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沉思
发布日期 : 2010-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陈泮福
我迷失过将近三年。三年里我写得很少,发表得很少。电话渐渐少下去,这让我感觉良好。我的朋友本来就有限,大多数电话来自编辑部,现在它们逐渐少下来了,因为我三番五次地让他们失望。安静重新一点点地回到我周围,我多么感谢它。
在开头的两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求医问药。我的胃功能曾是那么好,家人总是说我吃石头都能消化,而现在它却连一杯清水都应付不了。即使我滴水不沾,我的胃里也像撑着一个大气球,二十四小时里每秒都胀鼓鼓气呼呼的。我无法忍受这样可恶的状况,所以在求医问药方面我比任何人都急切虔诚,总是希望一剂良方、几副汤药就能把健康还给我。
但是健康却只在远处瞪着我,仿佛我是一个负心人,再也得不到它的信任。不良指标居高不下,胃里的球体日复一日地坚持鼓胀,我的健康缓慢地、无可奈何地少下去……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我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持久战,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都无法在数日数月内将健康还给我。
我必须习惯和草药为伍,必须带着这个瘫痪的、鼓胀的、蛮不讲理毫不妥协的胃工作。
在我20年的家庭生活史上,事情是颠倒的:柴米油盐是胡乱对付的,衣食住行是胡乱对付的,真实日子是胡乱对付的,认真对待的倒是“纸上生活”———虚拟的故事、虚拟的人物、虚拟的情境……
胡乱对付生活中所有事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尽快坐到书桌前,继续那已经开始、欲罢不能的文字。
说来惭愧,除了照顾儿子是全力以赴,工作是尽心尽职以外,生活中儿子所有的事务都曾经被我看作负担。这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个极端的、一心不能二用的人。当重心倚在“虚构生活”上面时,真实的生活就被过滤掉了,它成了一种恼人的、没完没了的负担,一条始终在甩当然也音乐课堂表演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
音乐课堂表演设计的一般过程应注意这样几点:
首先,要弄清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表演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从众多的素材中找出最适合本节课的素材来表现学习内容,来帮助实现学习目的。
例如在教授《新疆是个好地方》时,先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唱、表演歌曲,感受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为三组参与歌曲的编舞,并随着音乐动起来。一组同学用移颈的手法表现新疆舞的典型特点,二组同学用踮脚的形式表达歌曲的节奏,三组同学用踮脚、转圈、拍手等多种形式配合,场面非常热烈。学生亲身体验到新疆风格的音乐与优美的舞蹈,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好课堂表演预案,是课堂表演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教师悉心指导、精细安排,那么表演就是低效的。
在上音乐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调皮的玩具兵在小主人睡着后游戏的诙谐、幽默、风趣的情境,我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进行表演设计:由老师定位扮演小主人角色,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表演;学生扮演玩具兵角色,在亲身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喜爱音乐。当音乐开始播放,小主人就像模像样地躺下睡觉,而那些本来躺着的玩具兵们却一个个偷偷地起身,爬出玩具箱,拿起枪,随着音乐节奏,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玩队列游戏。由于行进及打斗的声响超出了要求,吵醒了熟睡的小主人,小主人起身四周观望(做揉眼动作,音乐暂停)。这时,调皮的玩具兵们听到音乐突然中断,知道自己闯了祸,小主人被吵醒了,为了不被发现,纷纷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座位,恢复玩具兵们原来的摆放姿势,静止不动:有张大嘴巴两手叉腰的,有跷起一条腿的,有互相拥抱在一起的,等等。各种可爱的姿势,就像是导演为了剧情的需要,有意安排设计的。如此的设计,使这节音乐欣赏课富有生活情趣,简单易懂,孩子们学习情绪高涨。也是因为这么生动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才能,并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实践证明,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表演才能放得开,收得拢。绝不能太随意太盲目,表演须有“度”,才能切实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第三,要选择恰当的表演素材。表演素材来源于生活,形象、具体、生动,它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因此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十分感兴趣。如在上一年级《三只小猪》时,教师模仿小猪推鼻尖、睡觉、扇耳朵、摇尾巴和拍肚子等动作,引出这节课的主角,以肢体语言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此外,在选择表演的素材时,要注意不能过多、过长,这样会影响学习内容的完成及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选取表演素材时要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相结合,与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结合,要适当、适用、适宜。
最后,要选择恰当的表演时机。音乐课堂表演并不是整堂音乐课都让学生进行表演。音乐课堂表演只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一堂课的前面部分进行表演活动,这样可以吸引学生进入音乐课堂学习;也可以在完成乐曲学习后,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表演,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掌握音乐课的学习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始终无法真正甩掉的影子。
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曾经一天不看书不写作就烦躁不安的人,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可笑之至。所有的文字,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无论是杰出的还是平庸的,都让我感到厌倦。我怀疑它们犹如怀疑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
真正的生活这个时候才算登场?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不再胡乱打发了,它们成了你真正握在手里的东西,它们甚至是你生存的依托———不仅仅在物质的意义上,同时也在精神的层面上———它们以其琐碎与芜杂吸咐你,使你免受虚无的侵扰。每一天,当太阳冉冉升起,当市井声渐渐嘈杂,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在眼前展开时,我感到了一份真切、一份实在。
那常常环绕左右的空旷寥落渐渐远去,那曾经不依不饶的极端、执拗渐渐褪色。生活不再字里行间,别人的无病呻吟和自己的无病呻吟听起来同样刺耳。
矫情、造作、狭隘、尖刻、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这样的毛病我沾染了多少?
我不止一次地审视自己。
在隔壁的院子里,有一间很大的车库,现在成了民工们的住所。
每天晚上我散步路过那儿,都会闻到阵阵恶臭。盛夏酷暑,车库的铁大门敞着,里面的肮脏、浑浊、混乱一览无遗———大通铺、煤气灶、泔水桶、夜壶,随处可见的锅碗瓢勺,横七竖八光着上身大汗淋漓的青年……唉,那可是人的生活?
我知道我的感伤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面对崎岖的山道不忍登轿上山的旅客。轿夫们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诅咒你。因为你的不忍令他们空手而归,令他们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我只知道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字太苍白了,我们的呻吟太浅薄了。真正的苦难是无法咀嚼的,它连回味的余地都没有。
在那一刻,我是那么强烈地希望,我的职业不是咬文嚼字,我的擅长不是苦思冥索。我宁愿自己的所能更实在一些,宁愿自己有一双点石成金、化腐为奇的手。
写作是一种慢性自杀。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得相当准确,她是敏锐的。问题是,是什么使我们选择了慢性自杀?
可笑的是当年我提笔写字,既不是被生活所触动,更不是为了建功立业。那时我才17岁,当时农闲季节,不是因为生活艰苦、前途渺茫,而是突然体悟到生命的脆弱、时空的广袤、个体的无奈!我一连几天缩在昏暗的房间里,一边发呆一边冥思苦索,试图找到超越时间、超越死亡的道路……
文学就在这个时候像鬼一样钻进了我心里。读罢一位伙伴的小说手稿,看着那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字迹,我慕然了悟:写作是可以战胜时间、超越生命的。
非常悖论的是,有可能战胜时间、超越生命的写作同时也是慢性自杀。它是一盏半明半昧的油灯,既照亮时间也耗尽时间。它销蚀你,熬干你,直至灯枯油尽。
于是,不写字的时候,我就用阅读来保持与文字的联系。阅读原谅着自己“理性”的疏懒。
(《山东教育》2010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