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需求 分层提升 精准帮扶 ——服务乡村学校教学改进的教研支撑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 : 2023-11-2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董绍才   陈  梅


近年来,威海市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顶层设计+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高质量的教研支撑系统建设,赋能乡村教师校本教研,整体构建了科学化的乡村学校教学改进实践路径和教研支撑系统,提高了乡村教研、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一、创建四级教研共同体,让每个乡村教师成长“有家”

利用协同学理论的协同效应原理,威海市、区教研部门将重心下移,结对乡村学校协同开展教研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协同教研+个性化帮扶”的教研新理念,以乡村教学改进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上下联动、协同攻关的“市、区、协作区、学校”四级教研共同体,全市乡村校本教研从单一学校教研转向共同体帮扶的菜单式、订单式协同教研,实现了“112”的倍增效应。其中,协作区教研是建设教研支撑系统的主力军,协作区由学区和片区有机整合形成,学区内每所城区优质初中或小学分别结对帮扶1-2所乡村初中或小学,城区和乡村所在片区每所初中和若干所生源校小学开展相互衔接和合作,每个协作区以城区初中为核心,涵盖各个生源小学和结对的乡村学校。协作区共同体内部实施“五统一”,即教学、教研、培训统一组织,教学资源统一调配,教学管理统一实施,评价体系统一建构,教育质量统一监测。这种“五统一”管理制度有效实现了城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小初学段紧密衔接、城乡教师抱团成长。

教研共同体确立了“五共”发展理念,基于此理念,深入开展共学、共研、共教、共训、共享的教研活动。一是立足乡村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任务驱动式共学相关论著,共同体成员统一认识,进而实现有效对话和深入交流;二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教研课题,分工合作,共研立项课题;三是采取“依标靠学,一课三磨”策略,立足课例研究,定期举办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共教研讨活动;四是针对问题解决的痛点、堵点、重点,轮流坐庄,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开展共训活动;五是边实践、边积累、边展示,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共享教研成果。

二、构建三大精准教研帮扶模式,让每个乡村教师教研“有路”

目前,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较少、校内同学科同年级校本教研难以有效开展、校际教研缺乏交流合作和协商机制等问题。基于此,威海市探索实施了三大精准教研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校本教研,实现了从即时诊断式教研转向课题化、系统化、教研员持续跟进的教研,从单纯的面对面教研转向“线下面对面+线上云平台”相互补充的跨时空教研。

一是构建课题引领、教研训一体的深度教研模式。为解决乡村教师校本教研普遍重知识轻素质、内容窄层次浅,以及乡村教师教研参与度不高、学习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全市设立了6大重点课题作为引领教师成长和教学改进的有效抓手。在初中开展“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行动研究”,探索构建“生命化课堂的1/3模式”(即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3个模块,1/3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1/3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1/3的时间全班交流讨论),形成“基于生命、顺应生命、成就生命”的教育理念,使更具先进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走进乡村课堂。针对乡村小学班额小的特点,开展“小班化优质教学实践研究”,立足如何更好实现因材施教,探索实施“设疑激趣、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分层练习、激励评价”教学模式。为保障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质量,在中小学一体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重点围绕“单元课程纲要开发、单元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量规开发”等主题,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学情分析、命题、教学反思研究。针对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且普遍自卑感较强,以及乡村教师工作倦怠、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内驱力提升行动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利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家长讲堂、威海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班主任系列)等,提升乡村师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2020年全市随机选取5956名中小学生作为样本参与全国心理健康普测,威海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检出率为1.0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对全市25626位教师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低,自我成就感较高。

