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学科教育的本质
发布日期 : 2015-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教育的目的在育人,而不在于育分,立德树人应成为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关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关注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学科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回归,对学科教育本质的回归。我们要让教室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经历的体验场,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做好学科教学工作,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教师、喜欢学校。曾有人问我,在考试的压力下,该怎样推进课改。其实,世界各地都不存在不用考试的教育,而只有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的不同。所以,我们无须纠结于此,而应该关注国家为每一个学科制定的课程标准,思考应采取哪些学生喜欢的、符合规律的、有效的方法,提高课程标准的达成度。
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课堂,考验的不是体制,而是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科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科教育的功能与价值,重建学科教育价值观。教师工作一教做人,二教知识。让学生上课不瞌睡、不厌学、不逃学,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最低要求。
其次,把握学科教学灵魂。知识、能力和思想是学科教学的三大要素,其中,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教师要有教学思想和教学追求,推行有灵魂的教育,在科学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突破以“双基”教学为目标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并掌握相应的学科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这才是学科教育价值观的重建。
再其次,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和学生激扬活力的生命场。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催生出道德缺失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使教学成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感觉,导致课堂教学误入道德缺失、伪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教师,我们应该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不道德的现象,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合乎道德的要求,让课堂生活充满活力。
道德课堂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科规律和学科本质的课堂,道德课堂旨在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学习流程建设、评价标准建设,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课堂行为有效问题、课堂教学动机行为结果的一致性问题”,重建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动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实现“低碳高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让课堂体现道德的关怀,洋溢道德的光辉,孕育道德的心灵,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理性回归学科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摘自2014年12月5日 网易网,作者:田保华)
(《山东教育》2015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