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精进不休

发布日期 : 2014-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管恩武

知行合一    精进不休

——记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姜曰美

六一儿童节刚过,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附近的租房市场出现了“火爆”,五六十位家长早早来到学校周边租房子。

提早感受到二实小求学热度的还有老师们。今年621日,是一年级新生家长报名的日子,让学校负责招生的王老师没料到的是,“家长们来得这么早”,离预定报名时间7点半还差两个小时,学校门前便排起了“长龙”。

对这个“火爆”与“长龙”的场面,二实小的老师们心里最清楚:一年前学校来了新的校长姜曰美。一年来,她用智慧和行动,与师生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教育设施更贴近学生,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教师和学生也更加自信。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注意。

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这首影响了几代人的一度沉寂的歌曲,如今重新在牟平区实验二小师生和家长的内心产生了快乐的共鸣。

每天下午放学时,姜曰美和值班老师们都会站在大门口,目送轻松欢快的“小书包们”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送解放了稚嫩肩膀的“小书包们”蹦蹦跳跳消失在大街小巷。以往,家长代背书包的“背包族”见不到了,孩子们背着大书包弯腰弓背往外走的记忆也模糊了。

五年级(1)班学生杨骏飞在日记中记下了小书包发放时的情形:快放学了,老师抱着一大捆黑白相间的东西走进教室。定睛一看,是精致的小书包!我们兴奋极了。老师对我们说:“这是学校免费给我们配备的减负小书包,每天把作业和自己爱看的课外书装在里面背回家就可以了……”不必再背那沉甸甸的大书包了!学校领导想得可真周到!接过书包,我仔细地端详着,上面除了印着“牟平第二实验小学”的字样外,还画着一双手捧着一株幼苗的图案。我想,那双手代表的是老师,那幼苗就是我们,它蕴含着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打开减负小书包,你会发现孩子的书包里最多只有四五样东西:日记本、课外读物、数学活页作业,偶尔会带上数学书或英语书。

如果说减负小书包只是减负的外在形式,那么,从实质做起,从作业抓起,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减负,才是姜曰美用心琢磨的问题。为了做到减负增效,学校在作业上做了如下改变:一是语文作业每天固定作业内容——每天拿出10分钟写日记,拿出15分钟时间读书,拿出5分钟时间练字。二是数学作业为教师精编精选的题目,不让学生做购买的现成练习册。姜曰美引领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理念:课后作业要以提高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落实基本目标和重点目标,而不要依赖课后去一遍遍地抄写。

作业减负首先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年级(1)班语文教师王荣荣清楚地记得去年暑假开学的第一天,姜曰美走进她的第一堂语文课时的情形。此前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读,姜校长建议我不提任何要求让孩子来读书,结果10分钟读书时间里,有的孩子东张西望,有的孩子读完一遍不知所措,还有的只圈画了几个词语。然后我出示速读检测题让孩子来做,许多孩子当时就蒙了,不仅梳理不出自己的观点来,生字、词语也不过关。姜校长说:“许多孩子离开了老师的问题,根本就不会读书,我们必须改变这种阅读现状,大胆放手,让学生慢慢地离开老师的问题牵引,学会自主阅读。”

“姜校长再一次走进了我的课堂《盘古开天地》,我有些胆怯,这种无问题的聊书课孩子们行吗?”王荣荣老师没有给孩子们提任何要求就让他们读书,然后盘点自己的读书收获。

“调皮大王”站起来说:“读书的时候,遇到生字不但要会读还要记准它长什么样。”王荣荣老师带头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当孩子们聊到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时,没想到,有个孩子说出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当聊到“形成了天和地”时,又有孩子说出了“开天辟地”这个词;当聊到“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王荣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梳理出了“改天换地”。当“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成语板书在黑板上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反复去读,我们可以把课文内容读成一段话,甚至还可以把课文读成几个词。”

这节课,孩子们都行动起来了,不同层次的孩子读书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姜曰美收获了欣喜,留下了鼓励:“让学生思维先动起来,至关重要!相信孩子,放手课堂!”

