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长价值领导力凝聚教育生命力 ——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校长阎莉

发布日期 : 2025-04-01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本刊记者   马晓晴   李 勇

□ 本刊通讯员   董国华

 

“教育人要有追求,我想做最好的教育。”说这句话时,济南市市中区经五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理事长,济南市经五路小学校长阎莉的眼睛里是闪着光的。

经五路小学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始建于1946年,在济南市的教育版图上,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引领这样一所名校永葆先进,做到不断跨越、领先发展,是我作为校长的实践命题,更是我向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阎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她看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书记、校长,要率先垂范,努力成为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大先生”;要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淬炼校长价值领导力,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协同教育的合伙人,共同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经五路小学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她专心做教育,用心做校长,坚持“认识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以校长价值领导力汇聚起全体师生、家长的合力,实现名校发展的新突破。

凝聚文化共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06年,阎莉到经五路小学任校长。为了带领这所传统名校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新的跨越,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沉下心来,深入调研学校发展现状。

引领学校再发展、再突破的着力点在哪里?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该以什么为抓手实现办学品质的再提升呢?她组建调研工作小组,发放问卷,开展座谈、访谈,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调研后她认识到,经五路小学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跑出高位引领的“加速度”,亟须形成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文化、新理念、新思路。

阎莉立足“用责任和智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把学校文化作为切入点,从多元课程入手培植学习文化,以真实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推进行为文化,以学研团队建设为抓手提升管理文化,以环境为补充打造校园文化,实现了文化形式与内涵的有机融合,创生了有校本特质的学校文化品牌。

如今,这一文化品牌已经孕育出包括“感动经五”典礼、新年音乐会、“对话名家”、校园科技节等众多富有经五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已经举办了七届的“感动经五”典礼为例。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共评选出58位杰出校友、热心家长、优秀教师、学生、校工,他们以自身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学校独特的育人文化,更彰显了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丰富的活动中,经五人感受着学校特有的文化,也因这种特有的文化而更加紧密地凝聚到一起。正如阎莉所说:“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驱动、唤醒每一个生命个体,学校发展才会有新的高潮,才会有新的变化,才会走向新的高度。”

强化课程育人,立足学生发展之根本

“在经五路小学,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在阎莉看来,丰富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必须帮助学生找到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将社会情感的学习与培养有效嵌入课程育人的实践之中。

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阎莉带领教师对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进行重新拟定,建构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框架,形成了经五特色的成长课程体系。

“在入学、十岁、毕业三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学校立足儿童成长的特点,分别以‘适应’‘自立’‘责任’三个重要品质或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在不同年段实施。”副校长李丽介绍道。比如,“自立”课程设计了16课时的相关学习内容,从美术学科的一幅自画像到综合实践学科的“与小种子共成长”,再到语文学科的“时空信件”专题,通过画一画、种一种、写一写等不同方式,实现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立”的基本意识与态度。

为了让课程育人发挥更大作用,学校坚持让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学。“我们积极引进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任教体育课,在整合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让特色体育项目走进课表。”李丽说。综合考虑学生身体发育、心理素质、兴趣等方面的特点与需求后,学校在六个年级分别设置了乒乓球、跆拳道、高尔夫、网球、游泳等不同体育课程。低年级侧重于技术难度、运动强度略低的项目,高年级则侧重于技术难度、对抗性较高的项目。丰富的运动项目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熟练掌握一项受益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

2018年,我带领学生参加华北地区校园方程式大赛。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当时我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面对困难与挑战,阎校长不断地给予我鼓励,让我放下心理包袱。最终,学校获得了华北赛区总成绩第二名、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谈起学校科技课程的建设,计算机教师张德华深有感触。以此为契机,阎莉积极推动项目式研究。现如今,学校已构建了一个开放、多元、综合性的科技课程体系,涵盖科技启蒙、提升、创新三大领域,六个年龄段,服务于七十余个班级,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灵活、动态、全方位融合。

经历了“十二五”“十三五”省级课题的打磨,经五路小学逐渐形成了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的学校体验教育改革的理论主张和课程样本。2017年,阎莉牵头申报的《小学“知行合一”的体验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成功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统整育人资源,践行校家社协同育人理念

在推进教育变革的过程中,阎莉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必须通过核心的教育价值观,统领校家社等多方力量实现协同育人,才能办好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学校。

2023年,在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人士的共同助力下,经五路小学在全国文明村小庄村承包了十亩农田,建设校外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其中的四亩田地用来开展全校劳动实践,其余六亩田地则由来自学校的60个家庭来管理。“一米菜园”“跟着节气学种植”“十岁苗圃”等一系列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体验农耕劳作,享受亲子种植的乐趣。现如今,小庄村辖区内的幸福苑养老院、村史馆、小学以及遍布村落的家庭农场,成为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劳动生活、进行校村联谊的场所。

学校把校家社协同育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仅推动课程中的协同融合,更注重加强广泛的家庭教育指导。2024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节活动在济南市市中区老商埠街区举行。活动现场,山东老年大学表演艺术学院服装表演艺术班的“时髦奶奶”带领着学校“小艺术家”共同走上舞台,以活力四射的舞蹈、宛转悠扬的演奏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是经五路小学联合睦和苑社区举办的第二届合育人文化节。当天,校地携手发布多项艺术志愿项目,并成立了“经纬·溢彩”共建共育基地。

