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杏坛星座来源:《山东教育》小学刊查看次数:272发布日期:2015-04-05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记烟台市牟平区新牟小学校长程乔罡

 

本刊记者     管恩武

本刊通讯员   闫绪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关于快乐,庄子和惠子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辩。

烟台市牟平区境内的昆嵛山是全真道教的发祥地,这片土地上浸润着道家的智慧。

宋明远同学曾随爸爸到动物园玩,一整天都兴奋地在动物园里跑来跑去,回家途中却闷闷不乐。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很快乐,可是动物园里被圈养的动物们快乐吗?它们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能走出“以己度人”的思维,进行换位思考,这让新牟小学的老师们欣喜之余,顿生同感。其实,为师者早有相似的烦恼:

在学校,孩子们都是“鱼”;在某些学校,甚至成了“小动物”。他们过得快乐吗?

程乔罡从新牟小学普通教师、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岗位上一路走来,越走这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越强烈:五年下来,我们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走出小学校门后,他们能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后续的学习、生活?我这个当校长的,该如何去引领师生?为此,程乔罡常常夜不能寐。

多少年“与鱼同游”的程乔罡和老师们努力“知鱼之乐”:我们成年人常常把学习理解成看书、记忆,其实,在人早期发育时,眼、口、手、脚和脑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学习常常不发生在背诵抄写和演练习题的过程中,而是存在于多感官参与的探索体验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去独立思考了、去观察发现了、去尝试各种解决方法了,有了感性认识和一手经验,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才真的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程乔罡这么总结新牟小学的育人目标:“五年之后,他最大的成绩绝不是门门功课优秀,次次考试高分,而在于他能够在这五年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爱读书、爱劳动、爱锻炼,成为一名和谐发展、快乐成长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程乔罡带领新牟小学的老师们勇敢地打破那些有形的、无形的圈墙,道法自然,以生为本,融贯体验,享受着放养的快乐。

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传统授课主要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可任你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十几分钟一过,台下便“暗流涌动”了:这个,小脸对着黑板,小手却不动声色地伸在抽屉里玩起了小卡片;那个,正襟危坐,指尖却正捻着一小撮橡皮屑;更有甚者,一支铅笔、一把尺,课桌已经变成了游乐场。

“小学课堂不在堵而在疏。我们主张要适应儿童天性,创造情境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观察中学、交往中学。”长期在一线教学的经历,让程乔罡时时不忘教育的“根”在教学。

程乔罡是新牟小学的“老人”,1989年就分配来进行英语教学。他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教具等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他带领英语组教师摸索出了四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成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和烟台市小学英语教学的领路人。

程乔罡成为学校负责人以来,新牟小学在继承基础上求发展,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等多维度入手,加快推进课堂转型。

学校首先确定种子教师,将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植于种子教师的课堂,然后由种子教师开设示范课,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思路传达给全校每一位教师。自2013年至今,学校已开设“写字指导课”“阅读漫谈课”“日记点评课”“计算运用课”“体育活动组织课”等多层面的种子示范课。

转变教学方式,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易。在崔远红老师眼里,“程校长只要没事就带着小板凳到班级深入课堂听课,二楼办公室门前的小板凳成了他在不在的标志。”

在程乔罡的带领下,新牟小学的课堂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一次,程乔罡走进了祝老师的课堂。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题目是“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上课伊始,老师让同学们自主发言,谈谈自己都认识哪些交通运输工具,有什么体会。接下来,老师出示一道检测题,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认识,对几类主要交通工具的运载量、速度等分别进行排序,结果五花八门。这时,祝老师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介绍等资料呈现给孩子,让孩子最终知道正确的答案。从面上看,这节课老师能让孩子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充分交流、探究,体现了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程乔罡课后找到了祝老师:“祝老师,就这节课,我想给你提点小建议。我觉得课堂的几个环节是否可以更改一下顺序?在同学们充分进行了交流发言后,你马上把你准备的那些知识材料发给他们,也不用提什么要求,就是让他们阅读,几分钟后,你再让他们来做那些检测题,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程乔罡不久又一次走进了祝老师的课堂,这次课题是“包装袋上学问多”。老师提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各种商品包装袋。上课后并没有做太多的讲解,而是让同学们分成几组,观察、探究自己组搜集的包装袋,然后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由于学生自主掌控的信息量大,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不仅仅在包装袋上看到了商标、厂址、成分、用法、用途等,还认识了QS认证符号,知道了生产期、保质期……虽然课堂秩序显得有点乱,但“形散而神不散”,孩子们自信满满、收获多多。

