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走近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校长毕淑娟

发布日期 : 2018-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本刊通讯员           

 

全心追求,用梦想照亮梦想

 

毕淑娟从小在山里长大,是大山的女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说:“小时候,我最奢侈的精神享受就是镇上到村子里放电影,我跟着放映队把周围的村子跑个遍,电影中的人物台词都能背下来;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每周都要背着一包袱煎饼和几块咸菜疙瘩,步行十几里山路到镇上读书,每顿不敢多吃一个煎饼,否则挨不到周六就要饿肚子……”或许是贫穷滋生的改变命运的冲动,那时的毕淑娟学习特别用功,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梦想着自己这只丑小鸭也有成为白天鹅的那一天……

1987年,毕淑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莱芜师范学校。有一次,一位同学举着毕淑敏的文章对她说:“中国有个女作家叫毕淑敏,希望未来有个教育家叫毕淑娟。”明明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她的心里还是不免升腾起一个强烈的渴望:“即使这辈子成不了教育家,至少也要成为一位好老师!”

19908月,带着青春少女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毕淑娟走上了讲台。她永远不会忘记到农村中学报到时那神圣而又温馨的一幕:白发苍苍的老校长端坐在办公桌前,金色的阳光映照着桌上的两样水果——桃和李子。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她的心怦然一动,仿佛有许多话要说,但竟什么都说不出来,脑海里跳动的只有老校长“桃李满天下”的希冀,心灵上铭刻的只有自己“桃李满天下”的信念。也正是在那一刻,“一辈子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梦想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于是,为了这个美丽的愿望,毕淑娟就像林清玄笔下那株执着、坚韧的百合,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有多少人认定她就是一株野草,她都在深深地扎根,默默地蓄积,努力地成长,力求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1993年,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学“十佳”;1999年,山东省教学能手;2002年,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2010年,山东省特级教师;2014年,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2015年,齐鲁名师;2016年,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她终于以美丽的绽放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中国教育报》在报道她的事迹时开篇有这样一段话:“一位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执着女子,一位起点仅仅是中师的普通教师,在平凡而忙碌的教学生涯中,澎湃着内心涌动不息的激情,实现了‘一辈子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自我超越,把三尺讲台演绎成了令人惊异的绚丽风景!”这段话也许是对毕淑娟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最好诠释吧。

 

静心读书,用书香浸润书香

 

谈到读书,毕淑娟非常喜欢这样几句话: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你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为将来更好的你;要么读书,要么走路,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作为一名中师毕业生,毕淑娟深知自己的浅薄,于是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仅用了5年时间,就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1993年,参加工作仅3年的毕淑娟,就从济南捧回了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学“十佳”的奖杯,这是莱芜教育界的第一个教学大奖。毕淑娟好像是一下子出名了,但从此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了。为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她给自己提出了要当“六一居士”的目标要求,即“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书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写一篇实在的好文章,背一肚子名篇佳作,养成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拥有一颗肯思维的大脑”。她如饥似渴地完善着自己,如痴如狂地超越着自己,感受着“夜阑‘坐’听风吹雨”的意境,享受着一盏孤灯、一杯清茶、一缕书香的温馨,读书和学习成了她生命的第一需要。

近几年,毕淑娟的工作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忙、累,但她还是给自己提出了“每天阅读一小时”的要求。读书时看到一些美言佳句,她都会在专门的本子上记下来,并给这些笔记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心灵百合”。毕淑娟说,“很喜欢这些文字,总觉得它们是有香味的。每每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这些文字的芬芳就会扑面而来,一直渗入我的心底。”三年前,她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从孩子入校那天起,毕淑娟就坚持每天给孩子发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大都是自己每天读书时所接触到的一些精彩语句和感悟。她说,“这样做,既扩大了儿子的阅读视野,为儿子传递了正能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自己每天都要读点书。”

毕淑娟不仅喜欢读书,还酷爱写作。她说:“人生最美是读书,世间至乐是写作。不管是在别人的课堂里还是在自己的课堂里,不管是在捧读一本书还是在欣赏一首歌时,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睡下,每当灵感款款而来,轻叩我的房门,我就会马上放下筷子,或者披衣下床,热情地请她进来,而后把她俊俏的模样写下来,记下来。就这样,写作也和读书一样,渐渐地成了我的生命需要……”这些年,毕淑娟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并编辑成《我这样做教师》《我这样做校长》《我这样教语文》《在美国的那些日子》4本书。她说:“我将自己藏在文字中,将岁月留在文字里,它们在,往事就在,思念就在,梦想就在。它让我的生活变得诗意芬芳,也让我的生命变得熠熠生辉!”

