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行走在科学教育的春天里 ——寿光市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日期 : 2023-06-17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范则超
近年来,寿光市教体局立足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主题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研机制创新、资源融合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抓住“活动”这一支点
“加油、加油……”“继续打气!”“5、4、3、2、1——发射!”
“嘭”的一声,一枚水火箭脱离发射架,瞬间飞向高空。“哇,飞得好高啊!”“太神奇了!”学生们仰着头,兴奋地呼喊着。
日前,在寿光世纪东城小学的操场上,一场水火箭发射比赛成功举办。随着降落伞顺利打开,水火箭缓缓降落,这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活动落下了帷幕。科学教师苏茂村说:“这次水火箭发射活动是学校‘拥有一个航天梦,制作一个航天展’科学主题活动的一部分。从水火箭的设计到制作,从改进到发射,同学们表现得特别积极、特别投入。他们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在亲身实践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埋下了“飞天”的种子。近年来,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天宫课堂的开讲,使得学生对太空充满无限向往,“拥有一个航天梦,制作一个航天展”科学主题活动在寿光世纪东城小学应运而生。
寿光市教体局坚持用“活动”撬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各学校以教材为依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了系列科学主题学习活动,如“放飞水火箭”“我们身边的植物”“微生物与生活”“益生菌活性研究”“无线WiFi对植物发芽的影响”等,让科学课程不再单调乏味。为了给学生提供科学素养多元展示平台,寿光市教体局建立了常态化展示交流机制,将每年5月确定为小学生科学素养展示月,各学校遴选优秀科学主题学习活动参与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进行小学生科学素养展示的同时,寿光市教体局每年还组织小学科学主题课程评选活动,并将优秀科学主题课程向全市推广。各学校积极挖掘本地科学资源,跨学科整合课程内容,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科学课程脱颖而出,如营里镇西黑前小学的豆腐课程、双王城中心小学的棉花课程、文家街道西城小学的秸秆课程、羊口镇中心小学的海洋课程等。科学课程已经成为寿光多所学校的亮点课程,正在逐步形成“一校一主题”“一校一特色”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教师”这一关键
陈婷婷是寿光市古城街道北洛小学的一名兼职科学老师。虽然是兼职教师,但她非常喜欢这个既动手动脑又充满惊喜和发现的学科,立志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但她的热情很快被泼了一盆冷水,在一次科学讲课比赛中,她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成绩很不理想,通过观摩其他参赛教师的课,发现自己的科学课根本没有科学的味道,这让她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这时,“寿光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立给了陈婷婷希望,她积极报名,迅速加入了团队,团队骨干教师郭月娥与她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全过程、全方位对她进行跟踪指导……如今的陈婷婷已成为古城教育学区小学科学教学的“顶梁柱”。
为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寿光市教体局成立了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了导师,提供“管家服务”。“每月一主题”“教师沙龙”“跟岗学习”“切片教研”等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按下了青年教师发展的“快进键”。对青年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培养,一大批像陈婷婷这样的老师迅速成长为科学学科骨干教师。
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为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寿光市教体局还成立了小学科学中心教研团队,寿光市圣城小学科学教师郭会生便是成员之一。她除了作为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外,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大单元整体教学、科学主题学习活动、传统文化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等,如今已成为引领全市科学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支由教研员、科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组成的小学科学中心教研团队,很好地发挥了学科领军和首席作用,为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教体局还组建了微信群“寿光市小学科学教研之家”,供全市科学教师交流使用,目前已成为老师们畅所欲言的“科学驿站”。
“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中心教研团队”“小学科学教研之家”……不同层次教师团队的建立,既满足了全体科学教师日常教学教研的需要,又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发挥‘人’的作用,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搭建不同层次的教师团队,就是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为科学教育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寿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李洪业说。