二是构建分层培养的名师带动教研模式。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周期,我市将乡村教师分为新手型、经验型、成熟型、专家型四个层级,建立教师梯次培养机制,分类施策,分层培养。针对新手型教师,主要由学校和区市骨干教师负责培养指导,采取新教师入职期培训、师徒结对、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搭建校级优质课、优课评选及公开课展示等活动平台,促进新手型教师成长。针对经验型教师,主要采取课例研磨、学科教研、专业听评课等方式进行培训,搭建市、区市级优质课、优课评选和公开课展示等活动平台促其成长。针对成熟型教师,主要采取微课题研究、序列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城乡点对点帮扶等方式进行培训,开展市、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促其发展。针对专家型教师,主要采取基于专家引领的课题研究、反思性研究等自主成长式培养,实施威海名师、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项目建设促其发展。目前,“四名工程”、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项目培养了领军人才556人、名课程团队152个、教育名家工作室20个,其中名家工作室建设项目被市委组织部列入“英才计划”。实施的乡村学校“双助工程”,每3年一个周期,跟进式培养乡村校长近百人,直接引领带动乡村教师4000余人,切实提高了农村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构建以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教研模式。利用云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开展“6311”工程,优质课、优课、微课评选,“空中课堂”展评等活动,引入试题平台、虚拟实验室等第三方资源,建成本地化优质资源包30万个,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所有学科的文本、视频、试题、仿真实验等数字化资源2000多万个,智能化题库试题1000万套,日平均更新资源数量超过1万个,提升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建立了“支撑平台+应用”全方位开放的教研模式,连接全市所有学校的录播教室,建成“空中课堂”,打破教研的时空局限,生成线上公开课课程表,实现跨校际跨区市城乡“同听一节课”“共研一节课”,累计直播课堂教学2.8万余节,受益师生超过1200万人次。在平台上建立各级教研共同体,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讨等精准在线教研活动,建立智能化组卷系统和电子错题本系统,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估,便于师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教与学。为减轻课外辅导负担,特别是供给乡村师生优质学习资源,20234月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组织全市名优教师、教研员450余人,通过网络开展重难点讲解、思维提升辅导等服务,免费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视频资源,已连续开展25期,制作课程资源971个,观看超过92万人次。

三、实施十项教研帮扶项目,让每个乡村教师教研“有依”

为精准帮扶到每个乡村教师,实现从碎片化、散点式教研向规范化、项目化教研转型,威海市以十项重点教研帮扶项目为抓手,依托学科教研、专项活动、工程建设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教研帮扶活动。一是主题式教学视导,市、区教研员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对乡村校开展现场教学指导和规范管理,每学年24次。二是质量下乡百校行,分学段分学科对乡村学校送课、送报告。三是协作区教研共同体活动,以协作区为单位开展,每学年不低于10次。四是教研员定点联系乡村校活动,给予课程教学专业指导和培训,每年至少6天入校帮扶。五是乡村学校“双助工程”帮扶行动,每个周期内重点培养10所小学和10所初中。六是“四名工程”和教育名家工作室帮扶行动,每位“四名工程”入选者和教育名家工作室负责人帮扶58名乡村教师,每年开展23次帮扶活动。七是专业听评课活动,开发课堂观察量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专业的听评课。八是“智慧教育云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利用平台资源自主学习,获得继续教育学分。九是教研课题行动研究,教研员同乡村校共同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等教研课题研究,共研共享成果。十是“四课展评”教研活动,优质课、优课、微课评选和公开课展示,以评促训。依托十大教研帮扶项目,年培训乡村教师约19000人次,指导帮携乡村教育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威海市“服务乡村学校教学改进的教研支撑系统建设20年”成果获2022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创建三种教学改进实践路径,让每个乡村教师教学“有法”

威海市利用精准教学的需求个性化、过程数据化、决策循证化特点,立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乡村教师开发提供了教学改进的三个实践路径。一是基于学生学习诊断的课堂教学改进实践路径。以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等为立足点,根据学生课中、课后诊断练习等反馈的数据和证据,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在教研共同体引领下,开展校本集体备课和研讨,通过“一课三磨”等教研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再设计、再改进,多次循环,直到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其中,“一课三磨”就是抓住一节课或一个单元,通过“上课—研磨—改进—再次上课”,进行螺旋式循环,不断发现、诊断问题,改进课堂教学。二是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实践路径。全市共同开发出对话、指导、教学机智、资源利用、学习成效等100多项观察指标,各校本教研共同体根据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诊断,精准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基于区域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的学校整体教学改进实践路径。每学年末,教研部门对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经过大数据分析,同本校上一年相比较,找出优点和不足,从“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解读数据,寻找解决对策,提出改进建议,使学校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近年来,威海市凭借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审中,成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个实现所辖区市全部通过的地级市;全市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省级评估,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家级评估验收;威海市域一体化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做法和成效,获得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调研组的肯定性评价,在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历次评估中,我市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日益缩小。

(此成果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