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欢乐多

发布日期 : 2015-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   李乃娟

 

三秋时节,农家忙活。

国庆长假,回了趟老家,感受丰收的忙碌和喜悦。多年不干农活,早已四体不勤。偶尔体验一下,自然苦累多多,但源于劳动的快乐,源于对父母的孝心,早已冲淡了苦累,只剩下跃跃欲试的豪情和别样的感慨。

秋收一般的套路是先刨花生,再掰玉米,后砸板栗。

到地里把花生一镢头一镢头的刨出来,抖抖土,一铺一铺摞在一起扎成捆,用手扶拖拉机运回家。如果家门前的空地大,就放在大门口,如果地面窄就放到打谷场上。全部拉运完了,花生秧也由青变枯黄,便集中把花生果从秧上摘下来,如果一粒一粒的摘,太耗时费劲。农民们会手握一大把秧子使劲朝硬物上摔,多用木板凳的腿,这样花生果就会纷纷从秧茎上脱落下来。把秧茎堆成一个大草垛,可以留着喂牛喂羊,它们很喜欢吃。不仅花生秧能吃,玉米的茎也吃。把花生放在一起晾晒,晒干后找机器把硬壳与种子剥离开来。母亲会用簸箕颠几下,把破仁的挑出来,好的装袋,准备出售换钱。还要留下部分加工花生油。预备来年做种的花生一般不用机器剥,一是易破皮,二是颜色不够鲜艳,不如手剥的色相好,容易保留胚芽。剥下的花生皮可以烧火做饭,虽然花生皮不是最佳柴草,但搭配着也能用。毕竟一个大冬天,烧草需要不少的数量。农家人做饭离不开草,只要能烧,他们绝不浪费。

玉米棒直接从秸秆上掰下,从地里拉回家。把粮食收回来,这是颗粒归仓。要不留在野外,说不定夜里就会被人偷走了。农家人也不全是夜不拾遗,干点小偷小摸捡点小便宜的事还是常有的,这里我并没有对乡民不敬的意思。玉米掰回来,留在地里的秸秆等以后有时间再拿镰刀去把它们砍倒,家里养牛羊等大型牲畜的可以喂它们,没有的也可以当柴草烧。这种草不耐烧,有些不缺柴烧的人家就会送人情,送给那些家里养牲口的。玉米棒要从皮里剥出来,农民们给这个工作取了个形象有趣的名字叫“褪裤子”。蜕去外衣的玉米棒,干透后用手摇机器把颗粒从棒上剥离出来;没有机器的,可以手工剥,也不是很费劲。我就经常干这个活,坐在家里看着电视也能干。嫌闷了,就走到大门口,抬头看门外的青山绿水,与偶尔经过的路人打声招呼,吹吹山风,听听鸟鸣,晒晒太阳。不觉间太阳偏西了,这时可站起身,直直腰,抓一把玉米粒走到鸡栅栏边,撒到鸡圈里,一群鸡过来啄食,叽叽喳喳,一眨眼的工夫就吃没了。母亲说鸡应该多吃粮食,只吃菜不行,不爱下蛋,下了蛋也是软皮的,吃了粮食就有营养了,蛋大黄多。玉米粒黄澄澄的,晶莹剔透,摊开成薄薄的一层,放在月台上晒。阳光好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就去用脚翻一遍,水分就迅速蒸发,干透了,装袋,搬进粮仓储藏。这一季的玉米,是鸡鸭兔这些小型家畜一年的口粮。现在生活好了,一般人家都吃大米白面,玉米不是主食,偶尔做个玉米面糊糊,蒸个玉米饼玉米馍也是有的,面里和上点白糖,甜甜的,很好吃。我最喜欢吃的是做玉米粥的时候,掺上一碗板栗,放上点冰糖,那就是美味了。这是我们家独特的食谱,我老公儿子都爱吃。

