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管理之道来源:查看次数:32发布日期:2025-10-29
□ 张 芳
作为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基础教育名校,山师附小有光荣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这所传统名校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以回应学生、家长、山东师大以及社会的高度期待。学校明确以“传承、创新”为工作的基本遵循,确立新的办学理念“承大学之道,育时代新人”,并以此为引领,不断推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家校共育等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三位一体”战略,构建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推动教育生态转型升级。
一、榜样引领,激发精神伟力
建设教育家精神资源库。以支部为单位,选取党员教师敬仰的教育家,通过共同阅读其专著,了解教育家事迹,学习其精神内涵。举办“致敬教育家,大道以育人”主题德育年会———走近教育家于漪先生,使教育家精神具象化。开展教育家精神图文展,以“画像+共读书籍+实践案例”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展览、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呈现各支部学习成果,让陶行知、于漪、张桂梅等教育家走进每位教师心中,营造浓厚的学榜样氛围,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打造“党建面对面”活动阵地,定期开展党建沙龙。围绕“栽一棵精神树,成一片教育林”的书记年度突破项目,定期组织各支部党员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书记面对面,分享教学中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经验做法,互相学习借鉴,拓宽教育思路,力促共同成长。同时,引导广大教师对学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实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是教育家精神属于每一个人,人人可以在工作中践行”的共同价值追求。
内化教育家精神,广泛宣讲。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教育家精神演讲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推动人人宣讲教育家精神,以可亲可感的教育家形象和事迹,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唤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组织开展“榜样教师”评选与示范行动,构建“发现—培育—辐射—传承”的全链条机制,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聚焦“大先生”特质,让“身边人”成为“可触摸的标杆”。
二、科研赋能,点燃发展引擎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学校构建以校级课题研究为基础,国家、省市区级课题研究为引领的研究网络。扎实开展各级各类规划(专项)课题、教改项目的申报、遴选、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审核等工作。做好“两个对接”,向上对接专家、学者、教授,组建高水平教育智库专家团队,向下对接一线教师,基于教育现场、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重难点问题,推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加强精品课题培育,邀请科研专家、教授指导学校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升华,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策略、制度体系等,提升科研成果的实践力、影响力。近年来,学校8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山师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规划课题结题,30余项省、市、区级规划课题及教改项目结题;20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规划课题及教改项目立项。学校自主研发并出版学生读本《从心出发》《哲思之旅》,在2025年度济南市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家精神研究专项课题评审中,有5项课题成功立项。
重视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学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立多层级、多形式、多效能的教师培训体系。每学年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展教育科研专题讲座。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通过教师全员读书交流、教研组同读一本书、校长(干部)荐书、阅读推广人等方式,拓宽教师阅读途径,提高阅读量。结合互联网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式”研修,着力推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重视名师、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搭建多样化成长平台,如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为教师持续提供专业发展和学习机会。强化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名师、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2人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获评济南名师,5人获评历下名师,7人获评历下区第二届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三、项目实践,助力团队共进
在推动教师队伍成长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项目实践的作用,精心策划并成立了思政、劳动、科学、阅读、书写、数学思维六大学科项目组,探索多元教学模式,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各项目组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需求,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教学资源、联合开展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各项目组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元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跨学科协作和创新实践,六大项目组成功开发了一系列优质课程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麦·向未来———播种希望”“麦·向未来———拔节孕穗”“麦·向未来———‘丰’景正好”思政劳动跨学课主题课程,“蒸蒸日上花馍”课程、“1+N”大科学课程、大阅读课程等,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项目组的引领下,学校近3年培育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12人,获评教育部精品课3节、省级优课16节、区级及以上优质课超百节。学校获评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山东省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实验校、济南市科学教育引领校、济南市食育试点校、历下区思政育人培育校等荣誉称号。
六大项目组的成功实践,为山师附小推动教育生态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项目实践,学校逐步构建起以项目为引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项目实践工作,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