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勇者先 ——寿光市洛城街道实施“突破东城”战略纪实
发布日期 : 2025-01-24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本刊通讯员 商荣宾 张泽同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勇者先。近年来,在一个个挑战、一个个瓶颈、一个个“不可能”面前,寿光市洛城教育学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创新的举措,大力实施“突破东城”战略,实现了教育高品质、高水平发展。多年来,学区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成绩始终位居寿光市前列,获评潍坊市标准化学校示范镇街、潍坊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
在洛城采访的日子里,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洛城教育人的实干和担当,感受到了这里的干部师生蓬勃向上的朝气、锐气和激情,更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始终领先一步的底气和自信。
超前谋划,为教育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洛城街道位于寿光市区东部,由原洛城镇、寒桥镇和留吕镇合并而成,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山东省旅游强镇、潍坊市十佳魅力城镇,每年一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洛城教育学区立足东城新区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抢先机、求突破、当排头。
2023年,洛城教育学区中心校校长张英博带领学区一班人反复调研,在充分征求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洛城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2023—2027)》。这份近2万字的文件可谓“干货满满”,“四个坚持”纲举目张,一张洛城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由此生动呈现,令人鼓舞。
一是坚持优势转化,提高教育品质。洛城街道集聚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仓颉汉字艺术馆、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园等科技文化场馆,辖区内有普通高中2所、特色培训机构多家,优势产业流、高端人才流优势明显。洛城街道立足于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优势,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育人水平。基于洛城“半城半乡”、师资不均衡问题,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县管校聘”“走教支教”政策,优先配置紧缺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导师团”和“组团式”校本教研的作用,大力创办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高品质教育。
三是坚持各方协同,依法治教。认真落实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尊重校长治校和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利。重大事项坚持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流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主动衔接高中(职)教育、小初教育、幼小教育,促进教育全链条协调发展;主动引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各类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主动联系企业、院所、社区等,合力助教兴学,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提升“品质洛城”软实力贡献教育力量。
2023年8月,在寿光城东黄金地段、风景秀丽的悦湖公园东侧,一所总投资3.7亿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投用,这就是于2022年9月动工建设的寿光市洛城街道悦轩中学。2023年9月1日,首批1300名学生在此顺利入学。洛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教育投入“应投尽投”,近3年来,学校建设及配套设施投入达5.7亿元。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如此重视教育,我们唯有把教育办好,把学生教好,才能不负上级重托和群众的热切期盼。”在学校投入使用的当天,悦轩中学校长孙立感慨道。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以“正德精业,日新行远”为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现代化教育品牌示范校。
“到2027年,学区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位师生的学校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把洛城教育学区建成优质教育示范区、教育改革实验区、人民满意样板区,在‘突破东城’战略中实现华丽嬗变。”张英博这样描绘洛城教育美好的明天。
锻造队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要办好有温度、有内涵、有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教育,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是关键。基于此,张英博把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引领各中小学校长做好学、好问、好读的“三好”校长,驱动有温度的教育走向深入,培育特色学校快速发展,让洛城品质教育惠及莘莘学子。
“校长要以身作则,做学习上的模范,缺什么、学什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洛城二中校长孙志华对“好学”校长这样评说。他的“一个帖子”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家长发帖子反映诉求,说明家长对我们工作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决不能讳疾忌医、敷衍塞责,要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好。我们要做接地气的幸福教育,就要从解决问题抓起,让师生和家长心悦气顺。”孙志华引领全校大办“接地气”的“幸福教育”,认真对待家长在线上发布的每个诉求帖子,圆满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改进工作,让“幸福教育”成为学校的“金名片”。