 

醉心课堂,用激情点燃激情

 

在毕淑娟的眼里,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站立,是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这些年,她应邀到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执教公开课100余节,做专题报告80余场。省教研室的张伟忠老师曾这样评价她的课:“‘以情激情,入情入境’是毕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课堂上,她那神采飞扬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她那汩汩流动的真情,陶冶着学生。毕淑娟的课真的让你感觉到,她是在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是在用心、用情、用爱,与学生共同演奏着生命的乐章。”

一天晚上,毕淑娟在备《木兰诗》一课。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木兰的形象,她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好办法。突然,邻居家传来了常香玉的唱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她兴奋极了,扔下手中的课本就跑了出去。借来磁带后,她便模仿着唱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愣是学了个有板有眼。课堂上,她一会儿是豪放派,让学生在“谁说女子不如男”中感受巾帼不让须眉的壮志豪情;一会儿又是婉约派,让学生在“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中感受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似水柔情。课后,有学生问她:“老师,你真神!怎么还会唱豫剧呢?”她说:“因为我呀,昨天晚上拜常香玉为师了,梦里还跟着她唱呢!”

2010年,毕淑娟应邀到黑龙江执教《黄河颂》一课。课堂上,她时而激情诵读,时而深情讲述,时而视频渲染,时而音乐烘托,时而沉郁顿挫,时而振臂高呼。学生感动着她的感动,悲痛着她的悲痛,愤慨着她的愤慨,激昂着她的激昂,仿佛看到了惨绝人寰的杀戮,仿佛听到了激情澎湃的呐喊,仿佛走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鸡西市的吕涛老师听了这节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毕老师认为,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化成诗人。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本人,也仿佛回到了那个同仇敌忾、战火纷飞的年代。整节课不啻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无论是配乐、画面还是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诵和讲解,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生活在‘温柔富贵乡’里的孩子们真真切切地经受了一次炮火的洗礼,感受了英雄的气魄和民族的精神。”

2012年,毕淑娟应邀到济南执教《海燕》一课,历城区的杨森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样的话:“《海燕》,那是一堂怎样的课啊!音乐响起,在大海翻卷、海燕勇敢飞翔之时,我听到了一个女性的声音开始和着激荡昂扬的旋律,在寂静的教室里响起。饱满、蕴藉、张力四射,那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生命的流淌。那不是朗诵,是灵魂在歌唱啊。日本作曲家小泽征尔在中国音乐学院听《二泉映月》时曾禁不住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我坐在那里也有一种想哭且冲动的感觉,那是涌动在生命深处的感动、亢奋、不禁和颤抖。”

每次听毕淑娟的课,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语文,已经带着她的呼吸和心跳、智慧和激情融进了她的血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曾有老师这样问她:“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她笑了笑,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做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潜心研究,用科研带动科研

 

毕淑娟认为,“教科研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突破口,它催逼着你阅读和思考,催逼着你尝试和探索,催逼着你改变和创新,催逼着你写作和积累,催逼着你成长和进步。”

