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日期 : 2012-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黄家沟小学 王文焱
误区一:习惯养成就是口头多提醒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的表达习惯真好”等劝勉性语言,初听还觉得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励性,然而一节课下来如果仍停留在这层面,就有点贴标签、肤浅的感觉。
对策:习惯养成由表面走向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误区二: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
有的老师认为,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进而出现重学生习惯培养轻教师本身习惯养成的现象:往往没等学生把话说完就草率打断。对差生的话置若罔闻,对好学生的话句句入耳。平日板书随意、潦草,一到有人听课,贴板书代替写板书;对学生错误不批评,对不完整的回答不补充……
对策:从指手画脚走向率先垂范,教师是关键。
误区三:习惯养成只能关注大多数学生,没时间管后进生
仔细分析每一位学困生,智力有障碍的少之又少,多数都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自信,有想法也不敢起来表达;或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或是遇事不敢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懂装懂。时间久了,这部分学生基本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对策:习惯养成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暂时在某方面落后的孩子身上,适当降低要求,多鼓励表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误区四:习惯养成就是直接指令,告诉学生怎么做就成
有些教师认为: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都列出条条框框了,学生照着做就可以了,教师负责督促提醒一下就成。
对策:巧妙引导,让教育无痕。
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当老师一次次提示学生要养成这样那样好习惯的时候,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反感情绪。因此,应把接近无痕的教育视为我们的教育追求。
误区五:习惯养成可以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但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很多次反复。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动作行为,不是说给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培养起来的。应该说老师们大多认同这个道理,但在落实上要么有点急于求成,要么抓抓停停,甚至经常出现前后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效果不理想。
对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是前提,率先垂范是关键,正确导向是核心,持之以恒是保证。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做着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大事,愿每一位老师都能澄清模糊认识,明确努力方向,让良好习惯无声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山东教育》2012年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