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 ——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德育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 : 2022-06-1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本刊通讯员   胡乐彪   张德芳


有人说,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要想学生心灵上多一些美德,就必须选择这样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通过创建“雷锋学校”“甲骨文特色学校”,创新家委会工作模式等,不断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让德育之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

——题记

但凡走进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的人,都对这里的学生印象深刻。无论年纪大小、班级高低,学生见到陌生人总能热情迎上去主动打招呼,面带微笑问好;只要看见地上有纸屑、果皮,孩子们不用提醒,总能自觉地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

“其实,这只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侧面。展示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讲一千条真理。”建设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种道法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体验教育幸福,让家长幸福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以创建“雷锋学校”为总抓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两进、三向、四参与”家校共育机制,经过深入探索与实践,已将德育工作打造成学校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

“雷锋精神”——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众所周知,雷锋是几代人心目中的英雄,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雷锋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作为枣庄市第一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路小学教育集团一直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入挖掘雷锋精神与时代契合的品德教育资源,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积极打造“雷锋学校”这一特色鲜明的德育品牌。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雷锋精神,争做一粒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20033月5日,建设路小学邀请枣庄市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到校为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听完雷锋故事,少先队员们深受感动,他们在操场上庄严宣誓,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气氛肃穆而庄严,嘹亮的声音响彻校园内外。

在曲建文会长的倡导下,该校确立了以“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总体思路,启动了“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至今,“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已持续开展了近20年,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小雷锋标兵’‘雷锋之星’‘学雷锋优秀班集体’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学生向雷锋学习,培养他们有情怀、乐奉献的高尚情操。”种道法校长说,“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雷锋精神研究会’,把学雷锋活动与师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时刻激励着学生前行,让校园有更多的善义之举、感人之事。”

为营造“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的良好氛围,学校精心打造全长85米的“雷锋精神长廊”,分为13个板块,图文并茂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以及学校“小雷锋在成长”活动的系列故事。一张张荣誉证书、一面面鲜艳锦旗、一个个学雷锋标兵先进事迹报道贴满墙壁,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崇高与厚重。

在“雷锋主题小院”中,矗立着一尊高1.7米、底座宽1.2米、重100公斤的铜质雷锋塑像。在小院里,学校相继开展了师生唱雷锋歌曲、演雷锋事迹、说雷锋快板、讲雷锋故事、画雷锋画像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让雷锋精神永久驻扎在师生心灵深处。

在校外,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雷锋故事宣讲活动,把雷锋故事讲给群众听,使人人知晓雷锋事迹,让雷锋精神入耳入心。

在班内,学校充分利用“雷锋电视台”展播雷锋影视作品,引导孩子反思、自省,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我们开展每月一主题学雷锋活动,让学生每个月都有事可做。”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毕平平说,“比如,一月梅花醉游人,开展‘爱心救助暖人心’活动;二月迎春花开放,开展‘雷锋歌曲人人唱’活动;三月春风杏花红,开展‘爱水护绿共行动’活动……”

五年级二班学生谭茜月在“敬老院里见雷锋”活动中,每周一次利用课余时间到养老中心为老人洗脚、洗衣服,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风雨无阻。养老中心的老人深受感动,逢人就夸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与此同时,学校还设计规划了“红领巾招领处”“雷锋电视台”“雷锋心灵小屋”“雷锋书吧”四个“副阵地”,通过20年的接力传承,这些都已发展为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锋精神传承基地等。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学校决定以课程的方式推动雷锋精神的传承。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研发编写了低、中、高年级三册《小雷锋在成长》课程读本,共4万余字、80多幅插图,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校全年级开设雷锋课程,把雷锋精神融入课堂,促进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和学校办学品质的极大提升。

种道法校长说:“只有具备了历史和现实穿透力的校园文化,才能具有深刻性和独到性。”

为此,学校积极引领师生通过阅读、写作、对话和实践等路径,通过开展故事宣讲、歌曲学唱、影视展播、每月一事等学雷锋活动,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学生争做“雷锋式美德少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了学生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我们班的小泽从入校就特别调皮,有时会搅得班级‘鸡犬不宁’,多次被批评也无济于事。在引导学生观看了几次雷锋影片后,我发现他有所转变,上下楼梯时主动领着低年级的小同学,变化很大。”班主任赵静高兴地说,“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引导他向雷锋同志学习,去做一个关心班级的人。一有空他就读雷锋故事,还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习随笔《我与雷锋叔叔有个约》竟然在《枣庄日报》上发表了!他还被同学们评为班级‘雷锋之星’。”

看到孩子的巨大转变,小泽的妈妈紧紧拉着赵老师的手,感激地说:“谢谢您老师,是您改变了这个孩子啊!”

