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一创”擦亮“红色画乡”教育名片——潍坊市寒亭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撷英

发布日期 : 2022-07-2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于国进   孟祥淑   于洋洋

近年来,潍坊市寒亭区立足区域教育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将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打造“三提一创”党建品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优势更加突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凸显。

党员提能,增强红色堡垒战斗力

一、加强培训,提升党员学识能力

为了提升广大党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寒亭区将加强培训作为提升党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抓手,加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一是每年投入100万元,组织全体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培训,组织全体党员全员进党校学习,组织部分党员教师进行红色研学,大大提升了党员教职工的理论水平。二是普遍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和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笔记、有档案,实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学习效果。三是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多种学习方式和载体,在三会一课基础上,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各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介,定期推送党员学习材料。另外,通过书记讲堂”“党员讲党课”“党史竞赛”“师德报告会等载体,提高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教师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的能力。

二、加强考核,提升党员业务能力

把考核作为提升工作业绩的有效抓手,注重凭实绩论英雄。一是把单位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年初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年中组织党建工作推进调度会,年末组织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激发党组织书记的“关键少数”作用。二是深化“双培双带”工程,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遵循“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懂党建、会教学、善管理、业务优作为提拔重用的硬指标,让干部凭实绩得到提拔重用,去年以来调整的30余名干部中,98%以上是党员骨干。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三评五看一议的评价体系,即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互评;看学生成长档案、看学生成长变化情况、看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看党员教师自身成长情况、看在教师队伍中发挥表率作用情况;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和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让优秀党员教师既有为又有位。2021年表彰的300名教师中,党员教师就有240余名。

三、完善制度,提升党员担责能力

在加强党建工作过程中,寒亭区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抓好党建是称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意识,完善“三重一大”党组织研究前置制度、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责述廉制度等多项制度,保证了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清单制度,层层制定单位党组织、党组织书记、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底线清单和负面清单,把党建清单“晒”给广大教职工监督,保障抓党建明确职责边界,落到实处。二是建立问责制度,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个人都要结合各自分工,明确职责、一抓到底,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融入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血液,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勇于实打实,敢于硬碰硬。真正做到在重点任务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成效上“提了哪壶开哪壶”。三是建立激励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评价干部做到见人见事、奖优罚劣、公平公正,让干部能上能下、快上快下,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让赏罚严明成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有效有段,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的良好工作生态。

铸魂育人提效,增强红烛先锋引领力

一、构建“红色画乡”大中小幼融通一体化育人体系

注重新时代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德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统筹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双向贯通、协同育人。一是成立寒亭区“红色画乡”大中小幼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大中小幼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培训、研判等。二是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三是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融合各个学段特点,形成区域内既相对独立又融会贯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协同育人一体化上目标。四是切实推进思政教育教学融通。让教学内容联通,实现幼儿园到大学的纵向联通和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通;让教学研究互通,让各个学段的老师在研究如何上好思政课上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一体化交流研修机制;让教学资源融通,大学资源下沉,中小学资源升级给大学起到支撑作用,实现教学资源融通共用的效果;让教师培养贯通,让中小学老师进到大学课堂里和大学老师一起研讨,大学老师深入到中小学,了解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去年以来举办了3次大中小思政同城大课堂,受益学生4万多人次。

二、构建“五育并举”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一是完善学科德育体系,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细化到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个教案,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去年以来寒亭区在各种竞赛中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38项、市级奖项55项。二是创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精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突出关系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完善德育评价,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完善智育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修习情况;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增大体育评价与美育评价客观差异比例。三是创新构建整合“三位一体”劳动资源载体,构建“知行合一”融合劳动课程体系。明确“小学段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学段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合作,体会劳动光荣”的劳动教育总体育人目标,目前已建成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师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方位推进了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一体化育人体系

