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体推进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 : 2024-08-21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   孟 薇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孔 萍

 

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育人方式,在全区推进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学段思政课项目化学习探索,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视野、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思政课项目化学习,是指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载体,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探索的学习活动。其设计基于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调动自身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将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领全区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并采取立体式分层推进的策略加以落实,不断提升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结区域推进流程

总结“研训一体—推创相宜—展评结合”区域推进流程,借助专家引领,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交流互鉴,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指导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问题,保障区域整体推进思政课项目化学习这一改革举措的有效落地。

1.研训一体,打牢理论基础

“研”,包括全区共研、片区合研、学校联研、年级跨研,做到研讨范围的多线并行,有效实现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合作共赢。“训”,包括专家培训、强校培训、名师培训,既有课程专家引领性的指导,也有身边榜样的带动,让老师们的困惑得到有效解决。2022年暑假,历下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教研与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核心团队成员研发了《行走泉城济南 传承红色基因》《垃圾分类我先行》《走进居委会》等十多个高质量项目化学习方案。五个核心团队均由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骨干教师组成,围绕大情境的创设、核心问题的提出、成果公开的形式和方式、评价的有效性及公平性等问题展开多次教研。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也先后组织了“一起‘项’未来”“从浅层走向深度的项目式学习”培训活动,邀请杨向东、夏雪梅、吴正宪等国内知名专家指导,从理论到实践,让每一位参训教师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研”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了自主学习,“训”在高位引领中保证了研究方向的正确精准,“研”与“训”的有机结合,为我们的项目化学习研究打牢了理论基础。

2.推创相宜,实现异步达标

“推”,包括全区推进、片区推进、学校推进、年级推进,在不同范围推进项目化学习,为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学习进程奠定实践基础。“创”,包括示范校领创、名教师主创、学优生联创,助推全区项目化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推”与“创”之所以生机勃勃,得益于我区的两项重要改革,一是成立思政教育部,此为全省首创,该科室由思政教研员、劳动教研员组成,整体规划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在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等重要改革领域发挥了行政推动作用,使区域整体推进、推广更有力量;二是签约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双协同双提升”项目,双方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特色创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此外,“手拉手”备课机制、跨学段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机制、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和远程教育交流研讨机制等,都为思政课项目化学习在“实”上取得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展评结合,促进反思提升

“展”,包括学生展示和教师展示。对项目化学习成果进行不同层级的公开展示,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让所学的核心知识变得可视化和易于讨论,也可对全区各学校总结经验、形成特色、创建品牌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评”,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项目化学习过程、成果展示等环节进行多主体、多维度评价,能够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化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很多学校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精彩纷呈,如熙华小学《我为家乡济南代言》系列项目化学习,从文化济南、红色济南、游在济南、食在济南四个方面探索家乡的“曲山艺海”、历代名人、红色文化、名胜古迹、老街老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整个成果展串联了11个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微视频、情景剧、辩论赛、文艺演出、作品展览等多种方式呈现学生历时3个月的学习成果。通过一场活动,师生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入,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全区展示也激发了更多学校探索项目化学习的热情,营造了以展促建的良好研究氛围。除此之外,科苑小学的《“暑”中有乐 “火”力四射》、泉城中学的《防欺凌模拟法庭》、山东省实验中学德润校区的《我以思政见红楼》等展示,也都给我们的探索之路带来了启示。贯穿活动及展示全过程的多维评价又进一步推动了我们的深化研究,也促使学生更加准确了解自己的表现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梳理主题实施流程

提出“调研与选题—方案与实践—评价与反思”主题实施流程,规范每一个思政课项目化学习开展的全过程,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为后续研究积累素材。

1.调研与选题,突出学生为本

调研,力求全面、客观,既要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调研,还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调研,作为后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依据。

选题,选取原则要开放、灵活,既可以结合时政热点选取规定主题,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或困惑点研发自选主题。

2.方案与实践,关注科学有效

方案,应包括项目名称、涉及学科、项目时长、项目简述、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预期成果和所需资源等,确定过程应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实践,是思政课项目化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是保证学生持续质疑、主动学习的关键要素,分组开展、确保安全是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条件。

3.评价与反思,重在改进提升

评价,要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多主体、多维度,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还要本着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确定量化等级。

反思,既包括教师反思,也包括学生反思。教师重在自省自查,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学生重在畅谈收获,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区域整体推进思政课项目化学习具有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思政课项目化学习促进了学生原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开展“理论+实践”组合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法治意识、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带动历下区学生争做具有“品德力、健康力、学习力、内生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是教师教学理念得以转变。教师逐渐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促进了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广大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尝试进行项目化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开发,逐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三年来,155位思政教师获省市级教学奖项,12项省市级思政课改项目及课题结题,10余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我区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学校德育特色得以形成。思政课项目化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特别是思政教师系统、有效的活动设计与评价,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优化,凝聚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锦屏幼教集团的“师幼自主成长”、燕山小学教育集团的“‘和’育芬芳 ‘燕’行致远”、燕柳小学的“新时代小主人”、辅仁学校和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经历即成长”、锦屏学校的“生态教育”等,各学校的德育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