在校学雷锋,毕业后做雷锋。杨芸瑄同学是学校“雷锋之星”的典型代表。在校期间,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她多次为山亭区天生脚残的女孩小彩云、患病的大学生张坤等奉献爱心,捐款、捐物累计3万余元,被评为“枣庄小名士”“十大感动校园人物”。

今年35日,就读于山东大学的杨芸瑄还专门给学校发来了一段感人的视频。“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多年以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不断地伸出双手帮助别人,深刻感受到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杨芸瑄在视频中说,是母校培养了她,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够向雷锋叔叔学习,争当好人,多做好事,为社会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甲骨文特色品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的建设路小学,硕果累累,业绩骄人。

这里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山东省雷锋号先进集体、山东省级绿色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其中,“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称号为学校2020年获得。建设路小学也是当年枣庄市创建成功的两校之一。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说起学校创建甲骨文特色学校的经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由枣庄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和区教体局师训科联合举办的区书法教师甲骨文书法展。很多学生好奇地向带领他们参观的书法教师褚衍峰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字呀?”“这是甲骨文,据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字?”看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样子,褚衍峰指着甲骨文“人”字有意考考他们。“我看它像‘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

“你们看,这个字就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多么形象啊。现在的规范汉字‘人’就是从它演变来的。再看这个字‘从’,它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站立的样子,表示相跟相随的意思。”褚老师给学生们讲解起来,“甲骨文大部分都是描绘的人物、动物、植物的样子,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文字。”

“老师这么一解释,我明白了‘从’字为什么这样写了,原来它是画了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的样子,真是太形象了。”“甲骨文就像画画一样,真有趣。”“要是自己也能写出这样形象的甲骨文,那该多好啊!”学生们听后,纷纷对甲骨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参观活动结束后,褚老师就把孩子们对甲骨文的反应告诉了校长,并建议开设甲骨文课程,传承甲骨文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提升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2019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在老师们反复论证、探讨如何开设甲骨文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习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开设甲骨文课程、创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的信心。”种道法校长说。

为此,学校成立了甲骨文文化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研发甲骨文课程”文化传承实施方案》,自主研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最美甲骨文》,将甲骨文文化融入全学科教学中,全面普及甲骨文文化,提升师生的甲骨文文化素养,争做甲骨文文化传人。

如,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溯源、字形演变,数学教学中融入数理知识与甲骨文的关系,书法教学中融入甲骨文书写,美术学科中融入甲骨文绘画和手工制作。同时,学校还组建了讲甲骨文故事、手抄报展示、土陶刻写、彩泥塑造等丰富多彩的甲骨文活动,充分调动师生学习、传承甲骨文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甲骨文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学校巧妙地把甲骨文书写和绘画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甲骨文绘画大赛。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用学会的甲骨文编故事,用笔墨创作一幅幅绘画作品。孩子们在纸上画出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再加上精美的装饰。学生利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绘画技巧,再现甲骨文。书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呈现了甲骨文的外形美和意境美。

“甲骨文绘画让我学习了很多甲骨文知识,每个字都如此生动形象,我非常喜欢。每次上甲骨文绘画课,我总觉得时间太短。”甲骨文绘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曹琳晗同学高兴地说。

“我们以‘甲骨文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甲骨文这一有趣的象形文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研发出了‘源字甲骨、甲骨学堂、趣绘甲骨、剪艺甲骨、泥塑甲骨、灯笼甲骨、盘中甲骨、甲骨传拓’等丰富多彩的甲骨课程,不断创新甲骨文课程教学新方法、新途径,让甲骨文教学落到实处。”种道法校长介绍道。

“孩子在玩中学甲骨文,在游戏中学甲骨文,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生公赢乐的妈妈说。在家空闲的时候,她也和孩子一起认读甲骨文、书写甲骨文、做甲骨文猜字小游戏等,和孩子一起探索甲骨文的奥秘。

很多以前坐不住,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学习甲骨文,变得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汉字书写工整美观,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几年来,学校设计了甲骨文知识长廊等多个板块,开辟了古朴典雅的“六艺坊”甲骨文教室,承办了以“礼敬中国汉字、推进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甲骨文楹联大赛,开展了“甲骨文进校园”“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受到甲骨文文化的熏陶,激发起师生对祖国最古老文字的热爱和敬仰,引领学生发现汉字之美,感受甲骨文文字的魅力。

学校还把甲骨文学习与手工制作相结合,与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研究所建立了科普教育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土陶,并制作成甲骨的形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和传承甲骨文文化的热情,拓展了传承甲骨文文化的外延。

20217月,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的“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研讨会上,建设路小学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家校共育模式———让德育不再“单腿走路”

一直以来,种道法校长心里总有这样一个观点:德育决不能“一条腿走路”。

他始终认为,学生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家校配合十分重要。没有家长的参与配合,教育如同少了一条腿,根本不会走实走深。

