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活动,走进生活,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发布日期 : 2016-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博兴县实验小学   李福英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要立足于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的过程,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识,在活动中感悟,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生活广泛地接触。

2014年我们学校开展了活动化德育体系的研究,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适合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为基础、以其他专题教育活动为补充的校本化品德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体系。通过研究,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使道德内化,从而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在邮局工作的人”一课时,我们就借助活动化德育体系的大舞台进行了尝试和改变。

一、课前活动

在现代社会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邮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对邮局有自己的直观的、全面的了解,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于是我们开展了以下课前活动。

1.课前调查活动

1)你知道在邮局工作的人主要为人们提供哪些服务?

2)你了解信的邮寄过程吗?

3)你知道如何填写信封吗?

2.带领学生参观邮局

按照事先制订好的计划,带领学生去邮局进行参观,并尝试体验盖邮戳、投递信件、填写明信片等。

这些活动是为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学生通过参观邮局了解了邮局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哪些,还参与活动,对邮局有了初步的认识,会带着兴趣,带着初步体验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交流,就会有更深入的认识,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的实效性更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走进课堂,感悟“在邮局工作的人”

在课前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地达成。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和感受邮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从而激发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情感应用到实践中——填写信封,把道德情感提升至道德行为。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是什么礼物?(出示课件:绿衣汉,站街上,只吃纸,不吃饭。)

2.学生猜一猜。(学生在参观邮局的时候已经观察到了邮筒的样子,所以能迅速地猜出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回应。

4.教师出示邮筒,请一位同学轻轻地把邮筒内的信取出来。

5.师:这些信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封信的旅行”。(板书课题)

(二)整资料,话旅行

1.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信件的旅行过程的资料,并把资料整理在了资料卡上。老师也搜集了资料,可是老师刚才不小心把信的旅行过程的顺序排错了。请同学们根据你整理的资料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顺序改正过来,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引导学生把信的邮寄过程讨论,找到正确的邮寄顺序。

(三)谈分拣,获体验,化行为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信的旅行过程(把信的旅行过程陈述一遍),同学们仔细观察信的旅行过程,你发现哪一项工作做得比较多?

2.其实在信件的寄送过程中还可能有更多的分拣过程,分拣信件是信件寄送过程中复杂的、烦琐的一项程序。真正的信件分拣员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课件)

3.看了真正的信件分拣员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预设:你是从哪里看出信件分拣员的工作很辛苦?老师也感受到了信件分拣员的工作很辛苦,我是从4分钟分500封信看出来的,根据计算他们每分钟要分125封信)

4.我们一分钟能分多少封信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起立,一只手拿起一摞信件,另一只手摆好分拣的姿势,数一数自己能分拣多少封信,计时开始。

5.现在你有什么感受?刚才我们只分拣了一分钟,大家就觉得胳膊很累,信件分拣员从每天早上上班一直到下午下班都在不停地分拣,想到这里,你想说什么?他们的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做呢?

小结:正是因为有了信件分拣员辛苦的工作,人们才能互通信息,传递祝福,信件分拣员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啊!

6.刚才大家只是练习了信件分拣员的动作,现在我们要真正分拣信件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信件分拣箱,请大家亲自来分拣信件。(介绍分拣信件时的要求,同学们可以根据信件的收件地址进行分拣,比如说这封信是寄到广东的,可以把它放在广东格子里)

7.下面我请特别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来分拣。

8.我来采访一下这些信件分拣员,我发现你分拣信件的速度为什么慢了下来?

小结:原来信件分拣员胳膊不停地分拣之外,还要用眼睛仔细看清楚信封上面的地址,才能准确地把信件放到相应的格子里。看来信件分拣员是用心为我们服务的。知道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9.不管怎样你已经成功地分拣了许多信件,为寄信人和收信人提供了服务,他们非常感谢你,现在你是什么心情?

小结:信件分拣员与你一样,每分拣一封信就觉得自己为寄信人和收信人提供了传递信息的桥梁,他们就觉得很快乐。

10.同学们,不只是信件分拣员每天在辛苦并快乐地为人们服务着,在邮局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在辛苦并快乐地为人们服务着。同学们,他们每天为我们服务着,我们怎样做才不给邮政人员添麻烦呢?

11.心动不如行动,这儿正好有几封信,想请同学们帮忙填写信封。(出示温馨提示)

12.对学生填写的信封进行评价。

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要求设计各种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进来。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设计了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练习模拟分拣信件感受了信件分拣员的辛苦和快乐,获得了道德认知和感悟,通过活动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观故事,学典范

1.信的旅行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除了要分拣信件之外,送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2.你观察到的身边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邮递员,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放课件,讲述赵清龙的故事。

5.听了赵清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6.小结:在邮局,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辛苦地快乐地为人民服务着。

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信件分拣的模拟练习,深深感悟到了信件分拣员工作的辛苦,知道了他们每天为人们默默地服务着。赵清龙这一例普普通通却又感人至深的真实的故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达到了“使教育通过生活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的效果。课堂中的内容是学生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的,其实是在学生参观调查的基础上提高了课程的内涵,学生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都得到了提升。

(五)拓工作,思生活

如今信这种传统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我们已很少用到,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方式。课下同学们可以参观快递和物流公司,并搜集有关资料,感受一下他们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

我们的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只是一个台阶,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台阶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了解身边其他人是怎样工作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上面的课例只是一个例子,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结合了各种活动开展教学。如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艺术节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唱唱、画画、看看,这样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多给学生充分创造的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现实的真实感受,促使道德内化,从而提高了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结合课外活动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以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受的情境,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

 

(《山东教育》2016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