三、筑牢“教研”这一保障
双王城中心小学的科学教室内,两周一次的学区科学教研正在进行。来自双王城寇家坞小学的科学教师唐万福显得异常兴奋:“我们学校就我一名科学老师,之前教研,基本上是与其他学科合并进行,现在不同了,有了四级教研,全学区的科学教师一起研讨,教研路上有伙伴了。”
寿光市教体局针对部分学校科学教师少,教研氛围不浓等问题,着力构建了“市级—学区—学校—年级”四级教研组织;遴选全市科学骨干教师组建市级中心教研组,指导全市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各教育学区(镇)选拔各校科学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建学区科学教研团队,负责全学区的科学教研;学校、年级教研团队把“周教研”“日教研”作为固定动作,常态化开展。四支队伍,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让学区、学校教研形成了规模,汇集起了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在四级教研体系的引领下,各教育学区摸清了科学骨干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数量,纷纷在学区、学校层面组建了科学教研团队。“之前我们学区虽然建立了科学教研团队,活动也常态化开展,但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兼职的,专业性不强,科学教研仍停留在浅层次上,深度教研缺少引领。”侯镇教育学区小学业务负责人刘召同说。
针对部分学区、学校科学教研团队力量不强、缺少专业引领等问题,寿光市教体局立足“城乡一体化”,实施了城乡教研融合战略,依托七所优质学校,打造了七个城乡一体化教研联盟。教研联盟“问需于师、因需而研”,每年通过送教助研、同课异构等形式,深入学区、深入学校,跟踪指导,精准帮扶,形成了以强带弱、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了增强各教研团队内部凝聚力,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寿光市教体局积极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开展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评选活动,每次活动都采用团队报名、成员协作、一体设计的方式进行,结果捆绑评价,成绩与优秀教研团队评选挂钩,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迅速凝聚起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动力。
在构建四级教研体系、打造七大教研联盟的同时,寿光市教体局还充分利用省教科院卢巍老师打造的网络平台“齐鲁科学大讲堂”,将每周二上午确定为科学教师“教研日”。老师们聚在一起收看“齐鲁科学大讲堂”,并围绕课例进行深度讨论、交流。
目前,四级教研、七大联盟、齐鲁科学大讲堂已成为助力寿光科学教研的“三大法宝”。借助“三大法宝”,寿光实现了科学教研全市“一盘棋”、全域“一张网”,重塑了一体化科学教研新格局,有力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四、拓宽“课堂”这一阵地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能被风吹起来的物体,都飘向哪个方向?”“老师,快看!操场上的五星红旗一直往东飘!”这是纪台二中小学部的科学教师亓英杰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科学观察课《风向与风力》时的一幕。“上《风向与风力》这样的课,在教室里是无法满足学生观察风、感受风的需要的,我们将科学课堂搬到室外,打造科学‘第二课堂’,让学生实地观察风、感受风,对风向和风力的理解会更深刻。”亓英杰说,“在我们科学课堂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课,比如《太阳与影子》《观察植物的身体》《月相的变化》等等,将这样的课搬到校园中的‘第二课堂’,符合教学的实际,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寿光市教体局坚持课堂主阵地,鼓励学校打通时空局限,盘活校内各种资源,积极打造“第二课堂”。比如,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校内百果园和动物园。走进百果园,有苹果树、桃树、李子树、樱桃树、木瓜树等;走进动物园,有孔雀、兔子、红头鸭、大公鸡等等。该校校长王永亮说:“我们打造百果园、校园动物园,就是让孩子们在真实可感的环境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不能把孩子们束缚在教室里、课本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老师,这边的迎春花开了!”“同学们,这才是迎春花,你们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这种花更大,花瓣有四瓣,迎春花有六片花瓣。”为了上好《看花认植物》这节课,寿光市凤华小学科学教师苏永成干脆把一年级的孩子们带到了学校附近的弥河公园进行现场教学。凤华小学在打造科学“第二课堂”方面下足了工夫,做足了文章。为了观察各种动物,学生们走进了寿光极地海洋世界;为了了解蔬菜的种植,学生们走进了寿光蔬菜博览园;为了弄清海盐的生产和用途,学生们走进了羊口镇制盐厂;为了探究煤炭的形成和开采,学生们走进了坊子炭矿博物馆;为了了解电的产生及用途,学生们走进了寿光供电公司……在“第二课堂”中,学生们的探究更真实,收获更饱满。“学生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更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社会;不仅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更有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真正实现了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苏永成说。
“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通过整合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打造了科学教育‘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使他们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