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广场 > 正文

教师要达“无模之境”

发布日期 : 2011-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时下,教育界把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学模式拿来进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有人认为教学模式束缚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创新,更有人将教学模式与“模式化”混为一谈……实际上,学习、推广教学模式本无错,问题在于不少人学一种教学模式学得不够深入,只学其形,而未领其神,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教师学习、运用教学模式有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鹦鹉学舌,原原本本学习、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的逻辑步骤、各步骤完成的任务等。要把他人的教学模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需“三步”。第一步,从理论层面原原本本学习。第二步,从实践层面观摩。第三步,在实践中模仿运用。

这种境界不仅是后两种境界的基础,而且对规范、提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一直处于这种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创新。

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有模之术,教师不局限于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依据有关理论创新教学模式,自我建构教学模式。按照“抓住主要特征—认识教学过程—确定关键词语—给出简要表述—形成子模式群”的建模流程构建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贯穿和进行教学过程的方法概括,提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教学目标,通过较稳定的结构方式来调配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活动程序和适当的操作要领,以保证教学活动按规定方式展开和功能目标的如期实现。

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能对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创新,能对其评头论足,分出优劣,在实践中能大胆运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即无模之境,教学中心中有模,手中无模,教师能根据学情、教学进展随时灵活选用教学模式,一节课能做到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我们倡导建立某种教学模式,最终都应超越这种模式。从整体上看,建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建构—超越—再建构—再超越。从建构模式,到超越模式,又到建构更高水平的模式,然后又超越。四川成都宝光寺有一著名的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建构教学模式同样是“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总之,教学要追求达到艺术境界,要出神入化、应用自如,要从“有模之术”达到“无模之境”。(摘自2011323日树人网,作者:肖姗)

 

(《山东教育》2011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