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广场 > 正文

校长不应拒绝“细节管理”

发布日期 : 2013-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前段时间巧遇现任某县教研室副主任的一位同学。她告诉我,他们的新任教育局长开学以来经常带着她到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听课座谈,非常注重“细节管理”,弄得许多校长又爱又恨。

10年前,我担任中心小学副校长,除了管理教学、科研以外,重点管理一所较大规模的完小。有一天,我上课结束刚回到办公室,教育局的教育科长就跟着进了门。科长对我说:“我来你校已经半个小时了,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巡视了一遍。老师们都很认真。”照理说,教育局领导到学校,都是事先通知的,这样便于学校做好接待和汇报的准备。可这位科长却“微服私访”,好在学校一切工作正常,科长表扬了学校。我将情况汇报给校长,校长如释重负。过了一段时间,我听说还是这位科长到另一所中心小学,正在巡视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书包从三楼的教室里“飞”出来,显然是老师正在批评学生不遵守纪律,或者回家作业没有完成……可想而知,该校校长听到科长反馈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老同学向我描述他们局长的“细节管理”也是这样。有一次到某校调研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局长先到教学楼的各个教室外走了一遍,并不进某个教室听课,而是观察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情况,结果24个班级竟然没有一个班级在开启使用,多媒体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又有一次到某校,刚进校门,校长就热情地迎上来。此时正好是下课时间,很多学生在过道玩耍。在陪局长去校长室的路上,鲜见有学生叫“校长好”的,校长也爱理不理。局长向校长指出,学生见到局长不主动问好情有可原,但是见到校长视同陌路就不正常。这不是学生行为规范不佳的表现,而是学校管理上出现了偏差。还有一次,这位局长听完一位老师的课,就跟着这位老师进了办公室,翻翻备课笔记,看看作业批改。局长边看边聊,问老师什么学校毕业的,工作几年了,家住在哪儿,家庭基本情况如何,这些家常似乎与教育教学沾不上边。其实,局长调研的全部秘密都在这里——“细节管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局长从诸多的细微之处就能够了解到全县教育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许多校长之所以对此爱恨交加,是因为他们总想将学校的缺点掩盖起来,将所谓的亮点展示出来,借此博得领导的表扬。如果说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那么局长也能容纳校长和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只有深入到基层第一线,事先不打招呼,“微服私访”,才能捕捉到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也才能对症下药。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不应拒绝局长的“细节管理”,而应欢迎更多的局长推广这样的“细节管理”。(摘自201318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徐如松)

 

(《山东教育》2013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