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老人的心

发布日期 : 2010-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 吴其林

人总是会老的,人老了就会像个孩子似的脆弱。就像我的祖父,每次见到回家的我,话不到半句就会老泪横流,泣不成声。于是,回家的欣喜与激动,就会被老人的泪水击碎,不知为什么,我竟越来越觉得读不懂老人家的心了。

一直以来,祖父都是我敬重、崇拜的偶像。不仅因为他是个有手艺、有身板、有力气的石匠,更重要的是他吃过百家饭,遇事沉着果断又善解人意,从小我就向往着能成为和他一样顶天立地的男人。祖父是我的交心人,我只要有闹心的或是处不开的事,总爱和他老人家讲,他的一番劝说或是一个主意,都会成为我的金玉良言,让我变得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可不知怎的,自打奶奶去世后,一向沉稳、果敢的祖父变了,变得那样脆弱,让人不能理解。他的泪来得也易,但凡见到来人,一说话就会伤心落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年迈的祖父仿佛有流不完的泪。这让我无法接受,不管我怎样劝说,话到嘴角的祖父总会流泪,像一个孩子,不能自已。我,也有了莫名其妙的伤感,是离老人家远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心立时变得沉重了。

但父亲却告诉我,其实你祖父是很要强的,他经受着腰腿痛的折磨,可不管怎样,总是一个人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按着马扎子,一步一挪地从屋里到屋外,有时还能挪到胡同口,晒晒太阳,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父亲一再劝他不要到胡同口,车辆多,不安全,但他还是极为艰难地从屋里挪到外边,或许那暖阳、人群,能给他一些心灵上的抚慰。祖父也爱干净,每次饭前便后,都强忍着腰与腿的疼痛,慢慢地蹲下身子洗手。隔上一段时间,就让姑父或是邻居给他理发、刮刮胡子。这次,我回家用电动剃须刀给他刮了胡子,他竟感激得又流泪了。我还是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不过的举动,为什么会让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他流泪呢?

让我最难以接受的,就是每次回老家,随着祖父一句欣喜而又沉重的“你家来了”,他依然暗自流泪。当我再次离家,祖父拄着拐杖端坐在马扎上,满是深情又带着些许的失意为我送行,抽咽着说上一句:“咋这么快又走了,也不多待一天?”就这样,祖父在惊喜的眼泪中迎接了我,又在遗憾的眼泪中把我送走。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心痛到了极点,好不容易回家看看老人,得到却是老人的伤感,甚至是埋怨,还能说什么呢?咬紧牙关,努力将心中的痛克制着,努力地从嘴边挤出对老人的嘱托与承诺:“过星期的时候就回来!”说完,就逃也似的走了。话虽这样说,可每周有每周的事情,回家的次数的确少得可怜。

或许是因为我对祖父的承诺,没有得到按时的兑现,我怕回家了,我怕见到他老人家,有时候更是怕无法面对他。正是在懵懵懂懂的思绪中,我忽而想起祖父在我们姐弟仨相继考学、参军走出山村后,街坊邻里都夸他有福的时候,他那伤感的话:“年轻的都干公了,外人看着风光,可家里尽剩下些老人啦,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没人了!”是的,现在几间老屋空了,老家里也只有八十多岁的祖父、六十多岁的父母三人,日子就在老人们哼哼唧唧的声中度过,日子就在想念与孤独中打熬。像祖父,每天都在想啊,想念着身在万里之遥的我的叔、婶,参军的哥哥,记挂着距离相对近一些的我和姐,心疼着终日照顾着他的我的父母、姑姑们……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老人,除了思想是自己的,其他的似乎都是那么遥不可及。回想年轻时的有为,看看眼前的一切,在先后经历了奶奶与大姑的去世后,祖父对我们的想念更深了,也更重了。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只能在他一个人思想的天空里,积压着思念的情感与无尽的牵挂,度日如年啊,好不容易见面了,能不激动吗,能不揪心吗?只有以泪洗面,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个老人久久的伤痛!

一切都只是揣测。也许,只有几十年后,我们也老了的时候,才能真正读懂老人的心。但我又有些怕,那时候我的泪也会像祖父一般轻轻易易就流下来吗?我还是不能接受或无法想象那终究要到来的“老”的现实,我会怎样?我会想些什么?但我也同样知道,人老是自然规律,但若要回报老人的那份牵挂、孤独与悲苦,也只有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给我们的老人,送去回家的次数与关爱的行为,尽管我们得到的往往是老人伤感的眼泪!

 

(《山东教育》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