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舞者”——记“齐鲁最美教师”、枣庄市薛城区东种庄小学教师孟凡芹
发布日期 : 2018-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本刊特约记者 胡乐彪
中等个子、身材瘦削,青丝中掺杂几许白发,衣服陈旧但很整洁。手中的一副拐杖架起的是带有残缺的身躯,和蔼可亲的面庞上双目炯炯有神,让人倍感亲切。这是2011年教师节前夕,枣庄市薛城区东种庄小学教师孟凡芹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时隔6年,当记者再次见到孟老师时,竟差点没有认出她来。身体略微有点发胖,满头白发,苍老了许多,与她42岁的年纪格格不入。但细细看来,那双眼睛依然透着坚毅和亲切。
在孟凡芹工作的19年间,她先后用坏了7副拐杖。尽管如此,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她始终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倒,努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因为,在孟凡芹心中,她坚信自己同样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
肢体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之残——孟凡芹
1987年5月,春夏之交的山野,阳光普照。在孟凡芹家北面的北山上,一簇簇、一丛丛怒放的杜鹃花在微风中摇曳,让人心情爽朗。
这天下午,乖巧、文静的12岁女孩孟凡芹来到山上放羊,在赶羊时,脚下一滑,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左腿骨折。
因未得到及时处理,再加上那时乡村医疗条件落后,造成伤口感染。不久后,孟凡芹的左腿被迫高位截肢,成为一名肢残者。
12岁的花季年龄,本应与同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和憧憬,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将孟凡芹打入“万丈深渊”。
“我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灾难会降临在女儿身上。”30年后,孟凡芹的母亲回忆起这一切,仍不肯相信,“但生性要强的她,并没有因此消沉。她不断强迫自己‘接受现实,重新振作’起来。”出院后不久,孟凡芹便架起拐杖,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求学之路。
从那时起,她不断地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听有关张海迪的故事,并从中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三年,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孟凡芹承担着比常人更加艰难的一切。1996年,她最终如愿以偿考上枣庄师专,并进入到心仪的英语系学习。
谁能料到,1998年毕业后,打击接踵而至。因为腿部残疾导致体检不合格,孟凡芹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被分配进入学校当老师。
“当听到因所谓的‘体检不合格’,被学校拒之千里之外时,我十分绝望,真是欲哭无泪。”孟凡芹对记者说,她的腿虽然残疾了,但脑子是清醒的,况且还有手、眼睛和耳朵,教学基本功和身体状况也都符合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不断地奔走和多方交涉,孟凡芹终于被分配到陶庄镇中学当上英语老师,实现了打小立志当老师的梦想,在梦萦魂牵的三尺讲台上,开启了自己的从教之旅。
祸不单行。就在孟凡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再一次降临。2007年10月29日,她的爱人不幸遭遇车祸,前后共三次做植骨手术,卧床静养达10个月。
爱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不到两岁的女儿无人看管,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教室里的学生也离不开自己……一连串的难题,加上从未有过的无助,一下子向孟凡芹涌来。
彼时,正逢学校布局调整。孟凡芹所在的陶庄镇中学合并到了枣庄十二中。
“当时孟老师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距家只有5里路的十二中,另一个是到20里路以外缺少英语老师的种庄小学。”种庄小学校长李祥告诉记者,当时领导想把她安排在十二中,以方便照顾家里。但是,为了能让农村孩子学上英语,孟凡芹毅然决然地还是选择了种庄小学。
于是,她把女儿托付给年迈的母亲照顾,把丈夫的起居用具摆放整齐,把家托付给亲戚朋友,拄着双拐穿梭在教室和办公室、学校与家庭之间。
好心的同事们都说孟凡芹“傻”,她却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家事而耽误了学生们。”
孟凡芹担任全校所有年级的英语课,一周共有12节课。由于班级分散,她每天需要在3个楼层42级台阶之间“上蹦下跳”。学校领导曾考虑将她所执教的4个班级调到一楼,也被她婉言谢绝。
2011年春天,孟凡芹的小女儿出生了。丈夫在第一场车祸后,也渐渐康复起来,还买了一辆车揽点运输零活补贴家用。这个四口之家也同很多家庭一样,在平静平凡中度过每一天。
可不幸仿佛专门赖上了孟凡芹一家。