2013年,王晓燕老师从外校分配到新牟小学任教导副主任。她对记者说:“到学校报到见面后,程校长就直接切入正题,跟我聊起了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急于转变数学课堂的迫切心情。临走时,程校长给我推荐了《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让我读后再和他交流感受。”在王老师到新牟小学几个月里,每一节课堂转型研讨课,程乔罡都亲自参与到整个活动环节中,和老师一起说课、议课、听课、评课,一起发现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这浓浓的教研氛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程乔罡力推的课堂转型的一个核心要义,是解放学生的大脑,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圈”住。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

在新牟小学四年级(1)班的教室里,黑板上板书着这堂课的课文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多数时间是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共同解答,而老师只起引导和修正作用。

主讲的杨肇霞老师告诉记者,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先从扭转教师的教学方式抓起。因此新牟小学在全区率先进行了“有效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变“问题驱动”为“任务后置”,即教师将本课教学目标装在心中,先不提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教室,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借助全班交流,让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教会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总结学习方法。“在这种无形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开始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思维真正动起来了;有形的能力,真正从学生心里长出来了,这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程乔罡如是说。

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真谛

爱劳动不该是空洞的说教。让孩子们多多体验,他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对新牟小学的家长们来说:劳动体验,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通病是只动嘴不动手,衣服家长穿,饭菜家长喂,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经调查,全校只有近30%的学生有主动做家务的习惯。吴翠美老师说:“程校长非常着急,下决心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

在上学期的一次家长会上,每一位家长手捧着程乔罡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散发着墨香的礼物,有些吃惊,有些好奇,更多的是感动。那是一篇热点观察文章《不做家务的孩子很难有出息》,同时附加了“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德国将家务劳动列入法律”等资料。大家静静地品读着,用心思考着,用笔圈点着,培养孩子家务劳动的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分享升华。

紧接着,学校在校内开设了劳动校本课程,程乔罡亲自带队在校园内开辟了“小小种植园”,并多方协调,扩大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范围,新牟农场、半岛山庄、艾维农场和昆嵛山科普实践基地同时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学生可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在基地里参观学习、劳作体验。校外劳动课程的开设,大大拓展了活动空间,学生们看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鱼菜共生”;看到了不施化肥不打药,航天员吃的活体菜——“气雾栽培菜”。他们在劳作中体验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他们看到了校园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神奇,唤醒了自己内心昂扬的斗志。

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学生校外劳动记录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进行评价,主要围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邻里(社区)的事情学着做”等内容,要求各班级每周一统计,每月一汇总,向优秀的同学颁发“劳动小明星”奖章,并且把这些同学的照片在“学校明星栏”内张贴。

一年级同学王福媛的妈妈清楚地记得:“入学的第一个周,老师就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份‘九月份劳动技能单’,并告诉我们,一定要协助孩子按照技能单上的要求,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老师还通过小奖章时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鼓励不太好的要努力赶上,并告知孩子一个月之后要进行学校劳动技能大赛,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比赛。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干劲更足了。”

程乔罡提议开展的“亲情大救援———趣味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模拟学生闯关营救家长的游戏场景。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分别设置了“叠衣服、择芸豆、系鞋带、削土豆、削苹果”等关卡。每位参赛小选手必须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所有关卡,方能营救出自己的家长,最后与家长手牵手跑回原处。比赛现场,参赛队员大显身手,家长们热情万丈,各班级的拉拉队员更是纷纷为自己班级的选手呐喊助威,欢笑声、加油声响彻校园上空。

王福媛和爸爸一起参加了活动,回家后兴奋地讲着比赛的经历:“妈妈,第一项是穿衣服,我记得妈妈告诉我比赛的时候一定要快,我排第二;择芸豆的时候我有点慢,变成了第四;系鞋带比赛我和同学们差不多。妈妈,我只得了第四名,但我很高兴!”