把畅通“家校社”沟通作为增强“家校社”合作育人的有效手段,构建“家校社”协同一体化育人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构建学校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家校社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育人全覆盖。二是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学校层面,将5大类31项德育内容、德育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翼并举,一体推进;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宣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发挥各自行业优势,拓展学校的德育渠道;家庭层面,实施党组织引领、家校共育的家委会五进一参与监督机制,家校合力培养青少年“红色基因”,实现多元化育人。三是丰富育人形式。组织开展“五老志愿者进校园”、师生进党性教育基地,开办“德育大讲堂”“红色故事会”“听英模讲党史”,定期组织专家讲座、观看红色电影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感召学生的心灵,引领红心向党,已先后组织红色教育400余场次。

“党建+”育人提质,增强红心向党凝聚力

一、“党建+”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由学校党支部牵头,组织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带领各教研组长利用教研时间共同学习各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开展育人工作。一是教学目标突出德育,在教案的三维目标基础上加入德育目标。要求全体备课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在授课时突出德育重点,中小学校教案常规检查时重点检查德育目标备课情况,在听课时着重检验课堂德育目标渗透执行情况。二是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时突出学科德育目标,认真进行学科德育研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发挥集体效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教研,从理论高度指导学科德育工作,增强课堂育人效果。三是各学科结合各自特点,每学科根据实际课程出一节德育精品课,每节课要做到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优势,每节课都要深入研究,反复磨课,要求德育精品课要有自身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德育目标突出,德育效果明显。

二、“党建+”课程提升教育质量

在党组织指导下,学校整体规划打造形成体现各自办学特色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一是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编撰适合对应学段的德育校本教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渗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钻研创新的教师德育队伍,坚定不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重要位置。二是扭转传统“重智轻德”的应试观念,将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学探索,列入学期课程,增加德育实践课、观摩课,潜移默化实现德育渗透。三是增加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程,加强教育合力。学校主动同家长合作,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普及家庭德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

三、“党建+”活动提升德育质量

把组织主题实践活动作为铸魂育人的有效手段,坚持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带研学,确定丰富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活动当中,实现德育与实践的双结合、双提高。二是抓住国庆节、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重大集体活动等契机,联系教育实际,与德育紧密结合。三是拓宽德育渠道,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依靠关工委、校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德育提供丰富资源,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参观各类教育展馆等达到德育目标。四是拒绝“填鸭式”灌输,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定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通过德育演讲、德育板报、德育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铸魂育人的最终目的。

四、“党建+”文化提升内涵质量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师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寒亭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党的建设要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一是加强校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集中提炼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二是加强学风建设。发挥“红心向党”的号召力,集中提炼出学校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锻炼,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三是加强教风建设。发挥“红烛先锋”的带头模范作用,提高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和技能等综合素质,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引导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品质形成。目前河西学校的“水文化”、寒亭一中的“博雅”文化、新阳光小学的“阳光”文化等校园文化已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品牌创新,增强党建领航指导力

一、实现党建工作理念创新

党建工作是业务工作的“根”和“魂”。办教育,最终目的就是紧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必须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坚持党建品牌项目化推进,继续深化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小组、一名分管领导、一个推进方案、一张项目进度表“四个一”推进机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底考核验收,强力推进项目落地。

二、实现党建工作阵地创新

注重环境育人突出作用,建设校园德育阵地。结合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八有”标准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国史党史宣传栏、红色影院等德育阵地。建设红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板报评选、班级悬挂国旗党旗、张贴红色宣传画等方式,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借区烈士陵园、潍县战役指挥部等12处党性教育基地,打造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心向党梯次培养。发挥红心向党优秀学生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红心向党优秀学生典型事迹宣讲、报纸、电视台媒体报道、公众号推送等形式,激发学生红心向党”的积极性。

三、实现党建工作机制创新

立足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坚持以优化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党建工作实绩、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为目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推动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分解机制,做到党建职责、任务、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化,增强党建工作的可操作性。强化责任考评追究机制,把履行党建职责情况、抓基层党建的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干部考察考核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党员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真正做到有制度参照,有标准比对,有章法可依,保证党员讲规矩、守纪律,有力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运转,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