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特色学校”丢失了“本色”
发布日期 : 2012-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近些年来,“特色”之风迅猛兴起。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贴上了或者想贴上“特色模式”“特色教育”“特色课堂”等具有“特色”的标签,再配上几句富有“特色”的口号,美其名曰“特色学校”。
笔者曾经到过一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在高调叫喊,三年内将学校办成“享誉陇原,知名全国”的“特色学校”。学校的墙壁上到处都是“特色”标语,满校园都充斥着“特色”口号。参观“学习”后方才发现,该校连基本的学生一日常规都没有,课程表上的音体美课时安排都不达标,许多东西在校园内到处乱堆乱放,部分教师上课的水准甚至连常态课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
当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依旧很大,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情况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也许兴办平民化、大众化、普通化、廉价化的教育更能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阳光政策,也才能惠及更多的学生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还是少点特色,多点本色吧!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本色”和“教育特色”有什么不同?我以为,教育本色,即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求和谐。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教育的原点与本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谙教育的本色。在他所经营的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看不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也没有“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标语,而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热爱你的妈妈!正是这句“热爱你的妈妈”,成了苏霍姆林斯基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也成了激励孩子们不懈追求的动力。
教育需要回归本真,教育需要回归理性。虽然,教育的本色与特色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我们必须首先做好教育的本色,也只有做好了教育的本色,才可能真正显示出教育自身的特色。
别让“特色学校”丢失了“本色”。(摘自2012年8月28日 中国教育先锋网,作者:董伟学)
(《山东教育》2012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