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样成为值得过的生活
发布日期 : 2014-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教育是什么?教育怎么做?典籍卷帙浩繁,名人车载斗量,无奈不能照方抓药、批量生产,更不是“此刻”的教育、活的教育。如何回到原点,让教育成为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一路向下。教育是一首田园诗,它的根扎在生活里,“生活即教育”。庄稼是从土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在口号里、书本上。重心太高,未免接地气不够。走到田间地头,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样双脚沾满泥土的气味,才是教育之幸。教育说难也难,千头万绪,陈账兼新债;说易也易,拜学生为师,多看他们的脸色,多听他们的心跳。反思自己,依然有躁气、匠气和戾气,依然未完全摆脱为上级而为、为评奖而为、为面子而为。要告诫自己:思想向上,行动向下,关注灵魂发育,贴着地面飞翔,用书本、自然和人性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场,让他们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
保鲜激情。同事说我“意气风发”,学生赞我“激情四射”,听课的人说,“平时看你是个安静的人,一到讲台上就发光了”。人生如剑,激情是宝剑的锋芒。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最怕拿着旧船票重复过去的故事。教师应该是天生不安分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就会创造的学生。激情是动力源,促动教育者不断思考、创造。激情源自热爱,爱生活、爱孩子、爱脚下的土地。我常常会激动,在学生的文字里、在美好的教育场景中两眼放光。激情源自不满足,总想做得更好。我将继续带着激情读书,丰富学养,用文字磨砺思想的锋芒,制作精神的防腐剂;继续带着激情表达,用笔尖梳理思想,像春风梳理葱茏的植被;掘开一些新鲜的泉流,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些清凉的慰藉。创造着每一天,也享受着每一天。
保持“书生气”。在别人眼里,书生气是冬烘之气,是不识时务,是孔乙己的之乎者也,是吃不开的。为人处世上,我部分认同;谈到做教育,我要辩一辩。书生气也是静气,思考的冷静、等待的耐性。不爱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喜欢在书桌前静读遐思;不愿像政客那样满嘴跑火车,喜欢让人真心感到踏实、温暖,这不正是教育的应有之气?书生气是一种真气,“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不待见装腔作势的官样文章,喜欢有温度、有态度的文字,不喜欢打哈哈和稀泥,喜欢不平则鸣,这不正是教育的求真向善?程红兵以《做一名书生校长》高调示人,我也此生宁做“书生一枚”。
生命是奇迹,更大的奇迹是永远不知道生命的可能性,而最大的奇迹是生命可以相互作用——教师和学生即是。“嫁”给教育15年,过了“七年之痒”,因为懂得,所以深爱。对理想的坚持未变,喜欢、欣赏每一个孩子未变。我在这里生活着、创造着,也被孩子的青春朝气涵养着、感动着。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一路前行,唯有奔流;唯有奔流,方能不朽。(摘自2014年1月27日《中国教育报》,作者:殷涛)
(《山东教育》2014年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