改变孩子从改变教师做起。去年暑假学习的第一天,在全体教师的会议上,姜曰美一句话没说,而是给每位老师发了一篇阅读材料——《永恒的美丽》。10分钟过去了,收起文章,每人拿到了一份阅读检测题:在刚才的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语?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话?很多老师交了白卷。一次亲身的阅读体验,使老师们看到了:阅读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的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从“有效阅读”开始。于是,全校老师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有效读写的实验研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此开始。

实践过程中,姜曰美又让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换位体验,短时间内老师共读一篇文章《红花衣和日记本》,然后,进行了阅读检测及盘点交流。这一次,更多的老师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学生,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方式,感受了作者的写作过程,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式,盘点碰撞出了许多有深度有价值的发现。老师们会读书了,欣喜在心中,探索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学校还成立了以姜曰美牵头的17人的“有效阅读”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的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利用课余时间相聚在一起,碰撞观点,扎实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交流自己有价值的做法,还将课堂上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畅所欲言,研究解决方案,再给其他老师以引领,使更多老师的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今,走进实验二小的课堂,你会面对一系列的改变:首先,上课伊始,以前的“起立,老师好”变成了课初“静心练字”;其次,课堂进行中的“问题牵引”变成了“自由阅读”。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同于“散漫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项读书方法指导课的引领,读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已了然于胸;原先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主读书后,学生盘点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习得学习方法。最终通过这种有效阅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灵活思维和完型思维;变“目标泛滥”为“一课一得”。课堂上,他们始终坚持重点目标“一课一得”,收放自如。“放”的是学生的思维,“收”的是重点目标;最后,变“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梳理”,一个班级40个学生变成了40个“小老师”。

看似“无形”的大量读写,带来了学生“有形”的变化:放暑假前,老师发放了一封《致家长交通安全倡议书》,孩子们一改往日瞅一眼即可的做法,不约而同地拿起笔来圈画批注,交通安全的要点跃然纸上。学生们日积月累的日记成为了学生“快速作文”的优秀素材库。学生能在40分钟内快速审题、快速立意选材,进而快速成文。一学期下来,学生面对快速作文不恐惧了,因为他们能从每天的日记中搜索恰当的写作素材,有了真实的经历做基础,文章的真情实感便自然流露,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日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敏感意识、思考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大为提升。

教育资源开放流动

“老师,每次来器材室拿东西太麻烦了。如果器材能像超市里的货物那样摆在操场边上,可就方便多啦!”

一个学生对老师随意说的一句话,在二实小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之所以引起震动,缘于姜曰美的治校理念: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校园的一切硬件、一切举措都应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他们由此发现了多年来熟视无睹进而习以为常的大问题:体育课上,教师嫌领用器材麻烦,往往领着学生简单地跑跑跳跳;课间,学生往往在教学楼间随意地走走逛逛,宽敞的塑胶操场、多样的运动器材利用率并不高。几周后,他们在操场上建立了“体育器材超市”,把平时锁在体育器材室里的篮球、排球、跳绳、哑铃等器材全部放在“运动超市”里,学生可随时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器材进行锻炼。这一举措,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锻炼热情。课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所需到器材室里自由选取器材,操场上有打篮球的,有打羽毛球的,有跳绳的……体育器材的开放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刚开始,有的孩子玩完篮球等器材后没有放回“运动超市”的意识,随手一扔就跑回教室了,体育老师满操场捡……发现这种现象,学校马上通过张贴“超市温馨提示”以及校园广播宣传等方法,很快让乱扔器材的学生养成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以便利的体育器材超市为支撑,他们改变了以往简单跑步、做操的方式,对大课间活动做了科学安排。从周一到周五的大课间,每天活动目标不同,活动内容不同。除了500米跑步外,穿插安排了跳绳、运球、高抬腿、立卧撑、坐位体前屈等活动,每天都有固定的锻炼目标,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耐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灵敏度,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腰腹肌力量……大课间活动,虽然动作不那么整齐划一了,却是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表面上看,学生都动起来了,但是仔细观察,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小胖墩跟不上集体锻炼的节奏,只是在队伍里滥竽充数,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跑步时,他们就让体质好的学生跑外圈,体质弱的学生跑里圈。分层锻炼的方式应运而生。

