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趣”

发布日期 : 2017-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中心小学   甘  磊

 

一直以来,数学学科以重“理”轻“情”的特点留在人们的印象中,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现象。如何深挖数学教学内在的趣味,将情趣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让“趣味”从数学教学的内部自然流淌和释放,用知识的科学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形象性来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在课堂氛围中营造“趣”

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学生有畏难情绪,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思维与精神的自由。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接纳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善于思考,学会探究,让课堂变得轻松而和谐。其次,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趣味横生。虽说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知识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涉及了很多有趣的生活故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适合学生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在活动中学知识,那将会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思维敏捷、清晰,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我曾创设这样的应用题情境:奶奶血压高,降压片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100片;医生的药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2mg。请你帮奶奶算一算,一瓶药够吃多少天?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

二、在交流讨论中释放“趣”

数学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猜图练习:屏幕上出现一些图形,每个图形只是某个物体的一部分,请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猜猜这个物体到底是什么。(前三个图形可以简单些,让学生一猜就中,接下来出示一头大象,分成了若干小块并遮挡,每次揭开其中一块——象尾巴、象腿、象的身体……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接下来适时提出问题: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都知道究竟是什么物体呢?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要全面,否则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数学课的趣味,更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在游戏活动中升华“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情绪在学生酷爱的游戏活动中最能发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雷同的数学知识讲授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待教学材料的兴趣。”只要我们合理选择学生喜欢“玩”的素材,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像动画片是儿童喜欢看的节目,而卡通卡因携带方便更受儿童的青睐。有些学生竟在课堂上偷看这玩意,往往被老师没收。其实,这些卡通卡上不但有儿童喜欢的图片,还有谜语、数据等,如果能恰当利用,这些卡片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我们老师往往想方设法从网上、生活中、报纸上、杂志上等搜集数据让学生读信息,尽管有些信息很有时代气息,可还是不能调动部分学生的读数兴趣。有一种方法既简便,又能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读数积极性,那就是让学生读一读数码暴龙卡、奥特曼战斗圆牌等游戏卡上的数据,上面写有抵抗力、守备力、防御力的指数。不妨让学生来个读数争卡的游戏,谁读对了,卡就归谁,学生的兴致一定很高。在读数争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教师也教得轻松愉快,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竞争性游戏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不可缺乏思维含量,更不能为一部分优等生设计,特别要避免强者如鱼得水,表现很出色,而部分弱者因基础不好而成为旁观者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弱势群体可以降低要求或做适当辅导,给予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跳一跳摘到桃”,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和表现自我的过程,有趣的数学课堂要有来自数学内部的理趣,有发自学生内心的愉悦。让有趣的课堂把学生牢牢吸引,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数学课堂的精彩,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山东教育》2016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