留吕小学校长谷银星在“好问”中为学生开辟了成长新天地。留吕小学远离城区,为让学生也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学校问计于民,积极对接潍坊“见山”支教团队,邀请37名优秀艺术专业教师入校支教。学生根据兴趣全员报名,参与“笛之韵”社团、水墨丹青书画社、“涂丫丫”创意社等26个艺术社团的活动。学校从本校教师中招募48名志愿者全程参与管理,让每名学生都能接受艺术熏陶,培养高雅气质。
在洛城,校长“好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东城新区实验小学校长李健超说:“经常读书,读出的是视野、境界和办学经验,更是学校现代治理的思想引领和行动自觉。”李健超主动加入“齐鲁名校长韩高波工作室”,定期与名校长、管理专家面对面,通过外出参观培训、团队集体入校诊断、分享管理经验等方式,消“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他所在的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潍坊市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要建好“三好”校长工程,关键在于搭建好互学互鉴、互学互进的平台。为此,洛城教育学区一改传统会议模式,把“会议”改成“会商”,把“站台”变成“擂台”,变“会场”为“现场”,让校长面对面、问题硬碰硬、落实点对点。2024年1月6日,洛城教育学区召开年度第一次学校治校育人经验交流会,12名校长、园长逐一上台,晾成绩、摆问题、谈感悟、讲打算,纵向剖析、横向比较,做到拼有动力、干有目标。
在“三好”校长带领下,洛城教育驶入了优质均衡发展快车道。洛城一中校长韩春明深化美育特色建设,在学校开设了舞蹈、创客、合唱、沙画、戏剧、手工坊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让艺术浸润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浮桥联办小学校长步延丰凭着“不会就学,学就学通”的韧劲,落实“一个事项一张清单,一个分工一个支点”工作法,深化“萝卜课程”改革,让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最美学校”。“三好”校长的群体效应,成为推动洛城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引擎。
洛城教育学区在抓好校长队伍建设的同时,坚持“统筹管理、科学配置、名师带动、全员提升”的原则,致力于锻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立足“半城半乡、城乡结合”的区域实际,洛城教育学区持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组建了18个学科“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跨学校、跨学科的专题教研,600余名专业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了“一帮多、多帮一,同教研、共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态势。
洛城教育学区坚持教研“一盘棋”,成立学科名师工作室,放手让骨干教师主动搞教研、抓教学,带动年轻教师在教研中成长。张华芬是洛城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50多岁的她拒绝“躺平”,积极参与到构建学区教育科研“一盘棋”的大局中来,成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次发起的教研专题,都由学区年轻教师自己报名,他们先自主备课,后由张华芬具体把关。从课堂的总体设计,到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句话,张华芬都带领团队成员逐一打磨,做到精益求精。在名师指导下,近5年来,洛城教育学区有12名语文教师被评为寿光市教学能手。
截至2023年,洛城教育学区有4人成为潍坊市级学科领军人才,50余人被评为地市级以上学科育人能手,近400人成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他们成为推动学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科研兴教,为教育品牌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这是我们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特色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支点和关键。”洛城教育学区分管教学业务工作的副主任杨秀珍这样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近5年来,洛城教育学区全面引入“对分课堂”,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和功能入手,在各中小学深入实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效益。“有讲授,有内化,有展示,有质疑。这样的课堂尊重了学习基本认知规律,也顺应了教育教学本质规律,教师有样板,学生有发现。”来自洛城一中的孙佳老师这样评价“对分课堂”。2023年,该学区1名教师获得全国初中“对分课堂”优秀出课教师称号,并为寿光市作课堂现场教研3次。李瑞晓、张秀红、孙言勇等一大批潍坊市领军人才、县级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学区教育质量提升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洛城教育学区牢牢抓住教育科研这一把金钥匙,从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挑选骨干教师组建教研联盟、名师工作室,围绕学科融合、跨学科教研,扎实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美育场课堂行动”“融合育人的家校互动实践”“悦读悦世界”“‘体’彩飞扬”等一大批教科研创新成果已成为洛城教育的特色品牌,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扩大。
东城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张秀红是寿光市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研师三人行”团队成员。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整个学区数学团队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备课课例研究,该团队荣获寿光市优秀团队。张秀红说,教育科研是教师一辈子读不完的无字书,需要用一生去研读。
洛城一中英语教师王磊是一名参教7年的新人。在“大教研”浓厚氛围熏陶下,她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来,考取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先后在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和青岛大学举办的文学学术研讨会上作关于英语诗歌教学的发言,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23年,王磊获得寿光市初中英语“三说”活动一等奖。
