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全环境立德树人“一盘棋”

管理之道来源:查看次数:7发布日期:2025-10-23



□ 蔺   娜

    近年来,博兴县实验小学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构建“好习惯+”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实施学生发展重点项目,依托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实践平台,持续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统筹构建全环境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其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布好立德树人“新棋局”

    学校坚持党建统领,以校园文化、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六大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为横向路径,在“五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纵向实施,编织好全环境育人网络。从整体上将德育工作系统化、校本化,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好习惯+”德育课程体系,布好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棋局”。


    开展良好习惯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学校将路队、礼仪、卫生、两操、纪律等作为常规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并针对每一种习惯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细则。学生常规习惯培养力求精细化,做到可感知、可操作、可评价。

强化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实践可操作性。构建四大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包括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撰写相应的读本,设立“学一学”“读一读”“讲一讲”“做一做”“比一比”等板块和“渊源”“经典故事”“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条目,提高德育课程建设的可操作性,推进“好习惯+”特色德育课程体系更全面、更系统。


    创新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向上向好动力。学校创新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推行好习惯养成“储蓄”制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能绽放自信和成功的笑容。


二、实施文明礼仪养成项目,走好立德树人“本手棋”

    学校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确定为学生习惯养成重点发展项目,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开发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出台《学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从五条路径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一是上好班队课,扎实学习文明礼仪。班会课上,学生首先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然后分享、交流、反思和总结。同时,通过级部比赛、知识竞赛、班队课展示等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二是开展实践调查,发现身边文明之美。学校遵循“小调查大收获”的理念,构建了“观察—记录—分析—行动”的闭环式德育实践体系。通过开展具体的文明小调查,引导学生发现文明现象与不文明行为,深入分析其成因,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为可感知、可落实的行为细则。例如,将“尊重他人”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课间轻声交流,不打扰他人”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文明行为坐标系。


    三是举行“四在”活动,培育文明行为习惯。开展“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是争当文明少年,养成“储蓄”良好习惯。全体学生人手一本“好习惯星章护照”,依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学习习惯、家务劳动等维度获得的综合评价,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共同授予“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等类别的“乒乓星章”。每月根据“乒乓星章”的数量,评选“文明实小好少年”。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文明少年的事迹,并让其和最喜欢的老师合影留念,张榜表彰,以此激励更多学生争当文明少年。


    五是做好文化创设,打造文明校园环境。利用升旗仪式宣讲和班级文化墙、学校走廊、广播站等创设良好氛围,让文明如影随形,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今,文明礼仪教育在实小校园“活”了起来,还带动了其他习惯的养成,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课间楼道秩序井然,上放学路队整齐有序。


三、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下好立德树人“妙手棋”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创新德育工作模式,让德育鲜活起来,探索学生喜爱的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党建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持续优化思政课程体系,依托思政课堂和德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让学生在美德、美行中健康成长。将思政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全员德育;注重红色教育,筑牢学生的精神根基;强化普法教育,护航学生成长;开展礼仪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依托乡土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打造特色课程,多元融合助力成长。学校将“六红工程”纳入“好习惯+”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学校党建案例在滨州市“一校一品”优秀案例评选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选十佳案例。红色情景剧《刘胡兰》荣获滨州市红色情景剧展评特等奖,并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红色情景剧展评汇报演出。


    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品德与行为的良性发展。学校各学科教学积极融入德育元素,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致力于德育与智育课程的综合开发。同时,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校园艺术活动、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全面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占地面积虽小,但秉承“袖珍学校办大体育”的原则,在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的引领下,篮球、足球、跳绳等全面开花。自创阳光大课间操运动项目,如乒乓球操、绳操等,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在山东省阳光体育大课间展评中荣获一等奖,智育课程“玩转魔方”也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荣获冠军,学校荣获山东省魔方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自主管理,提升育人水平。学校本着“学生扮演学校主角”的办学理念,每学年都组织少先队大队委换届竞选。大队委通过竞选产生,下设纪律监督、礼仪示范、卫生督查等5个职能部门,负责校园常规管理。如中高年级学生担任“文明引导员”,在走廊、大厅等区域监督学生行走礼仪,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扮演主角,督促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养。


    共写漂流日志,传递家校共育真情。学校积极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撰写随笔活动,通过实施“家长漂流日记”项目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学校每周于官方公众号发布家长的育儿体会,以此促进家长群体更广泛地分享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这些精心制作的日记集以及蕴含教育智慧的文章,不仅传递了教育经验,更深层次地传递了关爱、信任、分享与智慧。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生为本,聚力“教联体”建设,深耕“好习惯+”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夯筑德育基石,锤炼德育特色,用心用情做高质量的教育,打造独具特色的立德树人新品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博兴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