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情
发布日期 : 2013-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栖霞市庄园中心小学 车美丽
岁月如光,清月流殇,蓦然回首,过往如霜。那一年,那轮月,那段情,一曲哀思,千古绝唱。
一
那年,应是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狱中。
那月,应是熙宁九年中秋之月,他欢饮达旦,猛然想到千里之外的弟弟,一时难以自已,神来之笔,潇洒挥舞,留下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万世传诵。
那情,应是兄弟情,在苏轼命悬一线时想起子由遂打消了自杀念头,而将他从绝望边缘拉回来的,是他与弟弟苏辙的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热情豪放的苏轼与沉静恬淡的苏辙虽性格迥异,但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往来,从未间断,那些流芳千古的诗词便是最好的见证与注脚。在次年的那又一个中秋月下,七年未见的两兄弟一起登楼赏月,和词吟唱,乐中亦满怀了又要别离的忧伤,虽然少时“夜雨对床听萧瑟”的约定终成画饼,但这份美好的情怀温暖了一生一世一乾坤,诠释了兄弟情谊的内涵。
二
那年,应是建中靖国元年,那个曾经“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却“惊起一滩鸥鹭”的小才女清照柔美羞涩地成为了赵明诚的新娘。
那月,却是明诚任职清照独守空闺的残月,流泻心间眉头的是思念幽怨,“月满西楼”,盼“云中谁寄锦书来”;“月依依”时“更挼残蕊,更捻馀香”,幽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那情,亦是旷世情,从新婚的伉俪情深到婚后两人情投意合,诗词唱和,琴瑟和鸣,堪称神仙眷侣。然而世事沧桑,当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魂归黄泉,留给她的除了破碎的山河和回不去的故乡,余下的就是绵绵无期的痛,“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份彻骨的眷恋缠绵了清照一生一世,也拨动着世人的心弦,感伤着这份至美至痛爱情。
三
那年,是公元744年,李白仕途受阻,正孤寂苦闷。
那月,便是他举杯相邀的清月,其实酒与月,是李白一生的挚爱,月更是他精神世界里永远的知己。“床前明月光”是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更是他乡游子穿越千年的情愫。
那情,是浓烈的豪情。诗人拒绝根的束缚和牵绊,浪迹四方思乡时,独酌自饮无亲时,酒是他写意的驰骋。酒入豪肠,七分醉成诗篇,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是他乐观豁达人生的写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他怀才不遇时的慨叹。月给了他浪漫,丰富了他的才情,酒解了他的忧愁,升华了他的人生。而他所倾情的酒与月,将他满腔的诗情浓郁得更加醇厚深沉。李白用自己的旷世才华使酒与月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将酒月情结凝结成绚丽的华章。
年复一年,每个人都用生命演绎着唯我的岁月故事;皎皎明月,依然在圆缺的轮回中于浅笑无痕处看遍人世沧桑;而如练清辉下的人儿或喜或悲,或歌或舞,回眸轻颦间流转的是万千情思,是亘古永恒的主题。
那年,那月,那情,绵绵无尽的篇章……
(《山东教育》2013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