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突出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路径

发布日期 : 2023-11-2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中心   王文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教材指南》中指出:“通过识字写字、诵读诗文、听闻典故、亲近先贤、关注习俗等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养成孝老敬亲、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等传统美德,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笔者及教研团队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发现,以地域文化为落脚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教材指南》精神的可行性路径。经过研究实践,我们总结归纳了突出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路径,引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实践任务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在地域文化、现实生活中对比关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产生代入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感受力。

一、点字成金通古意,地域特色来佐证

课堂导入重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推荐使用三种主题导入方式:识字探源、主题故事、经验拓展。以识字探源导入为例,在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孝德为先》单元,教师用“孝”的汉字演变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明白:上面一个老,下边一个子,孩子搀扶老人,这个行为就是孝,孝就是孩子照顾老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说文解字》中“孝,善事父母者”的意思。学生从字的本源认知“孝”,使文字不再空洞和僵硬,反而富有画面感。明晓了“孝”的古意后,我再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地域孝文化人物或故事,用鲜活的例证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使学生明白具有地域特色的孝文化是中华孝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彼此依存,相互滋养。山大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每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置,比如尊师重道、尚义习礼、勤勉好学等,选取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相对应的故事进行导入,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导入的形式可以是老师口述、视频播放、学生再现等。主题故事导入能有效抓取学生的兴趣点,在娓娓道来中将本单元的主题缓缓呈现,也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经验拓展导入则主要是通过调取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检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单元整体来把握,地域融合明事理

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整体教学总目标,依据单元目标进行任务分解,统筹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以《孝德为先》单元为例,本单元总共包含经典驿站5课和人物长廊2篇,设计单元目标为:一是理解孝德的内涵及重要性;二是了解古人孝德的具体表现;三是在实践中学习古人如何行孝进德,达到知行合一。在总目标统领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引导教师采用增加、删减、替换等二次开发方式,将教材内容与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融合。比如围绕第二个单元目标,重点增加对地域历史人物李之绅的了解。他是清朝乾隆皇帝敕封的孝子,据《章丘县志》记载,他“少孤,家贫,母多病,躬侍汤药,衣不解带者百五十余日”,母亲去世后,“哀毁骨立,悲恸乡里”,守墓的三年间,每天向坟头添三兜土,把坟墓堆得如小山一般高。李之绅孝敬母亲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学生从地域历史人物身上,不仅能丰富对孝德内涵的认知,也在此过程中增加了地域文化储备和对家乡的了解。诸如此类,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目标、文本或者主题需要,进行地域文化融合,采用人文典故、基本常识、其他文化遗产等载体形式,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促进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反馈生活去实践,知行合一悟真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学习,就丧失了传承的实际意义。更重要的部分,是用所学所思指导生活实践,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认知自我和世界等方面有转变、有体现。以《孝德为先》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指导、精神价值的引导两方面入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人和事的观察,也就是孝在地域生活中的传承和体现,鼓励学生用行动接力,把课堂所学应用在生活中。比如借助济南10岁少年王俊涛的故事,体现孝文化的一脉相承。为不让已有380多年历史的太平拳后继无人,他除了在校刻苦读书,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习武练拳,只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学传承人,不负先祖、不辱祖训。通过对同龄人事迹的了解以及孝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将学生从古代拉回到现代,借由真实人物和鲜活事例,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应用和价值,体会家乡孝文化的底蕴深厚和绵延赓续。此环节设计旨在将书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自我与社会进行联系,并有目标、有方向地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四、任务单巧设计,校外实践见天地

教师依据文本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融合地域特色,设计实践任务单。任务单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要求和目标,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和步骤。以《孝德为先》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任务,比如与父母分享你对孝德的理解,观察并记录你从父母家人身上学到的孝德品格,记录并分享你学完《孝德为先》之后做的一件尽孝心的事。在此基础上,增加地域特色,如利用节假日参观访问济南孝文化博物馆或走访附近的中华孝心示范村、孝亲家庭,留意并记录公园、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关于孝德的内容等。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完成任务单,用视频、拍照、日记、现场展示、家长反馈等方式进行记录。校外实践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地域文化,在真实环境中践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知及归属感,还能滋养出乡愁,使其成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让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寻根意识代代相传。

突出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必须是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实践,要让地域特色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感知区域特征的同时,明白多元一体的理念,强化部分与整体的不可分割。让我们在地域特色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和地域着力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命力。

【本文是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山大版为例”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45B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