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体育教师徐文杰参教24年来,一直致力于体育教学与研究。2021年,她组建了逐梦足球俱乐部,成立了家长志愿者体育协会,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假期免费托管服务,不仅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认可,还吸引了周边兄弟学校部分热爱篮球、足球的学生参与。徐文杰说:“教科研让教师提素质、学生提素养,这才是美好教育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一大批像张秀红、王磊、徐文杰这样的科研型教师成长起来,一大批接地气、提效益、促发展的教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洛城教育学区小学段的“以体为翼,助力学生幸福成长”、洛城一中的“核心素养下初中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心幼儿园的“聚焦习惯养成,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等教育项目已经成为寿光市样板项目,让课堂焕发了活力,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发展。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立德树人拓展新天地
“洛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有夏代古斟灌国遗址,有后羿代夏、少康中兴的历史烟云,有仓颉汉字艺术馆,也有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寨里乡村振兴打卡地等现代化设施。这些得天独厚、乡土气息浓郁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我们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洛城教育学区业务干部刘成涛这样介绍。
2023年10月,悦轩小学的1000多名学生兴高采烈地走出校园,去上本学期的徒步采风必修课。他们沿着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行进,一路走一路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放风筝》《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华,中华》等歌曲成了拉歌曲目,愉快的歌声回荡在小路上、弥水河畔,缭绕在树林里、蓝天上,一步一景,风光无限。期间,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唐王东征的故事,感悟以贾思勰为代表的农圣文化,思绪飞扬、心潮激荡。
悦轩小学校长董建华说:“这样的徒步活动,学生看到的是风景,听到的是故事,锻炼的是意志,放飞的是心情。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了生活,丰富了阅历,接受了一次生动的乡土教育和文化熏陶。”
留吕初中附近的东斟灌村是闻名遐迩的彩椒种植“明星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他带头创办了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引领全村群众种植彩椒超过6000亩。2023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5万元,彻底叫响了“斟灌彩椒 中国‘椒’傲”的口号。留吕初中校长王鹏带领师生深挖乡村特色文化,实施全环境育人,组织开展了“听李新生书记讲创业故事” “斟灌彩椒,我为你骄傲”以及“‘门楼的变迁’图书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里沉浸式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厚植家国情怀。
留吕实验小学是洛城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但近100亩的校园却为多元育人提供了良好场域。校园里的19棵大树分别被赋予了辖区19个村庄的名字,让树木讲述村庄的故事;开辟了20亩的“农耕学院”,师生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还有家长自主认领“试验田”。该校因此成为寿光市家校互动教育的示范学校。
有选择,更适合。在洛城,校本课程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变得触手可及,教育启智润心,学生神采飞扬。永乐路小学校长朱兴盛说:“走出校门是研学教育,走进校门就要做社团教育。”该校充分挖掘民间艺人资源,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过门钱”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2024年春节前,永乐路小学把学生动手制作的“过门钱”送给刘家尧河村的老人。当接过一沓沓图案精美的“过门钱”时,80多岁的李奶奶激动地说:“这些孩子真懂事,手真巧啊!”
融合体验课程,扎根魅力洛城。各学校依托课程、课堂、活动等载体,努力让德育课程火起来、实起来。2023年秋季,悦轩中学开展了“流汗新体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家门、校门,聆听“城市美容师”的故事,体验环卫工人的辛劳;悦轩小学尝试开展“微习惯培养”系列课程,建立了“家校合约”责任落实机制。2023年10月,东城新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公益活动,接受社会大课堂教育。
从2020年开始,洛城教育学区推行“2+1+N”进行时项目,把每个学生的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和3类以上的劳动技能视为特长发展项目,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具备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艺术特长和劳动技能。留吕小学以“多彩体育”活动为抓手,推进体教融合,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全力打造“健体教育”品牌。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围绕“快乐足球、快乐成长”教育理念,形成了足球文化特色,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2021年,洛城教育学区在寿光市中小学学生体质检测中成绩位列镇街榜首;在第22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留吕初中、东城新区实验小学有6件作品斩获全国奖项;近百名学生在寿光市级以上摔跤、皮划艇、足球等多项体育、艺术赛事中夺得奖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洛城教育学区将勇立潮头、扬帆奋进,大力实施“突破东城”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为寿光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洛城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