一次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亲历了过程的趣味和艰辛,自然而然地懂得了自立自强、感恩父母和他人。这种教育效果是惯用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

王福媛同学如今成了家里的“小小服务员”。爸爸说:“王福媛,给爸爸倒杯水。”女儿马上到厨房拿出一个托盘,仿照服务员的样子,说:“爸爸,水来了。”“王福媛,给我洗个苹果。”女儿马上拿着苹果到水龙头那儿洗干净送给爸爸。早晨起来,衣服自己穿,自己刷牙洗脸,自己吃饭,自己背着书包上学。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有了劳动体验,孩子们的歌声格外嘹亮。家长们由衷夸赞:“感觉短短的几个月,孩子长大得太多太多。”

让孩子在心灵原野上奔跑

语文是工具吗?不是!在程乔罡那儿,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作业的价值正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转化这种智慧。对小学教育而言,日记作业是承载这一任务的极佳选择。

20139月,新牟小学的学生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以往的语文作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一篇日记”。

自当月起,新牟小学进行了语文作业的改革,取消了机械性的抄写作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会写字,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校提倡孩子回家向家长口述自己的发现,然后由家长代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当他们逐渐学习了拼音或汉字之后,再由孩子自己写。

“程校长很关注学生的日记写作,告诉我们写日记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而是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培养起观察能力,让孩子做个有心人。”张菲菲老师说,“程校长有一次到我们办公室看孩子的日记,夸赞了小宇同学写的《秋天的落叶》。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到我们班听课的时候,程校长居然记得这个孩子的名字,下课时,跟小宇好一顿聊天。”

为让学生爱上日记、会写日记,学校先后通过“日记专题家长会”“日记讲评课”“日记明星评选”“编写日记书”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确日记与习作的区别,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遇事多思多想有自己的观点,并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别看孩子小,一旦留心观察了,对事物的敏锐度就越来越高。一年级(3)班的姜呈一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晚上放学回家,走在路上,我看到一群鸽子飞向了天空。那洁白的鸽子好像一朵朵白云。”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老师们更注重他们能对自己的观察所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五年级(1)班的黄启川同学,写过这样一篇令人深思的日记:“公交车上、餐厅里,到处都会看见人们拿着手机玩微博、微信或游戏,人们之间缺少了心灵的沟通,所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人与人相隔多远,而是心与心的距离相隔太远。”

上四年级的赵温如同学上周从烟台艾维农场回到家,她的眼里冒着火:“妈妈,我今天收获了100个惊叹!”“哦?我洗耳恭听。”“农场开辟了环保的先河;农场里的芋头比你的脑袋还大;农场采用了‘鱼菜共生’的种植模式,鱼不用换水,菜无需施肥;最重要的是,农场的两个创建人都是非农业专业人士……”女儿喘一口气儿,继续口若悬河,“这下我知道念书的用处了!两个农场主是在一次美国之行中找到了灵感,假如他们目不识丁,能去得了美国,又怎能把这一项技术引入中国?”想想前不久还大谈“读书无用论”的这个小家伙,就这样完成了“自我救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关于读书,我不需要威逼,也不需要利诱,我有自己最好的选择!”温如妈妈欣慰极了。

写日记引发的观察、体验、情感和表达,正是作文所必须。新牟小学一名作文获奖学生在网上接受外地小学生求教时发帖:“最重要的是,写的事情和人物要真实,感情要丰富,体会要深刻。平时要多观察,多写日记。我的获奖作文就是我在平时写的五篇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连起来的。”

现场作文大赛该校已举办多年。以往的作文,总是给学生提前命题,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题,虽说学生作文没有“跑题”的,但总感觉内容似乎千篇一律,缺少新意。

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且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呢?他们想到了“开放式命题作文”,即不给学生规定题目,不对学生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地写,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赛场上,他们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长约两分钟。当孩子们看完后,根据视频内容来写文章。当时,有的孩子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因为他刚才根本没注意观察视频的内容,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谈何容易。而有的孩子观察很细致,且能边看边想,再加上平日里注重素材积累,因此40分钟内便写出了一篇精彩的习作。对后者,学校颁发“现场作文小能手”奖状加以鼓励。

卢梭曾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从新牟小学学生的体验式习作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正一步步充实起来。

 

让孩子沐浴平等博爱的阳光

“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程乔罡的心里。“亲其师,信其道”,他要率先垂范,在学校创造“看得见的平等和亲近”。

一天中午,程乔罡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发现门外有一个小脑袋闪了一下。他走出去,见一个小男孩有点羞涩也带点胆怯地看着他。“小同学,你有什么事吗?”“没有,我就想看看校长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哦,原来是好奇呀!“快请进吧!”坐下后,程乔罡给他倒了杯茶,聊了起来。慢慢地,就聊到了读书。当程乔罡得知班级推荐的《夏洛的网》他全部读完了,而且个别章节还读了好几遍时,非常高兴。“你真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孩子。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经验及时讲给同学们听,也希望你读完下一本书后再来跟我聊聊,好吗?”

