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布日期 : 2011-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韩新霞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被列为当今教育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音乐情感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轻松愉快的情感有利于人的思维活动。音乐恰恰可以使人处于一种平静、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也正是创造所需要的状态。每天能够欣赏音乐使自己处于一种平静的心境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很好地得到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丰富音乐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聆听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为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激发其创造的欲望。

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他们好奇、好动尤其是特别喜欢音乐的特点,在上《龟兔赛跑》一课时,我打破了以往欣赏《龟兔赛跑》的模式,不是一上课就听赏、呈现这两个音乐人物的方法,而是从音乐的角度进行了延伸,给学生呈现了许多其他的音乐片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听赏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让他们从众多的音乐片段中去挑选最符合这两个人物特点的音乐。学生这个听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解再运用的过程。他们首先要聆听音乐,然后要分辨音乐,最后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音乐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听赏,而是新课标中理解音乐、运用音乐的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这节新形式的音乐欣赏课也就在这有趣、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开始了。

2.体验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他们才能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表现,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涵。音乐的创造性思维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培养。

在《龟兔赛跑》这节课中,学生能够从众多的音乐片段中分辨出乌龟与兔子的音乐形象,紧接着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会做出以上的判断,根据是什么。随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关于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要素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到音乐要素与音乐人物形象的关系。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龟与兔的音乐形象,而且还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进行了表演。当听到乌龟的音乐时就做一做乌龟的形象动作;当听到表现兔子的音乐时,就做一做小兔子的动作。学生听得准确,表演得也非常贴切,可见,他们是在发自内心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紧接着就是让学生为音乐起名字的教学环节。音乐的片断分别节选自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学生只有对这些音乐片断深入了解,充分地体验,才能根据这些音乐的情绪,在发挥自己想象的同时起出合适的名字。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有助于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有的学生起的名字非常贴切。如:在最后一段欢庆胜利的音乐中,有的学生就为它起了“乌龟夺冠”这样响亮的名字。可见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是非常充分和深刻的。

二、创设音乐情境

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小雨沙沙》这课时,我先请学生闭眼听一段描绘雨声的录音,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子使学生融入大自然。教师问道:“小朋友,你愿意告诉我你雨中的心情,并让我知道你雨中的故事吗?”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下雨了,因为下了雨我可以在水塘里玩水,可有趣了。”还有的学生讲了雨天发生的故事……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极富诗意的连续画面:池塘里的小雨点、碧绿的田野、田野中的小禾苗……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小雨的“沙沙声”,教师又问:“如果这是首歌曲,你能给它起个什么歌名?”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各具特点:“雨中小唱”“下雨真好”“及时雨”等等。学生的思绪在雨景中延伸,想象在雨景中扩展,创造力在雨景中体现。就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旋律节奏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经历,为歌曲编配歌词,可以独立创编,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在填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兴奋,也很投入,创编的歌词富有个性色彩,真实而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比较、分析、评价,并试唱体验。在教师设置的富有情感的意境中,学生用心去唱自己编的歌,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愉悦。

三、展开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教育的音乐作品,常能有效地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学歌曲《云》的练声环节设计中,我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呜”“啦”“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呜”声来唱月光下的云。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啦”唱比较好。还有许多学生赞成表现乌云的小雨点应该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来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再例如学习《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的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使学生对报童抱有同情之心,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情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山东教育》2011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