2015年冬的一天下午,她的丈夫在送货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给撞翻了,八处骨折,身体70%受损!一场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家。
“当时我正在上课,接到交警的电话时,腿都软了,眼前一片漆黑,真有天塌下来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气球一样,瞬间变得瘪瘪的。”说到这,孟老师眼睛噙满了泪水,声音几近哽咽。她停顿了一下,把脸转向了别处,很长时间才转了过来。
“生活给了我磨难,我要坦然接受,积极面对,因为这也是一种财富,一种别样的风景。”孟凡芹在日记上这样写道,“一个人,肢体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之残。或许这种磨难,可以练就一身好‘本领’。”
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为人妻为人母的孟凡芹挺住了,扛了下来。这一扛,又是4个多月。
丈夫的这次车祸比上次严重得多,前后共经历两次手术,持续时间达15个小时。他的整个身体除右手没有被包扎外,其余部位都被裹得严严实实,宛如一个“玩偶”。
待丈夫术后一稳定,孟凡芹惦记着班上的学生,把照顾爱人的任务托付给亲人,便匆匆赶到学校。就这样,白天她来到学校上课,晚上再回到医院照顾丈夫。亲人责怪她不近人情,她向爱人说明情况,表示歉意。但相濡以沫的丈夫理解她、支持她。
尽管如此,孟凡芹仍然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她从来不把生活的磨难带进课堂。
孟凡芹时常这样告诉自己:在家,自己是一个妻子,是一位母亲;在学校,则是一名老师。教师是一个用良心来衡量的职业,怎敢有半点懈怠?无论生活赋予我什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全力演好这个角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诗人郑燮《竹石》中的这句话,用在孟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
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孟凡芹
身为教师,孟凡芹常暗下决心告诉自己:一定要超越自我,尽自己所能唱响教师这个“主旋律”。
至今,孟凡芹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给学生上课的感受。由于架着拐杖站着讲课,她的腿力不支,不仅不方便,而且相当累。
当老师需要经常站着,腿部的力量相当重要。因此,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孟凡芹开始练习单腿蹦跳,继而进行跳绳、爬山、打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练习。
不到3个月的时间,她的腿部力量明显增加,但是要很快适应蹦着上课,还是十分困难。后来,她就坚持反复练。在学校里,她在台阶上来回跳;平常在家,能跳时她尽量不拄拐。这样总算练出可以用一条腿支撑着上完一整天课的本领。
因为单腿从事教学,难免引来了一些家长的质疑:“孟老师身体这么不便,会不会拖慢教学进度,能教好孩子吗?”
面对质疑,孟老师没有向人家做过多的辩解,一边超负荷地忙着学校的事,一边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为了备好课,她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炎热的夏天,她常常手摇蒲扇批改作业;寒冷的冬天,她往往蜷缩在被窝里写教案。
为了跟上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家境不富裕的她买了电脑,凭着坚强的毅力,自学电脑知识,还学习了课件制作,积极参与教研博客的讨论,浏览大量先进教育理念与名师风采,现在她已经成了学校的骨干。
板书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为了能写出潇洒自如的粉笔字,孟凡芹专门让人做了一块小黑板,常常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周六周日也不间断。时间长了,右手拇指和食指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当婉言相劝时,总换来她一句“教学没有一手好字怎么能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以后,孟老师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劲,写出了一手漂亮、流利的粉笔字。
为了书写方便,讲台上的孟凡芹干脆丢掉拐杖,扶着黑板或讲桌做单腿“跳跃”运动。可以想象,一节课40分钟,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右腿上,很快就会出现腿麻、走不动路的情况。但是,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刚开始的时候,我心跳加速,汗流满面,腰酸背痛。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扶着讲桌进行调整。”孟凡芹说,为了能让自己“活动自如”,她常常自言自语地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
镇教育办的同志介绍说,镇上和学校领导对她十分关心,曾不止一次地劝她坐着讲课。但孟凡芹多次拒绝学校给予的特殊照顾,总是笑着说:“没关系,我能坚持。作为教师,坐着讲课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