孩子兴奋地离开了校长的办公室。程乔罡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以后每个周至少抽出三个中午,把这个时间定为“跟校长聊书日”。只要学生认真读完了一整本书,就可以拿着书到校长办公室来聊聊。此后的中午,在新牟小学校长办公室,经常可以见到:程乔罡和孩子一起喝着茶、聊着书中的人与事。有时也应邀和孩子照个相,或者给他们发点小奖励。如果没有学生来,程乔罡就到班级图书角、校园开放书吧,坐在五颜六色的阅览凳子上,与学生一起看书、谈书。

“有一次,五年级的一位同学打篮球时摔倒了,他亲自抱着孩子送往医院。”在徐茂玲老师的眼里,程乔罡最爱和孩子扎堆儿,“他经常课间会从哪个孩子背后突然‘袭击’一下,让孩子猜猜是谁。孩子们也总是围绕在他身边聊天。在学校的开放书吧那里,时常会看到他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身影。私底下,我们会这样说:《窗边的小豆豆》里有个小林校长关心孩子、赏识孩子,我们学校有个小程校长比小林校长还受孩子们的喜欢呢!”

“对于学生,程校长如慈父般宽严相济。他经常对我们说:‘孩子犯错误很正常,我们老师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应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要静待花开。’”给都明伟老师印象很深的那一次是,程乔罡一出办公室,远远便看见一个学生从对面横冲过来,那学生猛然间看到程校长,顿时来了个“急刹车”,呆呆地站在那里。程乔罡微笑着摸着那个学生的头:“你跑这么快,是不是看到这里有一块纸片呀?”那个学生幡然醒悟,连忙过去把纸片捡了起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多年“与鱼同游”的程乔罡意识到,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这一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奉献,安于索取——他们必须要补上“博爱”这一课。

201517日,新牟小学“校园因你而美丽”第四届感动校园人物颁奖活动,在全体师生的注目下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从宣传推广到人选的确定,经师生推荐、确定候选人、全校师生投票等多个阶段,最终确定了18名“感动校园人物”。这些身边榜样的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发现感动、分享感动、传递感动的浓厚氛围。

“笨学生”谭钧文同学,依然清晰地留在程乔罡的记忆里。小谭由于小时发烧,影响到智力,却多年如一日,主动承担起清理垃圾等班里最脏最累的活,还常常帮老师倒垃圾。他的优秀品质感动了全校。在他小学毕业前夕,在学校第二届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中,小谭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享受了他小学生涯中的一次最大的喜悦。

“一个人有了博大的胸怀,才能容得下大千世界。”程乔罡说,新牟小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以爱人为基础,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大自然、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并制定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纳入成长记录中,作为其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导引学生把这种“大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

在新牟小学,教师节来了,学生们会亲手为老师制作一张贺卡;母亲节到了,孩子们会给妈妈写一封感恩养育的信;新春佳节临近或中秋月圆时,同学们常常会来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献上节日的祝福,带来父母精心准备的节日美食,并表演各种精彩的节目。细心的孩子还带来了梳子给老人梳头、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捶背,傍晚又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孩子们的到来让平时安静的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

前两年西南大旱,学校积极参与团中央“一人一瓶水,爱心送灾区”活动。同学们慷慨解囊,纷纷献出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四年级的同学们还把利用寒假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卖对联”所赚到的钱全部献了出来。

一次次入脑入心的深刻体验,浸染出校园内外和谐亮丽的德育原色,一批批有感恩心、知荣辱观的学生正茁壮成长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程乔罡在新牟小学倡导的“体验教育”尽管还不那么完美和完善,但是他们的尝试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联想和领悟,发展了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他的理念和做法,对推进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无疑值得提倡与学习。

 

(《山东教育》2015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