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童诗诵读擦亮儿童生命底色 ———小学低段借助儿童诗诵读提升儿童素养的探索
学科教研来源:查看次数:10发布日期:2025-06-24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卢丽华
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和朗诵。在小学低段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利于培育儿童人文素养,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从而使他们幼小的心灵细腻、丰富起来。
儿童诗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如何将最契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的童诗挑选出来,结合儿童发展特点,形成系统的儿童诗诵读课程呢?我们结合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纯真质朴的特征,选择那些具有直率的情感性、形象的叙事性、稚拙的趣味性、流畅的音乐性等特质的童诗,例如《筷子》:“爸爸每天去打鱼/爸爸的手/是我们家的筷子/伸到海里去/把鱼虾夹回来。”诗中奇妙的想象让学生感到惊奇,诵读之乐溢于言表。
鉴于儿童当下的生活、生命状态,我们选择那些具有教育、娱乐、冶情等功能的童诗,让儿童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母语的神奇和美丽。例如在开始学习书写汉字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写字很有用》一诗:“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蚂蚁和蜜蜂/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
从十几个字的童诗、童谣,到金子美玲、谢尔·希尔弗斯坦、狄金森,从简短的叙事诗到内涵丰富的唐诗宋词,我们按照学生年龄特点,研发出一至五年级系列晨诵读本,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系统化。
我们采取晨诵的方式,保障每天清晨的诵读时间。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知识,也不是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引导他们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每天清晨,以诵读童诗开启崭新的一天,《早安,小松鼠》是老师和孩子开启黎明的钥匙,彼此的凝望中有老师对学生新的一天深深的期盼和祝愿。伴着舒缓的音乐,琅琅的声音响起:“早安,小松鼠/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跳跃/嚼成松子的果香。”在长期的坚持中,我们逐渐让儿童习惯用诗歌来迎接崭新的一天。在诵读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诵读和音乐、图画、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用配画、歌唱、扩写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诵读生活。
儿童诗在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培育素养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在童诗浸润中丰富语言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第一学段(1—2年级)“阅 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首先,儿童诗语言精练、叙事有趣、音韵优美,强烈地吸引着儿童,再加上我们采取晨诵的方式,让学生每天都与文学宝库里的经典之作接触,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与母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其次,儿童诗明快的节奏也非常契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朗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拍掌,从中体会到节奏的美感、语言的美感。这种充满新奇和乐感的诵读让孩子乐此不疲。再次,儿童诗内容简练、富有童趣,例如《小乌贼》:“小乌贼衣裳咋不美/原来他是个淘气鬼/游戏最爱钻泥沙/吵架就爱泼墨水。”这首小诗的韵律美和内容的生动性让学生诵读兴趣高涨,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这首契合心性的好诗。借助儿童诗诵读,学生自然愿意走近母语、亲近母语、学习母语。
每次诵读完,我都会给学生留出独立创作或者仿写的时间,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用简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犹如粒粒珠贝,集结出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好人。” 可见,从小学阶段开始读写儿童诗,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作铺垫。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擦亮人生的底色。这种底色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种底色,以后哪怕他们经历挫折与磨难,也能坚强而稳健地前行。儿童诗的诵读,恰恰能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用母语为他们播撒下爱与责任、意志与修养、习惯和品行等诸多方面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