2001年,毕淑娟主持了全国“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中,她挣脱传统作文教学的镣铐,努力让积累“厚”起来,让练笔“多”起来,让题目“靓”起来,让情感“激”起来,让情境“真”起来,让想象“飞”起来,让构思“巧”起来,让立意“高”起来,让讲评“活”起来,真正让作文教学自由自在地“舞蹈”了起来。她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作题为《让作文教学“舞蹈”起来》的报告,并获全国“创新写作教学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2002年,毕淑娟主持了山东省初中语文“以学为主”教改实验。实验中,她创立了“以学为主,自主创新”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激疑诱趣—自读交流,整体感知—品味欣赏,感悟积累—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归纳概括,扩展延伸”。她所撰写的《初中语文“以学为主,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以《用心呵护每一片创新思维的嫩芽》为题在济南作了报告,山东教育电视台以《嫩芽出土需呵护》为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2008年,毕淑娟又开始了对“绿色课堂”的研究与探索。教学中,她用绿色作为课堂教学的底色,引导老师们打造“率真自然的生态课堂、幸福快乐的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的生机课堂、注重体验的生活课堂、充满创新的生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了精神脉搏的欢跳,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她所撰写的《绿色课堂,让生命如花绽放》在《当代教育科学》发表。

2010年,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肢解课文、机械训练”的现象,她又开始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研究”。目前已研究出“九味”:底蕴深厚的“文味”、书声琅琅的“韵味”、咬文嚼字的“滋味”、动人心弦的“情味”、妙趣横生的“趣味”、余音绕梁的“回味”、发人深省的“意味”、妙笔生花的“写味”、活色生香的“真味”。她所撰写的《语文课要“五味俱全”》在《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发表。

2011年,毕淑娟调入莱芜市实验小学做校长,她确立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命憩园”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清新、高雅的生态文化,实施科学、人文的生态管理,倡导灵活、扎实的生态德育,开展自然、朴素的生态阅读,开发生动、丰富的生态课程,构建幸福、快乐的生态课堂,开展真实、有效的生态科研,打造轻负、高效的生态质量,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全面均衡的发展。她所撰写的《生态教育,让生命如花绽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

2015年,毕淑娟又带领孩子们开始了“童写童话”的快乐旅行。教学中,她引领孩子们在读童话、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中徜徉着,沉醉着……捧读孩子们一篇篇稚气未脱、童心可嘉、想象绮丽的童话作品,她庆幸找到了一把开启小学生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这些年,毕淑娟先后主持十多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理论成果,多项课题和论文荣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并发表,山东电视台以《学者教师毕淑娟》为题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精心治校,用思想培育思想

 

作为一名校长,毕淑娟非常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她认为,校长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

毕淑娟深知,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她为学校确立了“生态教育,美丽校园,幸福生活”的办学目标,先后建成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至爱楼、至德楼、至乐楼,建成银杏林、玉兰园、梨园、杏园、憩园,建成养心书屋、益智棋社、心灵氧吧等30多个功能室,建成《弟子规》楼梯、《论语》长廊等20多个文化长廊,让实验小学充满了诗意和神韵,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先后吸引了省内外50多个考察团参观学习。2014年,全国第六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牌学校”设施战略研讨会在实验小学成功召开;2017年,学校又被评为莱芜市唯一的“全国文明校园”。

毕淑娟认为,读书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最好方法。为此,她确立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校训,实施了“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晚写随笔”阅读工程,开展了“乘着诗歌的翅膀”经典诵读大赛、“装满故事的方舟”讲故事大赛、“悦读经典,演绎书趣”童话剧大赛、“诗意生活,诗词相伴”学生诗词大会、“世界读书日”图书交易大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为300多名师生出版了自己的文集。

在毕淑娟看来,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为此,她引领老师们打造“生态课堂”,从“有序、有情、有趣、有效”到“自由、自主、自创、自乐”到“诗意、情意、生意、创意”,不断提升着课堂教学的品位和品质,《山东教育》以《聆听生命拔节声》为题分三期作了报道。她还引领老师们开发了“养心类”“益智类”“怡情类”“健身类”等十大门类的特色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她也荣获“全国新教育智慧校长”提名奖,并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作了题为《课程,让生命如此美丽》的报告。