的确,孟凡芹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搞特殊。每天早上,她都是7点从家出门,先是送完女儿上学,再赶去学校上课,并且保证一定要提前半小时到校。下午放学,她也不着急回家,而是留在教室里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每当上英语课时,学生们总是一边欢呼雀跃,一边大声喊着:“Yeah!”课前,他们会主动进办公室,帮孟老师拿上课资料、录音机;课下,学生们愿意找她说说悄悄话。这个时候,孟老师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每年分课排班时,孟老师总是主动请缨,要求该排多少节课就排多少节。”李祥校长告诉记者,孟凡芹是学校唯一的英语教师,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每天上四五节课都是家常便饭。
记者估算了一下,孟老师一天至少要跳三个多小时。
谈到孟凡芹的教学成绩,李祥校长更是赞不绝口:“孟老师刚来的第一年,就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英语比赛,并获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她所带的班级,每次考试平均分都达到97分以上。虽然我们不是城里的学校,但成绩比城里学校还要好。”
“孟老师工作勤恳、兢兢业业有口皆碑。她一天工作量很大,既要备课、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可她从来不叫累、不喊苦。2008年,她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也只是休息了一天就上班了。”褚彩宪老师告诉记者。
“在教学方法上,孟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自创了歌谣背单词,常常单腿站在孩子们中间,两手打着节拍,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谣,加深学生们的记忆,使他们愉快地学习英语。”张涛老师说道。
“孟老师为人宽厚实在,乐于助人。特别是对年轻老师,她乐意传授教学经验,定期或不定期地让我们去听课。她还经常听我们的课,为我们寻不足、找缺点,让我们受益很多,进步很大,教学水平也提高了。”每当提起这些,孙中秋老师内心充满感激。
家长们从最初的担忧,也慢慢变成了感激和敬佩。“我家孩子调皮得很,我自己都拿他没办法,但孟老师就能管住。孩子有时候字写得潦草,坐姿不正确,孟老师都是手把手去矫正和辅导,我们家长都不如她有耐心。”谈到孟凡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教导,六年级学生姜玉成的爸爸非常感激。
孟凡芹不服输的精神也影响着孩子和家长们。
“从孟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中,我们找到了自信。”学生李艳说,“身有不便的孟老师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在她的影响下,我们班原来很多不爱学习的同学一下子变得自觉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
……
这一句句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钦佩、称誉之词,是对孟凡芹19年辛勤工作的高度评价。
要靠汗水赢得掌声,不应靠泪水搏得同情——孟凡芹
如今,42岁的孟凡芹体力大不如前,体重也由原来的110斤,增加到目前的130斤,一节课“跳”下来,常常累得汗流浃背。
“现在虽然也在坚持锻炼,但支撑力明显不如从前。因为这么多年单腿跳跃和站立,腿部静脉曲张也很厉害。”孟凡芹说,自己也在慢慢调整每况愈下的身体。
课上,孟老师两手扶着讲台,脚尖抬起,身体前倾。这些不会被学生察觉的“小动作”,就是她缓解腿部酸胀疼痛的法子。
19年的教学生涯中,因为单腿的缘故,孟凡芹也曾出过一些小意外。每天上下楼梯时,为了速度更快一些,她都是收起拐杖,跳跃着上下。
有一年冬天,学生们用拖把清洁后,台阶上残留的水渍因为天气寒冷凝结成冰。下课后急于回家照顾生病女儿的孟凡芹并未注意到台阶上的冰,脚下一滑直接从台阶上摔倒,拐杖甩出去很远,手也磕出了血,一时瘫在地上无法动弹。
后来,为防止孟凡芹再次摔倒,校领导便通知学生冬天不必拖楼道,改为扫扫即可。学校的关心,让孟老师很是感动。她提醒自己:尽量小心,少给学校管理添乱。
临近放假,校领导让孟凡芹在家多休息几天,她却说:“孩子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不愿意让农村孩子在英语这个方面成为短板,不能因为我而影响了他们。我要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学生们。”她拄着双拐,忍着巨痛,硬是回到了课堂上。
在种庄小学采访时,当问到孩子们谁对他们最好时,一个个充满稚气的童音齐声答道“孟老师”。看着孩子们发自纯真内心对孟凡芹的尊敬,一股敬意也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是的,孟凡芹多年来一直以一个母亲的慈爱,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学生,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到孩子们的身上,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而在学生们的心里,也和孟凡芹有着很深的感情。“孟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很关心我们生活,我经常去找孟老师谈心。”从三年级就开始跟着孟凡芹的学生舒涵告诉记者,孟凡芹不仅脾气好,还很幽默,常常在上课的时候讲一些小笑话来加深学生们对单词的理解。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只要有问题随时提出来,孟老师都会耐心解答。”这一点,学生张延戈的妈妈也深有体会:“孟老师耐心负责,我家孩子已经读初二了,英语成绩一直都很好,多亏了孟老师给打下的基础。”