既然饭里加入板栗好吃,那就再说板栗。板栗长在较高大的树上,被满是刺的栗壳包着,熟透了的栗壳会爆开,咧着嘴笑,露出红红的板栗,风一吹,会落到地上。有人天刚亮就会去捡这些掉到地上板栗,俗称捡光栗。板栗树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村委会用大喇叭广播时,就快去村部,通过抓阄来确定归属。如果抓空阄就分不到,只有抓到数字阄才能分到,然后各自去认领。板栗漫山遍野到处是,南山北岭,东坡西顶。我家的在南山,到了秋收时节,爸妈拿上大竹竿,开着手扶拖拉机,拿上尼龙袋进山,用长竹竿把栗蓬一个个从树上敲下来。我和母亲戴上皮手套一个个把它们捡到袋子里,装满一袋再装另一袋,直到晌午才回家。板栗收到家堆在墙角,不急着卖,上面盖上草,洒些水,让壳烂一烂,果实再捂一捂,等到来村里收板栗的小商小贩出的价格合适了再过秤卖出。妈说今年能卖300多斤,一斤4元钱的话,可卖1200多元。我不害臊地对妈说:“给我们留二三十斤,我们都爱吃用板栗做的稀饭。”妈妈笑着说:“怪不得这回这么勤快,原来想要东西,好说,妈都给你们准备好了,留着呢。”

回家后,我把栗子煮熟了,晚上闲着,一边看电视,一边把它的硬壳剥掉,递给老公一个,递给儿子一个,等他们都吃饱了,我再剥了盛在碗里。我可是剥栗子高手,并乐在其中。做饭时,倒上一平碗剥好的栗子,再捧上一些玉米片,放上四五粒冰糖,加适量的水,用电饭锅加热20分钟,然后停火焖一焖。开锅后,如果发现水多了,可以打个蛋花,爱吃红枣的可加几颗红枣。其实什么也不用加,就板栗和玉米两样配合,把握好火候、水量,熬出来的饭保证黏稠软糯。咬一口板栗面面的、甜甜的,喝一口玉米汤,香香的、黏黏的,入口回甘,那种感觉回味无穷。这是农家特有的,比起外面的食品安全多了。天然健康的农家饭不知打动你的心了没有?俗话说农家饭养人,这话不假,连动物都上秋膘呢。看着上了秋膘的家禽,爸妈会给儿子家杀只鸡,给女儿家送些蛋,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忙完这些活,就种麦子,收地瓜干。这一套下来,秋收就结束了,农民们就等冬天来临了,他们早已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就等着寒冬里暖屋热炕,在暖烘烘的炉火旁犒赏自己呢。

看着父母日渐苍老的容颜,深如沟壑的皱纹,他们披星戴月荷锄而归的身影,在日月间交替。那耒耜和犁耙交相辉映的脚印,在岁月中流转。他们种了收,收了种,在收种之间来回。

土地也许是最沉重的舞台,种地是最苦最累的职业,一身草籽半鞋泥。他们土,他们落后,他们和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脱节,可他们是父母,是根脉,是生命之源。

晨曦中,在你还酣然入睡的时候,穿着草鞋的老农民已打猪草回来了。深秋了,他们还穿着草鞋,脚皴厚如老茧,脚上开裂的口子他们都不知疼痛。他们嫌穿布鞋太浪费。他们舍不得买成品香烟,卷旱烟抽稀罕我们的白纸本子纸。妈妈送给他们一些,他们就高兴得不得了,直夸妈的女儿有出息。他们纳闷,自家焉了吧唧的菜都扔了喂鸡,到了城里怎么卖那么贵?他们会说,城里谁家缺菜尽管来拿,不要钱。看看农家小院的院墙上,草垛上,架子上的角瓜、方瓜、丝瓜、南瓜等等连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各种各样的瓜,送到城里亲戚家,亲戚会当作珍宝,舍不得吃,还要和邻居朋友割开分着吃。那时他们心中会有一种自豪感吗?

农家院里风景多,农家院里欢乐多。我爱农家小院,亦如我爱我的父母。我把那里称为新时代的桃源。

 

(《山东教育》2015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