实验二小实行分层锻炼,就是为了克服体育锻炼的差异性和盲目性。他们制定了“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健康锻炼总体目标”以及各年级的具体目标,并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力求通过有效的锻炼,确保每个二实小的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他们不搞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质差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例如进行耐力跑时,他们打乱班级界限,体质好的学生快跑、多跑,体质弱的学生慢跑、少跑,但是要达到最基本的锻炼要求,以后逐步增加运动量。学校中高年级的体育课,也打破了行政班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重新组合班级上课。他们自愿加入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不同训练组,自主挑选器材,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喜悦。学校还成立了“小胖墩健身社团”,把全校的肥胖儿童组成一个队,由专门的教师组织,结合肥胖儿童的特点,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让他们达到既健身又减肥的目的。如今,孩子们虽然变黑了,但身体更强壮有力了。

在实验二小,随处可见的就是图书。诚信书吧、共享书吧、走廊书吧,共有5000多册图书循环在学生身边,与全校1800多名学生零距离接触。

姜曰美说,图书是为了孩子们读的,不是摆给领导看的,不是专门留给上级检查的。为此,他们全天开放“无门”图书馆,删减了烦琐的借阅程序,学生可以随时走进图书馆阅读。他们让图书充分流动起来,充分运用好班级图书角、70个走廊书吧,还把教学楼大厅的整面墙壁做成一个开放的诚信书吧,把藏书室里的图书放到这里,让好书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开放之初,有人担心丢图书,姜曰美这么认为:图书只有被学生读了才有价值,哪怕丢几本书,也比放在图书馆里价值要大得多。他们以诚信书吧为活动载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学生们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诚信书吧没人监管,没人督促,但是我今天如期自觉归还了我借的书,我觉得我就是诚信书吧的一个小主人,非常自豪。”

紧接着,学校向学生开放了实验器材,每周四中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选择。下一步学校的微机室、音乐器材也已列入开放计划。

校园文化彰显特色

对校园文化的创建,姜曰美特别用心,因为校园环境是构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校园文化大多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没有更多体现和结合本校师生的特色。老师们在反思:这样的校园文化,是否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不能激活师生的思维、增强全校凝聚力的文化价值几何?姜曰美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全校开展了“我的校园我设计”优秀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在方案确定之后,及时进行了改造。

清晨,学生还没进校园,欢快的音乐铃声便从校园飘出。传统的校园铃声只是告诉学生上课、下课的信号,为了发挥听觉的育人功能,他们取消传统的校园铃声,取而代之的是精心选编的校园音乐。每个时间段根据学生的需要播放什么样的音乐,他们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早上,伴随着《校园的早晨》等歌曲,孩子们走进校园;课间,在欢快的歌曲中,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快乐的活动;中午,伴随着《悯农》及经典评书,孩子们快乐就餐,安静入睡;傍晚,伴随着《歌声与微笑》《爸爸去哪儿了》等歌曲,孩子们手提“减负”小书包,快乐离校。校园音乐不定期更换,从听觉上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和敏感意识。

当你步入校园,在与传达室老师打招呼的瞬间,你便会看到传达室门前写有“请把我带回家”六个字的小小“失物招领柜”。它的设立也源于孩子们。

有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日记中提议:如果在学校不小心丢失的运动服能快点找到就更好了。可是,到哪儿去找呢?一个班一个班找,多麻烦呀!如果丢失的东西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就好了,像我一样的小马虎就不用急得团团转了。

随着时间推移,姜曰美发现,“失物招领柜”里面的衣物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有增多的趋势。就在这时,“小百灵之声”接到了一篇学生日记来稿——《一件校服的自述》,讲了失物招领柜的一件校服从冬到春,一心盼望主人早日把它领回去的强烈愿望。他们立刻选中该稿,发挥少先队小广播的优势,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广播,对学生触动很大。

