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听书情

发布日期 : 2010-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高青县实验小学 王晓翠

周末为女儿整理书架,望着一排排的名著,不禁心生感慨:现在的孩子读书的条件太好了。我在女儿这么大时,这些好书别说买,书名都没听说过。

小时候的我,听厌了奶奶的《牛郎织女》,背熟了爷爷的《聊斋》鬼故事。可是在那个上顿下顿全是窝窝头的年月里,还能奢望什么精神食粮呢?

一天放学回家,见客厅里挤满了好奇的左邻右舍。我使劲钻了进去,只见父亲蹲在炕沿边,摆弄着一个小“木头箱子”。不一会儿,从“箱子”里飘出了动听的歌曲《南泥湾》。这是我们村买来的第一台收音机。

自此,每天下午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和大妹凑在收音机旁,听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他的语音充满了慈爱,讲述又诙谐生动,我们一下子被带进了神奇的故事之中,似乎也跟随着孙悟空猪八戒,历尽了千辛万苦,降妖捉怪,求取真经。听书听迷了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天上的云团,浮想联翩:孙悟空在上面吗?我什么时候也能驾着祥云上天呢?多想去看看玉皇大帝的豪华宫殿,多想和孙大圣那样,驾着祥云在天空自由驰骋……

在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极冷的,常常冻得地面裂了大缝。而那年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却充满了温暖。吃过晚饭,我夹着作业本就往后院的奶奶家跑。家里姊妹多,已无我这长女的安身之炕。但在我是件乐事,趴在热热的炕头上和奶奶尽享着听书的快乐。

我们热听的是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大字不识的老人得到了一个确切消息,革命队伍中有一个叛徒。为了尽快让支队长得到这个消息,他在纸条上画了一幅画,传给了抗日小分队,上面画了一个灯罩,一把镰刀,一个小山坡(意思是:赵连坡是叛徒)。聪明的支队长揭开了这个谜底,铲除了叛徒。在我心中,抗日英雄们个个都是那样的智勇双全。

最令我牵肠挂肚,最震撼我心灵的,要数刘兰芳老师讲的《岳飞传》和《杨家将》。这两部书恰好错开了时间,听完《岳飞传》,紧接着调到另一个电台听《杨家将》。每天晚饭后收听,一次不落。第二天的晨读课,趁老师没到,少不了和伙伴们交流听书的感受。我们为岳飞父子、为杨继业家男女老幼的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的故事感动得落泪;对奸臣秦桧、潘人美之流的卖国求荣感到义愤填膺。我想,也就在那时,“爱国为民,正直无私”的观念已悄然在心中萌发了。

随后又听了几部书,如单田芳老师讲的《隋唐演义》《太平天国》,王刚老师讲的《谭嗣同》,袁阔成老师讲的《三国演义》,等等。这一部部评书,似一扇扇开启了的窗,让我领略了中国历史的一角。以至后来学习历史,我与之似是旧时相识。

正值豆蔻年华时,听了肖复兴先生的长篇小说《青春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作家用细腻的文笔,刻画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女形象,她好像就是生活中的你我她。似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躁动的心田;似夜晚的灯塔,引领我走出心灵的误区。

再后来,远离家乡上学,便失去了听书的机会,但有幸成了校图书馆的常客。工作后,自己渴望读的书,不久就搬到了书架上,有空还看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也多起来了。但空闲时,我仍常常怀念小时候听书的日子。在无书可读的岁月里,它如一缕缕阳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丰富着我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

那逝去的听书的岁月啊,永生难忘。

 

 

(《山东教育》201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