毕淑娟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为此,她确立了“一切以爱的名义”的校魂,以“善良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日行一善”,把“善良”的种子撒播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漫步校园里,你会发现,枝头艳丽的花朵没有人去触摸,树上诱人的果实没有人去采摘;你会发现,捡起一片垃圾、扶起一个同学、撑起一把雨伞,成为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你会发现,捡到手机自觉交给失主,拾到巨款请求老师帮助,他人有难主动捐款捐物,成为无需提醒的生命自觉……2015年,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各大新闻媒体竞相宣传报道。

 

爱心奉献,用生命激扬生命

 

在毕淑娟看来,工作着是美丽的,奉献着是幸福的。她经常这样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责任。”

这些年,从教师做到校长,毕淑娟感觉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歇过。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连续上课双腿便会涨痛难耐,但在一位老师休产假,学校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毕淑娟还是毅然决然地跨级部担起了三个班的语文课。直到2008年冬天,毕淑娟突然感觉双腿奇痒难忍,静脉曲张已经到了非治不行的地步,她才在家人和同事的劝说下住进了医院。但她还是放不下即将中考的学生和学校的一大摊子工作,做完手术仅在家休息了一周,就冒着严寒,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学校,走上了讲台。近几年,工作更忙了,更累了,她的左腿静脉曲张又复发,医生说已经不太适合做第二次手术,建议她尽量多休息,少走路。可是,繁重的工作,校长的责任,又怎能让她停下前进的脚步呢?

20119月,毕淑娟被任命为实验小学校长时,恰是她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她更是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实验小学建校已经60多年,却一直没有操场,这也成为各级领导和历任校长最头痛的问题。没有操场,学校的3000多名孩子便只能在狭小的空地上做操、上体育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充分调研后,她跑村委、跑区委、跑建委,跑教育局、跑国土局、跑规划局,终于以自己的诚心打动了各级领导。可是,操场开工不久,就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一群无业青年,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威胁她说:“操场可以建,但要给我们10万块钱,否则就收拾你们全家。”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她特别冷静,面对他们的百般纠缠、无理取闹,她和颜悦色、不卑不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和满腔真情感化了他们。操场投入使用的那一天,阳光明媚,看着孩子们在宽阔的塑胶操场上奔跑、欢跳的身影,毕淑娟喜极而泣,所有的辛苦,所有的辛酸,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作为“国培计划”专家、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十多年来,毕淑娟都要承担非常繁重的培训指导任务。每年暑期研修,她作为专家组组长,既要制定研修指导方案,又要推进研修进度;既要开发课程资源,又要亲临一线指导;既要撰写引领文章,又要批阅大量作业,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有一天夜里,毕淑娟收到了老公这样一条短信:“老婆,俺吃饭时,你在线上;俺睡觉时,你还在线上;俺都一觉醒来了,你依然在线上。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连星星都睡了,你怎么还不睡啊!”她扑哧一笑,竟然睡意全无,给老公作了这样的回复:“老公,谢谢你的关心!不要挂念俺,俺一点都不寂寞,因为此刻还有成千上万的老师在线上陪着俺呢!说真的,能够看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每一个参与研修的老师身上精彩绽放,俺真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20178月,一纸调令又让毕淑娟回到了花园学校做校长。在重归花园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时时被花园人执着进取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境界温暖着、感动着,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崇高!目前,她又重新确立了花园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绿色教育,书香校园,诗意生活”;重新确立了花园学校的誓词:“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花园。我怎么样,花园便怎么样。我是什么,花园便是什么。我有希望,花园便有希望。我有希望,祖国便有希望。我骄傲,我是花园人。”每次升旗或重大集会,全体师生都会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铿锵的誓言响彻云霄,喊出了花园人的风采和气势,喊出了花园人的精神和境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毕淑娟一定会在新的“花园”开拓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新天地!

一直以来,毕淑娟非常喜欢徐志摩的一句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她说,“在我的心里,教育教学就是那波光荡漾的康河,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让我神往,让我沉醉,让我追寻!”真诚祝愿毕淑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怀抱着对教育的深情、对学生的挚爱,用心教书、用心育人、用心治校,在教育教学的碧水里,自由漫溯,尽情放歌,一路收获最美丽的风景!

 

(《山东教育》2018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