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学科教研来源:查看次数:16发布日期:2025-11-13
□ 程兰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单元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该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能为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设计基础性作业:增进概念理解,筑牢素养根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石。在《完美的图形———圆》单元中,基础性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奠定基础。理论依据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他强调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实现更高层次目标的前提。
2.判断题: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3.选择题: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4.操作题: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5.计算题:已知一个圆的直径是8cm,求它的半径长。
设计基础性作业时,作业内容要紧密围绕教材的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题目表述清晰准确、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深化思维养成,培养推理意识
探究性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符合“教学做”合一理念,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探究圆的对称轴数量:想办法找出一个圆形纸片的所有对称轴,记录你的方法和发现。思考: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探究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查阅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学原理解释车轮为什么被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设计探究性作业时,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探究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设计关联性作业:构建知识网络,发展系统思维
关联性作业强调数学知识之间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关联性作业,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增强学习兴趣。
2.数学与科学关联:在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想一想,当一个圆形的物体在平面上滚动时,它的圆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数学与生活关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圆,如井盖、摩天轮等。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运用圆的知识解释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设计关联性作业时,应找准知识的关联点,设计的问题要自然流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关联性和实用性。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链接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实践性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2.制作圆形学具:利用卡纸、剪刀、圆规等材料,制作一个半径为5cm的圆形学具,并在学具上标注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用它来演示圆的相关知识。
3.设计圆形图案:运用圆的知识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体现圆的性质。
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任务;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鼓励多元表达,激发创新意识
开放性作业具有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多样化等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放性作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内,我们可以设计由1个、2个、4个等大小相同的圆形组成的图形组合(圆形需完全在正方形内,不重叠)。请尝试设计3种不同的组合方案,通过计算比较哪种方案中圆形的总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的圆形总面积。
设计开放性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引导性,既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又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学生的不同答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单元作业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设计时须扎根知识、链接生活、激活思维、包容差异,考验着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对学生成长的敬畏与对育人初心的坚守。让我们向“唯分数”的短视行为说“不”,以单元为基、素养为魂,在作业设计中聚焦育人本质与学生需求,通过持续优化让作业承载思维深度、实践广度与成长厚度,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能力与终身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