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发布日期 : 2012-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莱芜市汶源学校 于凤美
好长时间没回家了。上学时,离开家,离开父母,却总会在每个周末,无惧车的颠簸,路的遥远,回家!而今,有了自己的家,却总无暇回家了。然而,心却总会在某个夜晚无限的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某个地方,某种花草,某种味道。
难忘小时候榆钱飘香的时节,满树满枝缀满了青青翠翠的榆钱,和妈妈一起扯榆钱、掳榆叶似乎成了我的一个节日,那个高兴劲就像要过年似的。把摘下来的榆钱洗干净,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了。记忆中的榆钱汤,榆钱窝头,黄豆面蒸榆钱,都会让人垂涎欲滴……淡淡的,甜甜的,香香的,是家乡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还记得椿芽刚长出嫩芽时,我们就开始掐着吃了,因为爸爸爱吃这一口,把鲜嫩的椿芽用开水一烫,那浓浓的美味就出来了,再把豆腐切块放进椿芽里,那叫一个香啊!当椿芽长大了,就可以全掰下来了。这是一件大事,全家都出动了,有拿杆子的,有爬树的,有在地下拾的。通常都是爸爸爬树,我家房子后边有一大片空地,本来是放杂物的,现在却几乎成了一片椿芽树林,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粗的细的都有,看着爸爸在这些树上自由穿梭,我们姐妹俩好生羡慕,却也只有在地上捡的份儿。捆好的椿芽有的拿去送给亲戚四邻,有的留下自己吃,剩下的便腌起来了。腌椿芽也是一件仔细活,先把椿芽洗净晾干,把叶子剁碎和姜片腌制在一起,可以接着吃。有的是整枝整枝的搓上盐,放进坛子里,过一阵再吃。剩下的粗一点的椿芽秆拿到碾上碾一碾,喷香的味道满鼻子都是,真的是让人味蕾大开!我最爱吃的就是一整枝的椿芽秆,绿绿的,脆脆的,怎么吃都那么香!现在桌上的咸菜各式各样,有南方的芦笋、韩国的泡菜、日式的腌萝卜……可我还是独爱家乡椿芽的味道,平凡朴素,历久弥香。
也经常会想到一个山里朋友的为师生活,领着孩子们到河里摸螃蟹,掐薄荷,在大光石头上仰望蓝天白云,那是怎样的惬意,真的是忘却凡尘世俗一样的隐士生活。那时在老家上班的我,也会忙里偷闲,去寻找这最贴近自然的快乐。
在阳光明媚的五月,夕阳西下之际,领着三岁的女儿重复小时候的爱好,掐薄荷!女儿好喜欢,见到一种绿色的植物,就兴奋地跑过来问:“妈妈,这个是不是薄荷?”我总不忍打消她的积极性,总会点头称是。小河边,沟渠边,留下了我们娘俩的身影。刚钻出头的薄荷嫩芽儿混在杂草当中是很难辨认的,需要低着头、俯着身子仔细地寻找,找到一棵,就会发现周围肯定有一大片,那个高兴劲,好似寻到了一座宝库。掐一片薄荷,放在鼻子上一闻,满是清凉之香,让人恨不得一口吞下去。过一会儿仔细一看,手指上已是一层乌黑了,那是劳动留下的痕迹,这点“污点”还算什么呢?吃到鲜美清爽的薄荷总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吧!
掐薄荷的妙处不在于掐到了多少,而在于掐的过程。此时正是大好春光,放眼望去,一片新绿,让人心旷神怡!河里好多地段虽然已干涸,但各种小草不会因为没有水的滋润缩回身影,它们恣意地生长着,展示着无穷的生命力,我喜欢这种扩大的,无限延伸的绿色,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掐薄荷的同时会看到几弯清澈见底的小水坑,运气好的话还会看到里面自由穿梭的小鱼,或者乌黑一团的蝌蚪娃娃。
极目远望,远山的点缀,傍晚的微风,加上近处劳作的人们,那真是一幅绝美的生活画卷!没见过的人或许体会不出那种韵味,那是浓浓的家乡的味道!
(《山东教育》2012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