步入实验二小,目之所及,你看不到“探究、好学”等常规性的校规校训,尽是教师工作中、学生学习中悟出的真体会、真感言。校门口有薛卫民老师写的一首诗歌《大山是怎样高起来的》——山背山,山扛山,你背我扛去摸天!山推山,山追山,你追我赶到天边!这成为了实验二小教师团队追求的目标。为了构建合作共赢的浓郁氛围,实验二小采用了“班级学科捆绑”和“教研组教师捆绑”的教学成绩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每个班级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楼走廊上、大厅里的学生名言精彩纷呈,如:二年级(3)班王珈琛同学的“请不要告诉我,让我自己想一想”,三年级(6)班李景灏同学的“学习像爬山,越爬越困难,半路摔倒不要怕,努力克服向上爬”,一年级(3)班金佳豪同学的“直接问答案是作弊,问方法才是学习”等语言都是孩子的学习所得,虽童真但也富有哲理。学生名言上墙,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二年级(4)班的谭艳丽老师在带领孩子学习《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时,孩子们自主盘点收获,有两个孩子从文中所描写的“我”打碎玻璃,自觉攒钱赔付,最后赢得老奶奶原谅的事例中获得启发,当堂总结“越早承认错误,快乐就越早回来”“诚实的孩子最快乐”,老师把它记录下来,成为了学生自己的“名言”。教学楼大厅的“诚信书吧”“共享书吧”旁,各楼层的“走廊书吧”前,处处都有孩子们静心阅读的身影。在一楼大厅,木制的“读书演讲坛”静静等待着,每天中午都有学生上坛演讲。这种常态化的演讲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当众表达的优雅和自信。

教学楼门口的LED大屏是孩子们最引以为豪的领地。有个成绩一般但喜爱运动的男孩周俊,在征集“名人名言”时这样写道:“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新建的运动超市,让我的运动细胞完全释放,体格更加健壮!”他的这句话被老师打到大屏上,他上厕所时看到了,起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确定真是他写的“名言”后,竟高兴地跳了起来。晚上,他还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里。此后,他的劲头就更大了,校运动会上他奋勇争先,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办公楼里,处处彰显的则是教师自己的教育感言,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

操场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定会吸引您的眼球。那是一排爬满了茂密枝叶的葫芦架,嫩绿的小葫芦隐藏其间。

关于操场边种什么的问题,曾让姜曰美动了一番脑筋。有的教师提议种紫藤,有的提议种葡萄。“听听孩子的意见吧。”这是她治校的一大原则。

每天中午,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姜曰美都会在学校就餐,每次她都会和学生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宝葫芦”的设想就是在餐桌上诞生的。姜曰美问身边的几个孩子:“学校操场西边要种上植物,你们觉得种什么好呢?”

“种几棵大树夏天好乘凉。”

“不漂亮,有落叶,还有虫子。”几个女孩提出了反对意见。

“种小葫芦吧?我奶奶家种的小葫芦,好管理,小葫芦长大后挂在架子上可好看了。”

“葫芦长大了,我们还可以亲自去摘,利用美术课的时间在小葫芦上画图案、刻图案。”

“我们把自己做的葫芦作品进行展览,大葫芦、小葫芦,上面有不同的图案,多好看啊!”

“太好了,我们还可以在葫芦架下谈心,把知心小屋搬到这里不是更好吗?”

“我们可以跟踪观察研究小葫芦,正好作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课题。”

……

孩子们越谈越有兴致,看来,他们都喜欢“宝葫芦”。最终,姜曰美采纳了学生的建议。

实验二小的校园文化就这样走进了孩子内心,实验二小的孩子们就在这样灵动的乐园中成长,真正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角”。

 

思想观念导航引领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要评论一个学校,要先评论他的校长。”那么,我们该怎样评论姜曰美呢?

每天早晨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兴冲冲地走进学校,看着每个家庭托付到自己手中的希望,姜曰美心头一种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每当这时,她就会这么追问自己:小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根基性的素养。五年后,学校能给学生留下什么?五年内,校长和老师该为学生做点什么?这一办学理念的短期与长远之争,是姜曰美的第一个辩证求索。

姜曰美曾经对教过的一批高中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凡是在小学有着良好读写习惯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高中教师对他们评价都很高。由此可见,读写习惯是长久伴随学生的能力。学生上中学需要什么,将来需要什么,他们就要给学生什么习惯和能力。“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10年,甚至一生,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就这样成为了实验二小的办学理念。

