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普希金
发布日期 : 2016-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黄秋野
外出旅行,超值的享受莫过于收获意外的惊喜。今年暑假的俄罗斯之旅,便欣然领略了这样的享受。
盛夏的圣彼得堡碧空如洗,阳光炽烈,大团大团的白云漂浮在空中,宽阔的涅瓦河跳跃着银光从市中心流过,水天相接,长空一色,辽远而壮观。对于地处俄罗斯西北部的这座城市来说,这样的大太阳并不常见。于是,当游客们纷纷打起阳伞,或是躲进树荫的时候,俄罗斯的男女却脱到半裸,趴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曝晒。
这是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天了,我站在涅瓦大街上等待旅游大巴。时间还早,无意间向导游问起在地图上见到的普希金房屋在哪里,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条大街附近就有一间普希金咖啡馆,据说当年普希金就是在这里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走向决斗场的。我顿时一惊,想不到那个在阅读普希金时反复被提到的令世界唏嘘不已的悲惨事件,居然就发生在身边!
真的不远。走过两条不长的马路,就见右边一排古老的巴洛克建筑中,有一处由四根圆柱撑起的深棕色小门,没有招摇的招牌,只在小门的右侧有一幅一人多高的普希金简笔头像,高高的额头,蓬松的卷发,紧抿的嘴唇,两腮上向前翘起的胡须,正是诗人手绘的自画像,我们在普希金著作中最常见到的那一幅。
走进咖啡馆,一楼是一间逼仄的门厅,迎面是收银台,右手边摆放着一尊普希金的半身塑像。转头一望,竟然又看到了普希金,正坐在靠窗的小桌旁享用一杯咖啡!那是一尊真人般大小的蜡像,诗人正襟危坐,眼睛凝视着窗外,厚重的天鹅绒窗帘遮挡住了光线,使他的脸看起来有些阴郁,也许这正是他当时的心境吧。
踏上古老的木质楼梯,二层是一间宽大的咖啡厅,所有的座位上满满的都是人。涅瓦大街上的咖啡厅随处可见,但唯有这里需要提前预约。对于偶然走进这里的我们来说,就只能望座兴叹了。走下楼梯,就在刚欲出门的一刹那,忽然看见走廊里陈列着一个木盒,里面竟是两把镶金的手枪,想必这就是普希金当年决斗时用过的武器了?手枪的真假未可辨,但木盒旁边那块用玻璃罩起的石头台阶却应该确凿是当年的遗物———据介绍,那就是普希金曾经踏过的石阶。
普希金是为无数的中国人最为熟悉和崇敬的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诗歌至今还可以在中学课本里读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但是,这位天才诗人的那些欢乐的日子,连同他的才华却在1837年1月27日戛然而止。
那一天,普希金邀约一直热烈追求他妻子的法国中尉丹特斯举行决斗。双方距离20步,丹特斯首先开枪,普希金中枪倒下,但很快醒来回击一枪,击中对方胸膛。两天后,普希金重伤不治,丹特斯却安然无恙。传说是他衣服上的一颗纽扣救了他,但有论者说他穿了金属防弹马甲。这就是诗人与军人的区别,普希金输给了他的真诚。
在圣彼得堡,接近叶卡捷琳娜宫的路上,我竟又意外地见到了普希金的铜像。高高的大理石基座,诗人斜坐在长椅上,右手支头,侧首沉思。原来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皇村。1811年,普希金进入这里的贵族子弟学校学习,在四年后的中学考试中朗诵了他壮丽恢弘的著名长诗《皇村回忆》。对于皇村,普希金终其一生都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无论命运会把我们抛向何方,无论幸福把我们向何处指引,我们——还是我们:整个世界都是异乡,对我们来说,母国——只有皇村。”(《10月19日》)
其实,对于普希金,还有一个地方曾经令他深深地牵挂,这就是遥远的西伯利亚。这次的俄罗斯之旅,我们踏上的第一块俄罗斯土地就是西伯利亚的首府伊尔库斯克。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只是为了亲眼目睹魂牵梦绕的贝加尔湖,这片存储了地球上22%的淡水的美丽湖泊。然而,到达此地的第一个惊喜,竟然是凭吊当年流放于此的十二月党人聚会的小木屋。那是一栋用粗大的原木搭成的二层小楼,由于辟为景点,已被整饬一新。深棕色的外墙,白色的雕花窗框和同样雕饰着花纹的白色屋檐,古朴而不失典雅。
正是盛夏季节,遍地绿草鲜花,正午的阳光白亮耀眼,但并不灼热,端的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是,这里地处高寒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的漫长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早在16世纪,沙皇征服西伯利亚之后,这里就成了政治失意者和刑事犯的流放之地,高尔基称其为“死亡和枷锁之乡”。
在圣彼得堡,我曾伫立在十二月党人广场。公元1825年12月14日晨,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俄罗斯贵族青年就是在这里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体。然而起义失败,1271人被杀,121人被流放到荒凉苦寒的西伯利亚服苦役。而今,我就站在这块浸满十二月党人悲苦生活的土地上。想一百九十年前,那些年轻的贵族军官,长镣加身,食不果腹,加之繁重的劳役,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严酷时光的?
我曾问导游,这里可有十二月党人的塑像?答曰,没有,但是有为他们的妻子塑的铜像。原来,这些青年贵族远赴西伯利亚的时候,沙皇曾经强迫他们的妻子离婚,但这些贵妇大多数拒绝了离婚,并且跟随她们的丈夫一同远赴西伯利亚共担苦难,不惜病死、饿死、冻死在这片苦寒之地,义无反顾地把她们的爱情、青春献给了丈夫和他们的苦难事业。穆拉维约娃就是其一,她整整斗争了一个月,才争取到流放机会,甘愿为了爱情失去一切名誉、地位、富贵乃至生命。
这里面甚至还有异国贵族的后裔。法国姑娘唐狄在巴黎听说昔日的情人被流放的消息,立刻赶到俄国向当局要求批准她到西伯利亚去与情人结婚。几年后,这对异国情侣最先倒在了西伯利亚的千古荒原。
青年军官瓦西里·伊凡绍夫在绝望中,他的家庭女教师、法国姑娘给他写了一封求婚信,并且不久就来到了他的身旁……
这样坚贞伟大的爱情,怎能不让伊尔库斯克人为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塑一座雕像?至今在伊尔库茨克,夸耀一个人的妻子,仍会说她像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一样。
普希金出身贵族,却是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据说,有一次沙皇问他:“如果十二月党人起义时,你在彼得堡将会怎么办?”普希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将在起义者的队伍中。”而他的那首著名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也深深慰藉了悲苦中的十二月党人——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遥远的西伯利亚,辽阔壮丽的俄罗斯,在今后的日子里,你的美丽,你的丰饶,你绵长厚重的文化,在我的梦中,在我的阅读中,还会与你邂逅。
(《山东教育》2016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