孟凡芹曾经教过一个女生,这个学生平时不大爱说话,也不笑,脸上总是挂着和同龄孩子不一样的忧郁。孟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利用周末去家访。当她来到学生家里时,眼前的一切令她瞠目结舌:院子一片狼藉,房门没有窗户,桌子上是厚厚的污垢。看到孟老师,这个女孩害羞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经过了解,孟老师得知孩子的妈妈患有痴呆症,爸爸已过世,还有一个8岁的妹妹。面对泪如雨下的学生,孟老师告诉她:“我们要靠汗水赢得掌声,不应靠泪水搏得同情。”
“也是从那时起,我经常和她聊聊家常,说说心里话,她也渐渐能融入集体生活了。”孟凡芹说。她还通过学校、镇教育办等部门为这个学生筹集捐赠,解决了她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今,这个女生已经小学毕业,师生二人仍然保持着联系,每年的教师节,孟老师还会收到她送来的小礼物。
“孩子们常常让我感觉到,做一名教师真的很幸福。”孟凡芹说,上楼的时候,孩子们会争着扶她;天气不好的时候,孩子们会帮她打伞。孩子们也常常鼓励她:“老师,您走路越来越好了,过不了多久肯定就能丢掉拐杖啦……”
提起这些孩子,孟凡芹的语气也变得欢快了很多。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19年来,孟凡芹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枣庄好人”“枣庄市师德标兵”“山东好人”,2016年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7年9月10日,孟凡芹被评为第二届“齐鲁最美教师”。
生命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照亮整个秋天——孟凡芹
孟凡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后,荣誉、掌声、鲜花接踵而来。特别是在山东教育电视台举办的“最美丽的你”颁奖典礼之后,市、区、镇各级领导都来看望她。山东省慈善总会和山东省假肢矫形中心还专门为她量身定制免费安装了义肢,让她有了两只腿走路的感觉,令她十分开心。
按照医生要求,安装假肢后,孟凡芹需要经过2至3个月的康复训练,来适应假肢。从取型、制作、调试到安装,从刚开始学习两条腿站姿、迈步到杠内行走再到今天拄着臂拐行走,每一个环节孟凡芹都积极配合、用心训练。
由于心中不舍孩子们,孟凡芹只做了10天康复训练,便匆忙赶回学校。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孟凡芹第一次用双腿走进了工作19年的校园。当天下午,孟凡芹竟然一口气爬到三楼,她突然感觉自己很“厉害”。学生们把走廊挤得满满的,排着队争着与她紧紧拥抱。
第二天,孟凡芹“咬牙切齿”连续上了三节课。因为义肢的承重点在坐骨位置,疼得她彻夜未眠。即便如此,她感觉为了这群可爱的学生,自己再苦也值。
在最初的日子里,孟凡芹的步态像蜗牛般挪动。只要有时间,她无时不在抓紧康复锻炼。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她现在可以扶着一个臂拐行走,步态较以前也轻盈许多。
记者问孟凡芹:“一路走来,最让你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
“那就是我的学生、同事和领导,他们都给予我极大的关爱与帮助。”孟凡芹满眼温情地说,自己很感激他们,特别是她的父母与那些好心人。同时,感谢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教育电视台,感谢帮助过她的所有单位、个人和新闻媒体。
孟老师在日记中写道:“生命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照亮整个秋天,使自己诚惶诚恐地感受所有最美的遇见。今天,我终于可以两条腿稳稳地站着,重温30年前的感觉。期待自己也能像从前一样,走出自己的精彩。”
说到这里,孟凡芹停顿了一下,她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感激。
她继续说道:“如果说,以前我是靠着不服输的倔强坚持到现在。那么,现在我想说,我是因为身边太多的感动才走到了今天。不是我感动了任何人,是大家使我不能懈怠,使我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一个属于我的定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孟凡芹就是因为过去失去得太多,所以她要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来回报关心爱护她的所有人。
“现在,我的行走速度还是和蜗牛一样慢,真希望自己能在寒假之前完全好起来。用双腿走路,解放出双手,在从教之路上,由一直跳变成一直走。”孟凡芹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人的精神是无限的。
凭着这一信念,孟老师将继续在农村教育的希望之路上走出更灿烂的精彩。
(《山东教育》2017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