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三线并进,让作文教学成为易事 ——“基于单元整体的情境作文”教学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 : 2024-03-21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龙雪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很多学生为写作文伤透脑筋,为“写什么”“怎么写”而绞尽脑汁;不少语文教师也为教作文而头疼,为“怎么教”而费尽心思。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探求语文学科素养的真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原写作与人沟通交流、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一根本任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习作的“米”,让他们成为习作的“巧妇”。基于此,我们梳理出了“三线并进”策略。

第一条线:创设情境体验场景,让学生有话想说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体验的亲历情境”,调动有效的二度体验;学生有体验后,我手抒我心才能水到渠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每一个习作板块都给学生创设了生活中的场景,意在将习作与生活体验进行勾连,说明学生应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每一节习作课都会精心创设一个触发学生思考、产生自身独特感悟的二次体验的习作情境,将学生置于当时当景,让学生“写在当下”。

1.营造生活情境,有效指导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处在这样的生活空间里,引发并指导学生体验。比如为了指导学生写“观察植物变化过程”的习作,老师播放了《奇妙的含羞草》视频,展现了含羞草一天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又呈现了触碰叶面不同部位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营造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植物的奇妙变化,习得仔细观察的方法。

2.制造语表情境,有效调动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习作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抒发,使表达成为需要,从而有效调取已有的经验。比如五年级下册的《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指导,教师设计了一次班级故事会,师生共同分享自己获得成长的那一刻。在教师带动下,学生跃跃欲试,讲故事成了他们交流的需要,下笔成文也就自然而然了。

3.创设活动情境,有效进行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兴趣点,创造性地开展作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动心、动情、动笔,让此刻的体验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比如,写《那次玩得真高兴》,课堂上教师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边观察,边描述情景。学生在真实的游戏体验中发现、建构了知识,再书写让自己高兴的事时,就会找到与知识和经验的连接点,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

4.开发现实情境,有效利用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习作生发点,将学生由课堂学习引向生活体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指导学生习作。

如二年级《写留言条》,教师上课时创设了学生打电话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知道,写留言条就是把打电话说的话变成文字,在真实体验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情境中自我实现,让习作在情境中自然生成,社会生活在情境中凸显出它的价值。

第二条线:借鉴文本写法,让学生有话会说

写作素材有了,如何表达?统编版的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单元整体教学,注重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融合,所以我们要到本单元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借鉴表达方法。比如执教《××我想对您说》,就是紧紧联系阅读教学中“用场景描写”“用人物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挚情感的写法,指导学生倾诉对某人的真挚情感。

1.课前“得法”,激趣导入

课前导入环节精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方法、用方法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的习作课《漫画老师》,课前借助课文《将相和》设计了一个“看图猜人物”的游戏,学生热情高涨,并通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联想到两位主人公,老师顺势带领大家回顾课文《将相和》中所学的习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将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课中“得法”,梳理回顾

课中“得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文本情境带领学生回顾阅读课例中所习得的写作方法,承接创设的课堂情境,引出随后的情境习作。例如习作课《我的自画像》,让学生通过制作“英雄卡”的情境,将本单元的阅读课《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中学习的方法迁移过来,总结出写作技巧及评价标准——抓住人物的语言、连续动作、典型事例,再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3.练后“得法”,评价修改

课后“得法”也可以不着痕迹地渗透在情境习作课堂中。“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在练笔之后,将学法进行梳理回顾,为学生修改、评价习作打下基础,也是对习作方法的巩固提升。例如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正是通过单元阅读课中对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的学习,才有了习作课上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方法的迁移运用。学生在评改中巩固了习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如造房子般的习作之旅中,只有为学生提供质量过硬的“钢筋骨架”,他们才能建造出一栋好“房子”。每篇阅读文本中都能学到一定的表达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习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第三条线: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能说

有了体验素材,有了表达方法,可是还有很多同学欲说还休,不知怎么才能更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究其原因,是头脑中的积累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中光有经典词句篇章的积累不够,还需要有习作的素材积累。我们打破教室、校园的限制,拓展学生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体验、获得写作的素材,为习作做好前期储备。

1.节日系列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挖掘其经典的文学素材,寻找相关活动要素,寻找其表达生发点,开发了节日系列活动课程。另外,每一次主题活动中,学生都会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活动材料进行仔细筛选,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为习作准确素材的能力。

2.习作主题系列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发了写人、写事、想象三大类情境习作主题系列课程,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同时开发了与其相对应的系列活动课程。

我们梳理三到五年级的写人习作主题发现,从写自己、写身边人到写社会人,都需要学生对写作对象——人——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于是,我们就抓住每个与人物、职业相关的纪念日,开发出系列的活动体验课程,加深学生对不同人物形象的认知。

写事类习作是要将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进行真实叙述,并要做到感情真实。为了丰富学生的见闻,学校开发了主题游戏活动、艺术活动、劳动体验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比如,我们开展的葫芦主题活动,从种植、采摘、创作、义卖到最后的赛诗文活动,就是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劳动创作中,将生动的语言流淌在笔尖。

想象类习作需要学生具备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针对这一需要,学校开发了读书节课本剧表演、创编童话故事作文大赛、主题四格漫画大赛系列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表演创作中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创编漫画故事,无论是画面的创画还是语言的创写,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锻炼。

这些节日系列、习作系列活动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每年在相对固定的日子里,就像“老朋友”一样如期与学生相约,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积累,这些体验都是作文丰富的素材资源。

三条线的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增强了语言运用的综合性,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充盈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成为“有米的巧妇”,焕发出勃勃生机。