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闲置自己
发布日期 : 2013-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西班牙的塞戈维亚有条于公元109年人工修建的罗马大渡槽。1800多年来,山上清澈的凉水就是经过这个渡槽流向城市。塞戈维亚人就是依赖于这座引水渠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就在上个世纪,有人提议:罗马大渡槽是个伟大的奇迹,是项宏伟的工程,应该把它列为历史遗产进行必要的保护。况且,这条引水渠用了这么长时间,也该让它歇歇了。于是,城里的人重新铺设了一条水管,取代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
然而,现代化的水管铺好后不久,这条古老的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经过日光的暴晒,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渐渐开裂,干涸的引水渠不久就坍塌了,一条千年水流不歇的引水渠就被这短暂的闲置葬送掉了。
读罢这则故事笔者深受触动,在感叹“闲置”惊人破坏力的同时,不禁猛然警醒。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亦要切记不可过早地“闲置”自己。如果我们过早地“闲置”自己,满足于以往的业绩,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就会思想僵化,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有可能落伍,甚至被淘汰。因此,教师切不可过早地“闲置”自己。
首先,教师要有知识的恐慌感,不断自我“充电”,增加“营养”。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应涉猎些与教学相关的其他知识。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知识恐慌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人文、科技、历史、管理等跨学科的书。这样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更能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只有如此,我们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让我们的课堂上充满智慧与灵气,真正适应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会在课改的浪潮中落伍。
其次,教师要守住梦想,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一份工作做得久了,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滋生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进而在工作中敷衍塞责,蒙混度日。为此,教师必须在心中时刻坚守住自己最初的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要把工作当成自己人生的事业去追求,把教学和学生管理作为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乐趣,并从内心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让自己的每分每秒都能保持强烈的责任、意愿,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漫长的教育岁月。
再次,教师要勇于负重前行,给生命注入新活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把生命潜能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学会适时自我加压,及时把自己从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区带入到效率区、学习区: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要把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项教学工作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这样我们就会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绽放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职业的幸福,进而从内心激发自己不断奋进的动力和激情,让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摘自2013年8月21日《教育时报》,作者:程显龙)
(《山东教育》2013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