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发布日期 : 2017-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高青县中心路小学   孙媛媛

 

我时常爱写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字,却未曾为家人写过什么。这次寒假在家,休闲之余看了《傅雷家书》,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也想说说家人对我潜移默化的熏陶。

一粒麦子一颗心

奶奶年轻时就信奉基督教,每个星期天,都会去一个村子里的聚集点过礼拜,雷打不动。久而久之,四邻八舍的闲言碎语让家里忙忙碌碌的婶婶、大妈有了怨言:晴天白日的不干活,不看孩子,家里春种秋收,忙的不得了,谁家也倒不出一个闲人。她们就百般阻挠,可是,谁也不能阻止奶奶信奉耶稣的决心。

我经常听奶奶说一些基督教的故事,天父将唯一的儿子贡献给了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人洗脱罪,所以人要行善,要感恩。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时候家里兄弟妯娌多,难免磕磕绊绊,可是她从未记恨过谁,和谁都能友好地相处。村里共同劳作记工分,她为人宽厚,待人温和,不管多刁难的人,都喜欢和她一起做工。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经常跟着奶奶,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奶奶对粮食的爱惜。历经过那些特殊时代的人,对粮食有一种别样的感情,看到有人浪费,就会唠唠叨叨地教育一番。我小时候贪玩,不爱吃饭,经常把吃进嘴里的饭吐出来,偷偷藏起来。奶奶看到,就会扯起那动人的语调尖叫着:“囡囡,一粒麦子一颗心啊!”一边说一边赶紧把饭捡起来,有时也免不了屁股上挨她两巴掌。

时间长了,我们都学会了她的口头禅“一粒麦子一颗心”,甚至还学起她的样子,大声地尖叫两声:“一粒麦子一颗心啊!”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奶奶眼里的那一粒粒麦子,是一颗红亮亮的节约的心,是一颗金灿灿的爱惜的心,是一颗光闪闪的疼爱的心。

现在,奶奶年近八十,身体依然硬朗,我去吃饭,偶尔掉到地上饭菜,她仍会迅速捡起来,嘴里喃喃念道:“一粒麦子一颗心,一粒麦子一颗心……”

食不言,寝不语

我和妹妹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妈妈,妈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她经常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大家坐好,饭菜上桌,第一个动筷子的人,必须是长辈,等长辈吃完第一口菜,小孩子才能动筷。如果你非常饿,等不及了,可以请求妈妈,端着自己的饭碗,只吃自己碗里的饭,不可动筷子吃菜。吃饭的时候,谁也不许吧唧嘴,要细嚼慢咽;想要说话,就等嘴里的饭咽干净了再说,这样才不会唾液饭粒满天飞,喷到别人的碗里。

所以,小时候的饭桌上,十分不快乐:大人都在边吃边思考自己的事,显得心事重重;小孩子有什么高兴的事也不敢吃饭的时候说,只能眼盯着饭菜默默地咀嚼,吃饭就更加无趣了。我十分羡慕别人家里吃饭时的欢声笑语,而这样的时刻,我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享受。

妈妈严厉的要求,在我结了婚有了宝宝之后才有了改观,或许是“祖孙隔辈亲”,或许是终于盼到我们回家吃一顿饭,妈妈竟然也会在饭桌上说几句玩笑话了。

我知道,我的童年是再也回不去了,童年时那个在饭桌上递眼神提醒我注意细嚼慢咽的妈妈,再也没有了。不过,我更希望妈妈也能教导我的女儿“食不言,寝不语”,就像我小的时候那样,把那绵绵的慈爱深深地隐藏在严厉的要求中……

挚爱生明眸,宽厚生笑颜

爸爸开朗乐观,幽默风趣,我和妹妹都喜欢和爸爸玩,在我们家,绝对是“严母慈父”的典型。

听奶奶说,爸爸小时候很聪明,学东西也快,可是爸爸很早就不念书了。因为爷爷当兵,去了朝鲜战场,姑姑叔叔都还小,家里就剩奶奶一个劳力,爸爸不忍心奶奶起早贪黑地里外忙碌,就自己跟老师说,不想念书了,谁劝也劝不动。从那开始,爸爸就担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爸爸非常疼爱我们,他经常说:“女孩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鼓励我去做我喜欢做的事,不要局限于一时,要有长远眼光,要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我记忆中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就是有一次爸爸用他心爱的小摩托,载着我去黄河写生,一路颠簸,直到很晚回家,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他在炉子上为我做了最简单的“土豆丝炒饼”,就是削了一个土豆,切成丝,炒一炒,添水成汤,饼切成条,泡到汤里炒一炒,出锅。我狼吞虎咽,吃得大汗淋漓,在妈妈的“压迫下”很久没这么痛快地吃饭了。这么简单的食材,后来却再也做不出那样的味道了,那让我记一辈子的味道。

爷爷奶奶老了,爸爸为他们买了房子,为了隔得近点,有事好照应。我问爸爸:“你当时放弃上学,后悔吗?”爸爸说:“如果现在,奶奶累得浑身是病,在医院里插满管子,我会后悔。”

家风是什么

爷爷耳朵有点聋,带着助听器,也听不太清。我大声问他:“爷爷,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他竟听到了,说:“哪有什么家风?就是老的做,小的看,一辈一辈都这样,就成习惯了,一辈一辈传下去,就是家风了!”

他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人了!

 

(《山东教育》2017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