虽然学校日常工作繁杂,“对外交往”很多也很重要,但是姜曰美总是提醒自己辩证看待“内外”: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定要用最多的精力关注课堂教学,引领课堂教学,反思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给教师以正确的指导。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二十多年,姜曰美获得过“省教学能手”等很多荣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出了响当当的名声。这让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专家型校长”,始终引领并参与教师的课堂研究。姜曰美说自己将坚守这样的方向,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内政”,因为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在学校工作中,姜曰美需要经常面对“虚”与“实”的抉择。譬如将师生名言请上墙壁;譬如将图书从图书馆请到“图书角”;譬如将体育器材请到操场“体育超市”;再譬如,上学期初,该校围绕备课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备课和电子教案多为机械化、重复性工作,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低效的现象比较严重。备课是服务课堂、服务学生、服务教学实效的,绝不是服务检查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姜曰美得以申请免除检查该校教师备课笔记和电子教案,让老师备课从笔写改为脑想和讨论,根据教师所需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实施实实在在的高效备课方略。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何况教育呢?姜曰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精益求精,挥洒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减负小书包从最初有了想法到最终发放,姜曰美和教师们先后5次商量减负小书包的设计方案。3次改制的书包样品缝制出来后,拿给孩子们看,征求意见。最终,孩子们对这个既美观大方又消除了安全隐患的新奇的小书包非常喜欢。姜曰美是如何看待“大”与“小”的呢?她说:“教育就是点点滴滴的堆积。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情,我认为都是大事情。”餐厅里、甬路旁、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孩子们聊天的情景。了解学生心理,为学生服好务,这是校长姜曰美工作日程中不折不扣的大事情。

姜曰美自谦是“管理岗位上的一名新兵”,却怀揣着文化治校的法宝。她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因而好的管理需要校长现身说法,变“给我上”为“跟我上”,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激励竞争的氛围,使广大师生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而不是校长在后面吃力地推着逼迫大家往前走。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姜曰美追求的目标。

姜曰美办公室门外有一块别具匠心的展板,专用于向老师们推荐阅读材料,凡是推荐过的内容均复印给老师们读,带出了教师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姜曰美每天都坚持进课堂、走课、观课、议课,带动老师自觉自愿地改变着自己的课堂;姜曰美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智慧,对同事与孩子充满友好与耐心,她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家”。一天下午放学后,教语文的王老师想与姜曰美聊一下录课的问题。“第一次推开她的办公室,她在和心理老师聊学科融合,我离开了……第二次推开她的办公室,她在和二年级的语文组长聊阅读,我又离开了……第三次,她在和孩子聊日记,我再次离开……第四次,我终于进去和她聊起来。离开时,传达室已亮起了灯……”

二年级(4)班班主任谭艳丽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师。有一天,姜曰美把她叫到办公室:“艳丽,我觉得你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很成功。”校长的褒扬让她感到意外。“校长,我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够。”谭艳丽没有自信地说。“你带病坚持给孩子上课,让你班孩子学会坚强;你每天亲自发动并带领学生坚持锻炼,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你每天在班级QQ群里和家长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这些不都是你的好做法吗?下一期‘我的教育故事’由你来和大伙儿谈一谈吧。”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能被校长这样评价,而且还搭平台给机会,谭老师说,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工作,不上进都不行!

为教师做每件事前,姜曰美都要问问自己:教师们最需要什么,我能为教师做点什么?每逢节日,学校都会送上一条贴心的祝福短信;教师生病,学校会送上真心的问候;感动校园人物的博文评选,每个人的亮点都会被发现,被传播,在校园内传递着正能量,并且递增着正能量。关注每个层次的教师,给骨干教师发展平台,给待进教师自信鼓励,给前勤教师关心体贴,给后勤职员尊重帮助,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绩效工资发放、职称的评审都是敏感话题,而他们推行起来却没有难度,一位教师曾主动提出要让出一等绩效工资的名额。

陶行知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当一个学校校长怀抱着这种使命,并运用智慧带领团队努力去实现这种使命的时候,他的思想便具有了辐射力,道德便具有了感召力,威信便具有了穿透力,一个原本平凡的人便精彩起来!一所原本普通的学校便口碑相传起来!

 

 

(《山东教育》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