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绿叶”两相宜 数学课堂更精彩

发布日期 : 2012-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   井玉娥   赵清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认同。打开新教材,那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中编排的那一幅幅精美的主题图,犹如一朵朵美丽的“红花”,光彩亮丽,内涵丰富;而一道道丰富多变的练习,如同一片片清新的“绿叶”,启迪思维,丰富知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如此美丽的“红花”“绿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新思想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发挥“红花”的主题作用,让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良好的凭借和丰富的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欣赏主题图这朵朵“红花”的美丽,更要透过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出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利用主题图,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主题图,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图文并茂,改变了以前数学教材的枯燥、复杂、抽象,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感与鲜活。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奇妙的数学知识,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教学“数一数”时,教材选择的是美丽的校园场景,从儿童喜欢、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出教材主题图,看到自己熟悉的美丽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时抓住时机引导讨论,学生们都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在学生初步了解画面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数一数具体的数量,并组织学生交流,对数的方法进行点评。最后在学生认识数字1-10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身边的、家里的、教室里的或校园里的人或物,说给同学听,尽可能引导学生联系的范围大一些,数的机会多一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数一数活动。整节课人人争着发言,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十分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0的认识”中的小猴子吃桃子、“认识钟表”中的小明的一天、“连加和连减”中的喂小鸡等内容中设计的主题图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情,来源于实际生活,富有情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体会到学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2.借助主题图,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与传授知识相依相存。数学主题图的运用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主题图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主题图、学会数学知识、享受数学美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如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后,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在学生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要珍惜时间,从而达到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

许多主题图在承载相关的知识学习的同时,还渗透了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一年级“67的认识”主题图中,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受到了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讲卫生的思想教育。而在“89的认识”中,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11-20各数的认识”则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这些主题图既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数学情境成为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互相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充分挖掘主题图中蕴涵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主题图中的人文因素和情感因素,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情感力量,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3.依托主题图,整合开发教材资源

一幅幅有着丰富内涵的主题图,是许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它的科学性、丰富性是无可替代的,但是由于主题图的统一性、静态性以及不同地域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的不同,又决定了它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时,我们应深入挖掘主题图的意义与内涵,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材的主题图都是以静止的画面形式呈现,缺少必要的思维过程,可是我们的学习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教学中,如果将静态的画面还原为动态的场景,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又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依托教材中的主题图,同时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创造性加工,整合教学资源,让教材内容更丰富、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如数学教材第三册中的“对称”,教材中的蜻蜓、蝴蝶、树叶、京剧脸谱四幅图画,贴近学生生活,是比较好的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探究图形的特点时,因为图形的常见,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主题图进行了创造性地整合,把学生喜欢的剪纸、动画演示融合在一起,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在课始的时候,通过与学生交流各自的爱好导出剪纸,然后出示自己剪好的四幅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通过交流让学生说出如何剪出来以后,用课件演示对折的过程,发现两边的确完全一样。最后引出了“对称”的概念。这样的整合,将主题图静态的场景转化成具有动态的演示过程,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主题图纷繁复杂,我们就要对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舍而弃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图中事物数量少(用数数就能直接得出结果),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很难找到相同加数,凸显不出用乘法计算的必要性。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动态化的游乐场,然后重点呈现过山车场景:一排3人,排数增至9排甚至更多。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出乘法的作用。所以我们对主题图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主题图,灵活地驾驭主题图。只有用活主题图,才能教活主题图;只有教活主题图,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题图绚丽多彩,而且内涵丰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透过美丽的画面,充分挖掘其内涵,用我们的智慧去用好主题图,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重视“绿叶”的多重作用,让数学课堂更有实效

精心设计编排练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又一个亮点。新教材里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是数学课堂练习的主要题源。这些练习题如围绕在“红花”旁边的片片“绿叶”,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用好新教材里丰富多样的练习,才能让数学课堂更有实效。

1.活动化的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新教材一改以往教材枯燥无味、重复训练的练习形式,很多练习题不但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而且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一年级“位置”的练习,几乎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场景。很多数学练习以数学游戏、数学活动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练习设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如数学游戏有“排队比高矮”“涂颜色”“搭积木”“孔雀开屏练计算”“小猫钓鱼”等,数学活动有“快乐的周末”“猴子捞月”“排队买票”“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等。这些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发展思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新教材练习的生活化、活动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数学、“好”数学,从而“知”数学。

2.开放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

练习里的多数习题与新知识的程度相当,能起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作用。新教材也设计了一些既能开拓学生思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如一年级下册第78页的最后一道习题——小朋友套圈,练习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对这样有情境的练习题充满了兴趣,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玩游戏。这道题是比较开放的,既可以练习不进位加法,也可以练习进位加法,而且答案也是多元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再比如数学教材第五册第31页第8题: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趣味性十足。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案并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3.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新教材的各种练习中,经常安排统计、测量、调查、制作、实验等数学活动,这些拓展性的练习,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让学生调查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的重量;学习“图形的拼组”后让学生折一个纸飞机、做一个纸风车;学习“统计”后让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极强的探索实践性。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课后练习,这个新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新知识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应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用好新教材里的各种形式的练习,并对它们作适当补充、挖掘,让课后练习这片“绿叶”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总之,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广阔的探索发展空间。它图文并茂、设计科学,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学王国,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突出“红花”,重视“绿叶”,正确处理“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使“红花”“绿叶”两相宜,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山东教育》2012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