井被尊称为“神泉”,其实它不过是那条小溪中偏右,由三块露出的岩石组成的一眼清泉。水不深,但长年泉水汩汩。老人们担水吃,总是弯下腰或是蹲下来,一瓢一瓢地舀,样子十分虔诚。大姑娘、小伙子们口渴了,趴下来就喝个痛快。我从小就喝这眼泉水长大,凉爽爽、甜滋滋的味道,令我终身难忘。真的,直到今天,年过半百的我仍然喜欢喝这冰凉的泉水,可以说胜过当今任何品牌的矿泉水。

每到逢年过节,母亲总是让我带上纸钱,来到这里敬奉水神。大年初一的清晨,这里会变得十分热闹。村里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满脸的春光,烧香的、焚纸的、磕头的、祝福的——今天想来,老人们的心愿,无非是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吧。

老井的左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确切地说那是沭河上游众多支流中的一条无名小河。“美不美,家乡水”。每年的春末夏初,小河两岸多是青青的芦苇、弯弯的杨柳。那雨雾迷蒙、蝉鸣蛙叫的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村里的人们田间劳作归来,带着一身的汗水,首先要做的就是跑到小河边,捧一捧清凉的泉水,一洗为快,一饮为醉。在河边绿荫下小憩,放眼望去,满眼是翠绿的田野,清澈透明的泉水一路欢歌,从那片万绿丛中涓涓流出,满身的疲惫烦躁,瞬时便会化为乌有。你如能亲临其境,呼吸着清新芳香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你也会感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的完美呀!

说来也怪,这小河泉水还有一些奇特的功能:酷夏里,你如果被蚊虫叮咬而痛痒难忍时,来到这里用清澈的凉水畅洗几遍,痛痒之感便会立刻止住。再洗几次就连那红肿之处也便好了。难怪村里的男女老少总是喜欢来这里洗手洗脸,洗衣服,洗那想洗的地方。我虽不懂这其中的原理,但我想这泉水来自上游的山川,九曲循环,可能是那些岩石、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作用吧。

如今看着那些顽童们在小河里一丝不挂地戏水,使我想起了那美好的童年时代。真是“儿少不知愁滋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还十分清苦,孩子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家庭作业可做,放学后就是拾柴、割草,剩余的时间就是玩了。那小河上下、老井的周围自然成了孩子们的根据地。下水捞鱼摸虾,上树捉蝉摸鸟,河滩上滚爬摸打,在这里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有一年盛夏,几场大雨过后,老井里堆积了大量的泥沙,泉水变得浑浊了。根据我的经验,老井里肯定有我们想捉的鱼虾,于是小伙伴们就和我冒着蒙蒙细雨,赤裸着身子下到井里摸鱼捉虾,神气十足。突然,远处传来一声粗壮的呵斥,我抬头一看,那不是村子里最爱管闲事的三爷爷吗?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拿着一把铁锨,急匆匆地向老井走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几个浑小子,把全村的吃水井弄脏了,看我不揍你们——”后来,逃之夭夭的我们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再后来,我们才知道那爱管闲事的三爷爷不是去捉我们的,而是每次大雨后总是最先来到那里,清理淤积的泥沙,再用铁锨整理那被大雨冲坏了的井沿和那条专供人们担水吃的沙石小路。几十年如一日,他老人家也渐渐地成了村子里的义务护井员。老人家一生视那口老井为“神泉”,谁都不能玷污它!

时光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风雨的侵蚀,人为的破坏,昔日那条美丽的小河,早已面貌全非,就连那些生长茂盛的芦苇、草丛,河滩里的青蛙、蟾蜍也都很少见了。只有那口古老的石井,几经修整,依然清泉汩汩,养育着村里的一辈又一辈。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