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模式的 优秀班主任培养路径探究与实践

班主任策略来源:查看次数:5发布日期:2025-08-29


□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陈炳峰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班主任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成长面临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实践路径单一等挑战。传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五育融合”的育人需求,亟需创新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激活群体智慧。基于此,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班主任培养路径应运而生。本文以“和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为范例,系统剖析其“聚智赋能、同研共进”的实践逻辑,提炼“理念筑基—实践创新—成效辐射”的闭环培养体系,为区域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一、理念筑基,构建班主任成长共同体


(一)高点定位,以“和合润心”理念凝聚发展共识
    “和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为文化内核,将“和合润心”理念贯穿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工作室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三个深度融合”策略———常态化学习与教学常规融合、深研理念与研讨机制融合、陶冶文化与辐射带动融合,构建了“学习型+研究型”班主任发展共同体。在具体实践中,工作室将师德建设置于首位,通过全员培训、日常规范与潜性熏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班主任的政治立场与职业素养。例如,定期举办师德主题沙龙,组织成员研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结合“和润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形成“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的团队文化。这种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制度规范行为的模式,为班主任群体的协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分层规划,以“纵向贯通”体系明晰成长路径
    针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工作室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进阶培养框架。纵向维度上,明确“经验型—研究型—智慧型”三级发展目标:新入职班主任侧重基本功锤炼,骨干班主任聚焦课题研究与带班方略提炼,资深班主任承担示范引领与成果辐射任务。横向维度上,通过“师师结对”“校际联动”等机制,促进城乡班主任资源共享与能力互补。例如,工作室与泰山区省庄镇、邱家店镇合作校建立“1+N”帮扶机制,由核心成员牵头开展班级管理案例共研,累计解决乡村班主任实际难题40余个。分层递进的培养体系,既尊重个体差异,又实现了群体智慧的最大化整合。
(三)文化浸润,以“德润人生”价值强化使命担当

    “和润”文化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价值浸润的行动范式。工作室以“德润人生”为目标,通过“三化”路径深化班主任的职业认同:一是环境濡化,打造“和润书屋”“德育长廊”等文化空间,将“爱润童心”的育人理念融入物理环境;二是活动内化,组织“徒步研学”“家校共育实践”等活动,让班主任在真实情境中感悟责任;三是成果外化,鼓励成员撰写《班级文化叙事集》《育人案例精选》,将个体经验提炼为可推广的德育资源。3年间,工作室成员累计开发班级文化建设方案28套,其中5项获省级德育创新奖。这种“文化—实践—反思”的闭环模式,使班主任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职业使命感显著增强。


二、实践创新,打造多维赋能研究路径


(一)全环境育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
    “和润”工作室以“五育并举”为导向,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联动”的全环境育人体系。在学科融合方面,工作室成员深度挖掘语文、数学、劳动等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开发“首课育人”课程体系,累计完成36节示范课,形成“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的学科育人新模式。在家庭协同方面,工作室联合家庭教育办公室创新家长学校形式,推出“亲子诵读大赛”“家庭会议日”等品牌活动,累计培训家长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文明小卫士”“志愿服务行动”等实践项目,将德育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场域。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工作室构建了“知识传授—情感浸润—行为养成”的立体化育人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读写融通,以“悦写营”行动夯实专业根基
    为破解班主任“重实践轻理论”的普遍困境,工作室首创“悦写营”研训模式,通过“读—写—思”闭环提升其专业素养。在具体实践中,以“百天万字”计划为核心,组织成员共读《勇于管教》《情绪的81张面孔》等教育经典,每日撰写千字反思,并由专家在线点评指导。此外,工作室定期举办“专家领读沙龙”,邀请鲁东大学葛明荣教授等学者深度解析教育理论,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数据显示,参与教师的教育论文发表量同比增长40%,其中8篇获省级奖项。这种“输入—输出”双向驱动的模式,不仅强化了班主任的理论积淀,更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专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三)平台赋能,以“和润开讲”激活成长内驱力

    工作室以“和润开讲”为载体,构建“校内—区域—全国”三级成长平台,推动班主任从“经验沉淀”向“智慧辐射”转型。在校内层面,每月举办“班级故事汇”,鼓励教师分享带班案例,如“学困生转化策略”“班干部培养心得”等,累计开展微讲座50余场。在区域辐射方面,联合泰山区教育局举办“班主任基本功研训营”,组织成员赴枣庄、东营等地开展专题报告40余场,覆盖教师5000余人次。在全国影响力拓展方面,工作室成员受邀在“全国名班主任联盟大会”等高端平台宣讲,郑冉获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3年来,“和润开讲”累计培养20余名区域名师,5人晋升省级特级教师,真正实现了“以讲促学、以学促优”的良性循环。


三、成效辐射,彰显工作室品牌价值


(一)成果物化,以课题研究引领专业高度
    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提升班主任专业高度的关键引擎。“和润”班主任工作室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等省级课题,形成“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支撑”的科研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成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班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工作室成员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和润班会集锦》等专著。此外,工作室还形成了涵盖班级管理、家校共育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体系。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到班干部的培养,从学生激励与评价策略到家校合作模式的创新,这些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有效引领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高度。
(二)示范引领,以跨区辐射促进均衡发展
    工作室通过“三级辐射”模式推动经验共享。在校际层面,与化马湾乡等的6所乡村学校建立帮扶联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协助乡村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解决“家校沟通不畅”“留守儿童管理”等难题。在区域联动方面,联合泰山区教育局举办“班主任成长营”,组织成员赴枣庄、东营等地开展专题讲座,覆盖教师超5000人次。在全国影响力拓展方面,工作室受邀在“全国名班主任联盟大会”等平台分享经验。3年来,“和润”品牌累计辐射教师1.2万余人,带动8所乡村学校获评“德育示范校”,真正实现“以点带面”的均衡发展效应。
(三)持续迭代,以动态机制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成员流动与科研瓶颈,工作室构建了“纳新—攻坚—保障”三位一体发展机制。在成员管理上,实行“动态准入”制度,吸纳青年班主任加入,同时建立“导师双聘制”,由资深成员与新教师结对,构建“班级管理案例库”等共享资源。在课题攻坚方面,争取教育厅专项支持,联合高校专家成立“德育研究协作组”。在政策保障上,通过《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指南》的制定,明确工作室考核标准与延续机制,争取“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称号的长期保留,并争取年度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成果出版与跨区交流。此外,工作室建立“成员成长档案”,将课题参与、讲座频次等纳入职称评审加分项,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机制创新,工作室成员年均专业成长达标率达95%,品牌生命力持续增强。


   通过“理念筑基—实践创新—成效辐射”的闭环体系,工作室有效破解了班主任培养中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难题,为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深化课题研究、拓展辐射范围,推动工作室从“区域标杆”迈向“全国样板”。同时,通过动态优化成员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持续激活班主任成长内驱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