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进课堂主题阅读教学浅说
发布日期 : 2023-12-22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 丽
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天真可爱的童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绘本恰恰为孩子撑起了一个充满童话与想象力的童年。多年来,我校一直为学生精心挑选与课内文本主题相近或结构相似的绘本,据此开展主题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一、创新绘本阅读方式
学校始终围绕着“课内阅读+绘本阅读”这一主题阅读的创新形式进行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把相关知识串成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阅读主题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借助于主题阅读,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创新绘本教学内容
创新阅读素材,寻找与课内阅读主题相同、选材相近的文本进行主题阅读。
1.范围角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同一主题编排的,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亲亲大自然”、第六单元“想象带你飞”、第七单元“快乐的童年”、第八单元“生活皆学问”和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心愿”、第三单元“伙伴”、第四单元“家人”、第六单元“夏天”、第八单元“科学”。对此,我们把课内教材上的一篇文章与课外的一个绘本放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
2.内容角度
(1)选取主题相同、选材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文本进行阅读
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时,不妨与绘本《落叶跳舞》进行比较,这两个文本内容与立意非常相似,都是在赞美秋天。但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却有所不同,我们可引导学生去探讨。
(2)选取同一主题、结构相同或相异的一组文本进行阅读
比如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一文时,可以选取绘本《为什么蚊子老在人们耳边嗡嗡叫》进行比较阅读,两个文本结构相同,故事情节相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这一文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模仿文本进行范写,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3)选取具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作家作品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
比如以“家人”为议题,就可以将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和余光中的《乡愁》、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组合进行主题阅读:李白说,乡愁是床前的明月光;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纳兰性德说,乡愁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每个人都有乡愁,它说不清、道不明又挥之不去,如一缕青丝缠在心头,此刻学生便能深刻体会乡愁所在。
就这样,我们为每一篇课内阅读找到了主题相同的绘本阅读,编排了一年级上、下册主题阅读资料,开展了多彩的主题阅读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1.递进式阅读教学
递进式教学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递进式教学法,可以从课内阅读延伸到绘本阅读,从绘本阅读延伸到读写结合、批判性阅读等,这些都是递进式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比如,我们在教学《端午粽》时,推荐绘本阅读《团圆》《月下看猫头鹰》等,由一篇到多篇,跟学生一起感受母爱、父爱、长辈之爱,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借什么形式表现出母爱的?你心中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写出你喜欢的母爱或不喜欢的母爱,等等。让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研讨、探究,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知识与能力向纵深发展。
2.“读写联动”阅读教学
绘本阅读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写作范例。在情节上,与传统写作范例相比,绘本富有创意的情节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这种情节的模仿也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尝试,写出真正充满灵感火花的习作。经典绘本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手法,像《石头汤》《彩虹色的花》这些绘本都运用同一种创作手法——回环反复法。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在某段时间内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如在自我没有建立时,他们会不停地吸吮手指;等大一些,每天都要听妈妈讲同一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孩子们喜欢反复,他们在重复中不断理解和学习,在重复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而这些绘本就顺应了孩子们喜欢重复的天性,在一段段看似重复的文字中,却有着不同而精彩的情节。学生既乐于读,又乐于借助重复的语言来续编故事。
有些绘本,像《彩虹色的花》在最后有一处画面留白,《愿望树》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这些都顺应了学生追求完美的天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愿望。
绘本阅读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写作范例,不仅表现在情节上,还表现在语言上。绘本的语言往往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充满节奏美和音韵美,而且贴近儿童思维和表达习惯,也往往会勾起学生的表达与分享欲望,激发学生写出新颖、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如在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叫《夜色》,文字背后透出的是对父母满满的爱。我为学生扩展的绘本是《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绘本中的语言是这样的:“我喜欢爸爸举起我,就像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我喜欢爬到爸爸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哧溜哧溜,就像滑滑梯一样;我喜欢爸爸打呼噜,就像打雷一样,咕噜噜,我和妈妈笑着捂住嘴巴。嘘,别吵醒爸爸。”孩子在最贴切的语言中,体会到对父母之爱的表达和对家庭幸福的构建。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爸爸教我踢球,他当守门员,有时候他会故意守不住球,还很搞笑地翻一个跟头跌下来。”你看,这充满了多少生活的乐趣。还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爸爸给妈妈送惊喜,这样妈妈就会很开心,还会给爸爸一个亲亲。”这就是生活的样子,这就是童年该有的语言。
四、创新阅读课堂思维方式
1.探索学生的精神世界,调动发散思维
主题阅读是单篇教材阅读的扩展,以“一篇课内阅读+一个绘本阅读”为主要形式。我们始终觉得要向学生扩展的不单单是文字,更应该是文学甚至是文化,让他们在童年的精神世界里向前再迈一步,帮助他们成为“精神贵族”。
为什么会有弯弯的月亮呢?问大人们,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很理性的,可孩子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地去想象。我们扩展的绘本《月亮的味道》,就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弯弯的月亮。原来,在小动物们眼里,天上那圆圆的月亮居然是一张大饼,他们想尝尝这大饼是什么味道的,是葱花味还是花生味呢?他们爬到山顶摞高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摘到了月亮,他们咬下一片一片的月亮,终于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而月亮也被咬成弯弯的了。这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它被孩子发现了、接受了,孩子们接下来才会有所创造。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孩子们的想象不会停止。有的孩子会说,动物们会继续吃月亮,一直把它吃光了才解馋。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手巧的天奶奶还会为他们再做一张红豆馅的大饼。学生是有个性的,主题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这个世界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其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人。学生的想法有时很奇妙,有时也很疯狂,但最重要的是,它是自由的。我们愿意弯下腰甚至蹲下来,陪学生阅读,让文学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2.探索课内阅读、绘本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主题阅读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融入生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容易忽略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切身体验。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融入生活的有利条件,在生活这一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感悟能力。要将教材内容引入生活,使学生与实际生活产生密切关联,培养其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仅让学生从小鸟、青蛙、谷穗、雪人中想象春夏秋冬是不够的,我们还带着学生尝试用自己的五官感受四季变化:秋天里,伴随着课内文本《秋天》去共读《落叶跳舞》,去走在落叶铺陈的小路上,捡一片叶子放在书里;冬天里,只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还不够过瘾,我们还带着学生共读了《下雪天》,让洁白冰冷的雪花在手中融化,让他们拥抱寒冷、无畏风雪;夏夜里,不仅有课内文本《要下雨了》,我们还体验了一把暴雨来临前的黑暗,关掉了灯感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惊险,学生在黑咕隆咚的教室里等待着风、闪电和雷声,当大雨如约而至,学生的欢呼雀跃便胜却人间无数……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是文字,是文学,更是文化。语文最终要向学生传递的是人文的情怀。让我们的爱通过绘本阅读,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