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发布日期 : 2016-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肖家营DMG希望小学   肖胜林

 

总有一些记忆与读书人有关。

我常会想起蓄了白胡子的太爷。春天,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太爷坐在枣树下,树下光影斑驳。太爷低着头,用手指着,慢悠悠地读竖排字的书。太爷的那把白胡子,随着双唇开合,颤抖着。

太爷的拐杖倚着枣树,枣树枝干皲裂,犹如太爷额上的皱纹。

周围是安静的,猫趴在太爷脚下,鸡在东篱下刨食。那一树枣花,悄没声的,一边开一边落,就有三朵五朵,落在太爷的书上。

偶一日,去太爷家,看太爷戴了老花镜,依旧低头看书。我走近太爷,太爷抬头冲我笑。看他手中的书,却不是那泛黄的旧本。太爷手里拿的是一本《近代史》,书皮儿上有他孙子的名儿。

就想:时光荏苒,不觉暮年,也许太爷在近代史里寻找自己年轻时的岁月吧。

姥爷也是读书人。石榴花红过了,母亲总要送我去姥爷家住几日。夕阳晚照,姥爷牵着我的手去村后。村后的河沿上,便有一长一短的人影儿。

姥爷教我背诵《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一句,一遍一遍,说到星星出来,月牙儿也弯弯。

晚上,被子盖上了,姥爷依旧要讲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是诸葛亮是赵云是张飞。我闭着眼听,后来姥爷的声音小下来,小下来,终无声。远处就有三两声鸡鸣响起。

我悄悄睁开眼,看姥爷手里拿着一本书,凑近煤油灯。姥爷的人影儿映在墙上,模糊而高大。

姥爷常看的书是《三国志》。母亲说姥爷年轻时要从军入伍,老姥爷用皮鞭把姥爷抽回了家。

现在想起来,姥爷不能骑红马,挎双枪,保家卫国,他也许就在书里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了吧。

总有一些时候与读书人不期而遇。

假期,曾替父亲卖过一段日子酒。桥边杨柳垂金丝,过了桥,是李庄。我载了酒,去李庄集市。

挨着我的是油饼摊儿,卖油饼的是一妇人:戴白帽,穿围裙,切饼,过秤,收钱,动作麻利,笑语盈盈。

乡下沽酒者寡,很多时候我坐在三轮车上,看一本书。书是龙应台的《目送》。后来看得入迷,忘了卖酒。

妇人拍我肩膀,说有买酒的问你价格呢?抬头,眼前站一老者,于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妇人问,什么书?告诉她是《目送》。她看看书皮,说:看过,是本好书,温馨有味。又说: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样好看。

我还要低头看我的书,却不再沉迷。我几次抬头看那妇人,想:她可是一位母亲?于孩子,也如龙应台般温柔纤细?

也曾做东请客,去一处乡村的酒店。先客人进店,店老板迎出来,招呼过了,递给菜谱。我立在吧台边,翻看菜谱,也注意到了吧台后的博物架。

博物架一层层摆着各种酒,酒瓶洁净,大红的艳丽,青花的素雅。右下一格摆的是书,或新或旧,却码得工整。

问:你看的书?他笑,说大气候影响着,店生意不好做,空闲大。

看到了那本《狼图腾》,我说要拍成电影了。他说看过书,最好就不看电影。又问我看过这本?我摇头。

酒局散的时候,去结账。老板吧台后收钱,随手抽出《狼图腾》,说拿去看吧。

忘记了那晚的菜和酒,却记住了那个笑眯眯的店老板。不管生意如何,能安静地读下书来,他必定有良好的心态。

窗外是安静的夜。我慢慢地敲打着键盘,想着这些或远或近的读书人,心里便觉得温润而美好。

 

(《山东教育》2016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