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广场 > 正文

课程改革不要折腾

发布日期 : 2012-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课改十年的确对更新教育管理者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功不可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现实中的课改给人一种“上头热,下头凉”的感觉,究其原因,不少教育管理者热衷于用“运动”的方式推行课改——一阵风吹过后什么也没有。

近日,一位朋友诉说了一件让他费解的事:县教育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强力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所有学校、所有老师、所有学科都必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连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的时间也都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不可否认,这种暴风骤雨式、运动式的课堂改革,有时真可以达到摧枯拉朽的效果,课堂教学的面貌可能为之焕然一新。事实上,这种运动式的改革只是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教学改革,它们大多离不开那些清规戒律:或者规定讲几分钟、练几分钟,或者课堂上一定要怎么做、规定黑板怎么挂,等等,而且是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这样做。无独有偶,某县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要求所有选手均要用规定的教学模式,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视为不合格。然而,这种课堂改革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教师被动接受,内心抵触,甚至反感。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项春风化雨的事业,是一种慢的艺术,有自己的发展轨道和节奏。在课堂改革过程中,有很多内在、外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实施主体、实施理论、实施环境、课程管理、文化背景、行政势力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实施主体。无视这些课堂改革所依存的具体教学环境和情境,将丰富、复杂的教学活动简单化、程式化,都有可能使教学走向机械和刻板。同时,在课堂改革中,教师最应领会、掌握、运用的是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在课堂改革中对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是最本质的。而教师对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的把握不是靠教育管理者一两次“运动”就能解决的。

课程改革不要折腾。我们不要把教育降格为一种技能训练,不要把教学降格为一种程序操作。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课堂应该是沉下心来研究的,不能搞运动,需要的是改良。改良是指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之更适合要求或者改善。课堂改革的原则是改,而不是革。应当说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是一种改良运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新教育运动,而不是革命的运动。所谓的改,即是改变以往教学中那些陈旧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影响教学发展的沉疴旧俗,再增补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注入新的东西、新的方法,以求使教学的发展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实验,我们不能期望在教育中进行同一种实验,无论谁都可以操作,而且无论谁操作,只要按同样的方法都会取得同样的结果。这是因为人是有个性的,教师也是有个性的,教师的教学也是有个性的,这就是教学艺术存在的关键所在。任何教学艺术的成功都应该以尊重教师的个性为前提,都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学生特点、教学情境来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所以,课堂改革要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和教师自身生命的基础上,在对教材、对课堂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在尊重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娴熟地应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摘自20111015日《教育导报》,作者:蒲大勇)

 

(《山东教育》2011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