“阎校长积极倡导校家社协同的深度融合,我们把指导家庭社会情感教育的课堂开到了社区,与社区合作建立了‘爱家学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平台。平台成立不到两年,近20期的‘爱家学堂’‘爱家直播间’就已经成为社区内最受欢迎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课堂,惠及线上线下3000余个家庭。”学生发展部部长陈栋说。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校院合作、校校合作、校区合作以及与社会各职能部门、公益场馆开展合作,形成了七类教育合作路径,先后建立了山东省农科院实践基地、山东黄金集团高尔夫课程实践基地、九阳股份有限公司食育课程实验基地、济南市交警支队安全实践基地、中国少儿网球发展联盟训练基地、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培训基地、齐鲁晚报3D打印科教工程示范基地七大体验教育平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与外延,建立起观念上同向、履职上同责、实施上同力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提升管理效能,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如果说文化凝聚统一了办学思想,那么管理创新就让思想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在管理实践中,阎莉倡导“人人有岗,岗岗有责”,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双向聘任”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努力发掘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潜能。

“在阎校长的鼓励下,我从一名体育教师成长为总务主任,又从总务主任成为一名分管行政后勤的副校长。阎校长发掘了我的潜力,对我有知遇之恩。”谈起阎莉,副校长韩峰感慨道。

2014年,经五路小学聚焦体验教育,围绕“打造学校课程的升级版”这一目标,开启了学校课程改革的破冰之旅。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轮又一轮的实验,考验着阎莉这个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点燃了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欲望与热情。

学校音乐教师纪霞的体验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创编乐曲的空间,让课堂学习别开生面。可是每一次研究,专家和教师总会提出新的建议:“能不能尝试着改编歌词”“可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演奏出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刁难”丝毫没有挫伤她的积极性,她始终充满热情地说“我试试”。最终,每一个难题都迎刃而解。

从产生新的兴奋点,到点燃改革的欲望,再到释放新的能量,教师不再囿于教材,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精选目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体验因素,设计体验方式。有了广大教师的自觉参与,学校教育很快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我们有没有帮老师搭建契合他们志趣、促进他们自身发展的平台?我们真的清楚每一个老师需要什么了吗?”阎莉常常进行反思。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实力,多年来,学校坚持推行学习型组织建设,以打造具有“浓厚学习力、缜密研究力、和谐向心力”的团队为发展愿景,构建了由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优师团队构成的学术支持系统,还为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了“启航工程”“五叶枫青年教师共同体”等平台,让教师在这片沃土上找到自身的生长点,并不断突破。

“我之所以能做到对学校发展胸有成竹,这种底气很大程度上源于我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干事创业的教育伙伴,源于学校有一支和谐共进、思维活跃、激情燃烧、富有创意的教师团队。”阎莉说。每当有新教师入职,阎莉都会与他们坐在一起,谈学校的发展史、经五精神和如何教书育人……在他们迷茫时,她第一时间站出来指引方向;在他们无助时,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阎校长就像一位暖心的大家长,总是给予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党总支书记陈小毅说。

深耕集团化办学,打造发展全新格局

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吹响了集团化办学的号角,经五路小学也随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11年间,我们既有伙伴校,也有母子校,还有的从母子校变为伙伴校,人事更迭让本就不易理顺的关系更加复杂。所以,我们首先从集团的管理架构入手做好顶层设计。”阎莉表示,经五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了集团理事会、集团党委,组建了集团秘书处,成立了集团科研工作站,形成了集团党委、集团理事会领导下“双轮驱动”的管理体系。

作为龙头校,阎莉带领经五路小学共享教育资源,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作为集团合作的重点,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三个统一”“三个无差别”“三个共享”的基本管理思路。“三个统一”即统一办学载体、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育研究,“三个无差别”即工作状态无差别、师生素养无差别、文化待遇无差别,“三个共享”即办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共享、质量保障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总校在向外输出优质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分校自身的‘造血’机能,让各校区发展自带‘发动机’。”阎莉说。

泉泽小学是经五教育集团2017年建成的新建校,位于南部新城的城郊接合部。这所学校的建成使用承载着提升城郊教育质量的重任。在建校之初,阎莉数次深入校区,与集团选派的年轻干部杨洋一起研究探讨,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帮助新校区顺利开学。

针对集团中经纶小学青年教师占比超过70%的现状,阎莉同经纶小学的青年校长王煦一起研讨,将经五集团团结奋进、无私奉献、不断超越等文化元素与经纶小学的“年轻态”相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青春经纶”。经五集团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一所新建校有了蓬勃发展的动力与底蕴。

经八路小学是最早加入经五教育集团的一所伙伴校,但近年来教师老龄化严重,缺乏办学活力,学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带动经八路小学走上共同发展的快车道,阎莉发挥她所领衔的市中区名校长工作室、齐鲁名校长工作室的资源优势,为校区发展问诊把脉。经过反复碰撞,经八路小学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傅学雷老师的“学导展评”课堂初见成效,刘斌、史晓宇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校区发展的顶梁柱。经八路小学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飞轮效应”,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入选了第一批济南市特色学校培育校,“海棠文化”也成为学校发展的亮丽名片。

现如今,经五教育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十个校区的大型教育“航母”。无论是同一法人校,还是兄弟校、伙伴校,阎莉始终以“高起点、高品质”为追求,传承经五路小学几十年的办学底蕴,以总校的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全方位浸润成员校,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经验与方法无私地贡献与共享。“这是我承担起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生态化发展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坚定选择。”阎莉说。

一位有思想的校长,自始至终都在寻求事业的目标;一所有内涵的学校,会主动建构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路径。工作近四十年来,阎莉倾心追求,努力让理想的教育落地生根,让美好的憧憬成为现实。也正是在这样的求索与实践中,她不仅塑造了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更成为无数学子心灵与智慧的引路人,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红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