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广场 > 正文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发布日期 : 2014-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素。当下,教育部门通过不断改善教育环境、办学条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综观一系列教师培训、研修、校本教研等显性途径,教师发展中的“隐性功夫”更不能被忽略。正所谓内因才是发展的关键,显性的措施能使教师“走得快”,而隐性因素却让教师“走得远”。故此,教师在关注显性成长途径的同时,也要做好做实内在的“隐性功夫”。

首先,教师应在静中夯实自我。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这话道出静心、静气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身处浮躁的当下,各种诱惑、名利引诱着我们,学校也早已不是纯粹的净土,“平时不争,评时争”成了某些教师的生活写照。教师要静下心来,专心地搞好自己的事情,一点一滴地积累底蕴,一丝一毫地提升自己。别老想着“扬名立万”,真正俯下身子,在“细”处着手,在“实”中做文章。走进课堂,从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开始;走进学生,从谈心交流开始;走进大家,从小处对照自身。如若如此,则会让自身修为厚重起来,最终会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其次,教师要“淡泊明志”,在研中提升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可以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研修力,通过直击教学生活中的“小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策略。通过不断地“研”教学,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通过“研”名家,发现他山之石,看到前行的目标;通过“研”学生,发现学生的需求,从而因需定教。研,不为名与利,只为“修”自身,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拓宽教学视野,走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找到教育的“世外桃源”。

最后,教师应“痛定思痛”,在思中完善自己。“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综观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之间的不同也就在这个“思”上。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也只会看到“花相似”。而一个不断解剖自己,善于反思的教师,绝不会走“回头路”。他们“思过去”是为了指导今天的自己,他们“思今天”是为了看清明天的路。一个善“思”的教师,更注重正思。所以,他们才不会被光怪陆离的现象“迷眼”,他们才不会盲目去追随,而会量身定制自己的行走方式,在丰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耐住“无情解剖自己”的那份痛,慢慢来,在不着急中扎实而为,踏实而行。

教师成长说到底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学会自己“养”自己,做实做好这些看不见的“隐性功夫”,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真正踏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摘自2014827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刘敏)

 

(《山东教育》2014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