为此,建设路小学倡导全员德育、全方位育人。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建”行动,构建起“‘两进、三向、四参与’家校共建,合作育人”模式,相继开展了家访进万家、家长进校园、教师宣讲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团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

“‘两进’是指家长进学校,家长进班级;‘三向’是指在家委会组织下,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四参与’是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学校监督、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种道法校长说,“家校‘携手共育,合作共建’模式,已成为学校富有特色的家校共育品牌。”

在一段时间里,老师们说现在的孩子问题多,德育工作不好做。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呢?种道法一直思索着。

一天,种道法在校门口值班时,看着来来往往接送孩子的家长,他眼前突然一亮:家长中不乏学者型人才,不乏各行各业中的专家,他们综合素质高,是非常重要的育人资源。何不有选择地把一些专家型家长请进“校园电视台”,利用他们的专长,为学生录制专题节目,共同开发校本视频教材,然后利用班会时间再进行播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呢?

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校委会的一致赞同。于是,他们根据家长行业特点,分期分批邀请他们到校录制节目,内容涉及各个层次领域。

“我们的专题节目,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从微观世界到浩瀚宇宙,从知识普及到做人道理,无不涉猎,且具有多样性、专业性、指导性的特点。”副校长胡安峰介绍说,“这些举措进一步激活了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需求,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让所有的人受益。”

将家长资源全面融入学校工作,为学校组织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担任学校“客座教师”,给学生讲授多种知识技能,开展环保、安全、法治教育等。其中以“琴棋书画歌舞”为代表的校级选修课,成为学校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

“同学的妈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我学会了在遇到煤气中毒、触电、骨折等情况时,可以按照阿姨教的方法自救。”四年级二班学生戴安妮深有感触地说。

在家委会建设工作中,学校建立完善了包括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在内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家长委员会常态驻校制度,丰富和创新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创新家长教育形式和不同学段家长委员会工作形式,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和管理者,凝心聚力抓好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

新颖靓丽的校服,就是家长委员会的“杰作”之一。

20191018日,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来自枣庄各中小学校的100余名德育干部,齐聚建设路小学,观摩学习“雷锋学校”创建工作。

操场上,600多名学生身着洁白的衬衫、粉红的马夹、深黑的西裤或碎花裙子。他们手持花束,组成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变换着不同的队形,向来客展现了新时代“小雷锋”的精神风貌。

“对于学校来说,为学生定做校服无疑是一个焦点、热点问题。因为这不仅涉及千家万户,而且每个家长的想法各有不同。”种道法说,学校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依靠他们深入调研,并与家长沟通,完成了样式设计、招标定制等各项工作,让家长和孩子们都十分满意。

有一次,六年级三班学生石智博跟随妈妈上街购物,看到一位老人在乞讨,非常可怜,富有爱心的他便向妈妈要了10元钱,递到了老人的手里,引来旁边过路人的议论:“一看这身漂亮的校服,就知道是建设路小学的学生。”

作为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市红色资源丰富,特别是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陈设了丰富的铁道游击队英雄事迹资料、实物,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最好资源。

近年来,建设路小学家委会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这一平台,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开设红色课堂,赓续革命精神,为学生成长奠基。

“纪念馆内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了英雄们英勇杀敌的一幕幕场景,让人身临其境。通过参观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六年级三班学生栾凤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要珍惜和平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从2012年开始,学校家委会每学期定期开展两次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种道法校长说,家委会成员既是组织者,也是宣传员。这些活动在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设路小学两个校区均处在主干道,过往车辆较多,一到上学放学时间,由于人员密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广泛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路队护导,形成了家长志愿者、值勤领导、值勤教师、保安人员“四位一体”护导制度,及时疏导学生和车辆,解决了上学放学路队拥挤的问题。

“在家长志愿者的配合下,现在学生上学放学整齐有序,彻底消除了拥挤打闹现象,家校携手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学校安管办主任孙永正说,他们建立并完善了“家长进班助学”和“帮包结对”制度。每个班级每天都有一位家长进班助学,帮助老师关注每个孩子的状况和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和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天,三年级四班助学家长王明发现班里一个女孩子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她赶忙走过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原来是发烧了,赶忙开车把女孩带到卫生所就诊。经过交谈才知道,原来她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远方打工,跟着奶奶生活,平时父母对她的关心较少。从那以后,班主任和助学家长经常关注这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她很多帮助。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活泼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时候,她还会悄悄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一捧樱桃、两枚红杏、几朵野花。礼物虽小,却令人欣喜万分。

“为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我们发动家委会,深入开展帮包结对活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帮扶方案,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种道法校长动情地说,“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很多教育困惑和难题得到了解决。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不是一帆风顺,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会更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