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应当慢、闲、稳
发布日期 : 2016-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寻求与时俱进的治校之道。我认为,校长在快节奏的教育工作中,反而应该努力做到“慢、闲、稳”。
慢,要气定神闲,静待花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过程,投入多并不意味着收获就一定会多,需要“慢工出细活”,所以古人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一边大讲特讲“百年大计”,一边却忽视教育周期长、见效慢的规律,为了迅速达成某些目标而一味拔苗助长,“临节而施”,期待教育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夜“桃李满天下”。其结果是在看似热闹的教育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背后,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早熟”的孩子。他们透支了人生,减少了生活的磨砺和洗礼,丧失了自然生长的每一个阶段的滋味和乐趣。校长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深刻的思考,遵循教育规律,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办学。同样道理,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性。校长要对学校发展有愿景,对教师职业发展有规划,这样才能清晰地看到学校和教师所必须经历的路程,才能静下心来带领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闲,要无为而有为。很多校长有这样的体会,似乎自己总是忙于开会出差、处理公文、沟通协调等各项具体事务。客观原因,主要是新型政校关系尚未确立。由于行政干扰过多,校长不同程度地“被”成为“社会活动家”“创收者”等,要疲于应付各种无关活动,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学校发展,校长的角色与使命错位了。随着“政府服务学校、学校自主发展”的新型政校关系的逐步确立,相信这种情况会不断好转。主观原因,有些校长不愿意放手放权,对谁都不放心,什么都想抓到手里;有些校长喜欢事无巨细,凡事非要自己亲自做;有些校长也热衷于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样一来,校长岂能不忙?智慧型校长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精心组织,做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不仅需要校级领导班子、专家团队参与,而且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甚至更广泛的层面参与。二是大胆放手,用好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通过制度建设、氛围营造,让每个人各司其职、自主管理,成为岗位上的能人。这样一来,校长就能抽出身了。闲下来之后干什么?读书,思考。“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在书香里浸润的人生,一定是美丽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校长,一定是智慧的校长。
稳,要不冒进、不折腾、不改初衷。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文化传承、治校方略等都是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多年甚至多少代艰辛探索、长期积淀形成的,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继性。如果刻意追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对学校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必然事与愿违。智慧的做法是沿着既定目标,依托学校原有基础和优势,循序渐进,让原有的优势更加凸显,特色更加突出,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而不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多协商,多听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不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如果说“慢”强调的是规律,“闲”强调的是艺术,那么,“稳”强调的就是定力。校长用这样的智慧来治校,将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摘自2016年5月4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作者:刘从华)
(《山东教育》2016年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